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科学合理地保护山地传统民居,弘扬民居文化,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法】初步构建了由建筑环境、建筑群和建筑单体构成的理论系统;确立了个体、关系、重点和整体的识别原则;确定了位置、类型、结构和图形的识别方法,明确了信息识别的排序步骤。并以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为例,对山地传统民居建筑景观信息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了民居建筑景观信息中所体现的特色地域文化。【结论】该研究思路与方法能够进一步促进传统民居建筑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利于城乡统筹规划、民居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梳理山地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方法】在系统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主要从山地乡村的垂直生态景观、山地乡村农业景观、山地乡村聚落景观、山地乡村景观文化等研究方向综述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垂直分异性、生态脆弱性、多功能性、立体农业景观、梯田文化、传统聚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山地乡村景观研究重格局轻功能等不足。【结果】借鉴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山地乡村系统多维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山地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和山地乡村景观多功能权衡等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研究结果对山地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梳理山地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方法】在系统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主要从山地乡村的垂直生态景观、山地乡村农业景观、山地乡村聚落景观、山地乡村景观文化等研究方向综述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垂直分异性、生态脆弱性、多功能性、立体农业景观、梯田文化、传统聚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山地乡村景观研究重格局轻功能等不足。【结果】借鉴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山地乡村系统多维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山地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和山地乡村景观多功能权衡等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研究结果对山地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苏南水网地区乡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护乡土景观风貌,提升乡镇景观资源永续利用价值,发挥各乡镇景观资源相对优势,实现区域环境下各乡镇景观错位竞争与协调发展。【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通过层次分析(AHP)评价方法,构建了苏州吴中区环太湖水网地区乡镇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5个乡镇(胥口镇、光福镇、东山镇、金庭镇、临湖镇)进行了景观资源综合评价,针对各乡镇景观资源的特点和差异,提出了相关保护与利用建议措施。【结果】研究范围内,金庭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生态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东山镇人文景观资源优势明显,胥口镇社会经济资源处于相对优势。【结论】乡镇景观资源评价有助于全面识别乡镇景观资源特点及其质量,以促进特色乡镇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运用居民感知研究方法对旅游地民居建筑景观的变化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促进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和建筑景观保护.基于对九寨沟树正寨的实地问卷和深入访谈调查,分析了居民对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化的认知程度和感知强度,并借助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功能,对建筑景观整体印象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感知分析.感知结果显示,影响居民对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化总体评价的因素主要是整体结构和自然和谐度;同时,居民认为藏寨建筑的外墙装饰、室内装饰、使用功能改变是适应现代生活的表现.研究指出居民感知应该成为旅游地民居建筑景观保护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居民态度应该反映在民居建筑景观保护的规划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小尺度山地景观观光游览路线规划的新方法及优化思路。【方法】以南京市栖霞山为例,采用GIS空间模拟工具,结合大数据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远景、中景、近景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观赏路线。【结果】通过GIS空间模拟自然地理环境,运用大数据分析人文景点,共得到36个最佳观景点;通过景观多维视觉评价体系分析36个观景点,得到观景动线图;最终结合现状游览路线,叠加分析得到近、中、远3种类型山地景观最优化的观光游览路线,可以直观地反映每条观景路线的自然景观环境和人文景观节点。【结论】通过GIS空间模拟、大数据筛选、视觉评价体系和Rhino模型叠加分析相结合,构建山地景观观光游览路线可以准确引导游客游览观光,有利于山地景观旅游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生态安全格局的视角引导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法】以浙江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运用ArcGIS的地理空间分析工具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着眼于风景区的生态源地和自然本底条件,构建了“生态源地诊断-安全格局识别-理想景源提取-保护利用策略”的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框架。【结果】通过对研究区雨洪安全、生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地质灾害4个方面安全格局的分析识别,完成风景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结合对理想景源具备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提取和叠加,最终在风景区已有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提取了37处理想景源,包括32处自然景源和5处人文景源。【结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利用策略,可为山体环境相关的生态保护和风景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浙江地区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中的“双碳”问题,开展模型试验及低碳景观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优选出针对水体与植被等适应乡土历史环境风貌的低成本、效益好的低碳景观技术,并用于工程实践。【方法】首先遴选出适宜浙江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的低碳景观技术,并结合传统风貌修复保护技术予以衔接配套;然后形成一整套的低碳景观技术在试验基地进行系统性模型试验;最后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测试出本套技术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本技术方案可有效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改善生态系统。【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和乡村振兴低碳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徽州地域的文化价值、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空间关系及院落布局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徽州地区村落文化景观地域特征,探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并针对性提出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新民居建筑环境的一脉相承的关系,使它在更高层面上以新的表现形式实现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进行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可揭示传统村落景观的外在表达和内在特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以潮汕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村落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从建筑、形态布局、文化信仰方面分析潮汕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特征。结果表明:潮汕传统村落主要是以单姓图腾形成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居村落,以祠堂为中心,中轴对称,聚集性、向心性突出;在形态基因上形成列式、组团式、集中式、厝包式、围合式5种空间形态布局类型;重宗法制度、信朴素自然观、多元信仰崇拜是潮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的基本特征。研究以期为区域传统村落规划、人居环境建设,村落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