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冬青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NMR归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岭南地区习用药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Arn根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方法鉴定为ilexsaponin B1和ilexsaponin B2。首次利用2D NMR技术对此2个化合物的1 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冬青总皂苷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束γ谱学方法, 通过124Sn (7Li, α2n)反应研究了125Sb的激发态, 首次建立了125Sb的高自旋能级纲图, 其中包括21条新 γ 跃迁和14个新能级. 发现1970, 2110和2470 keV 3个能级为同质异能态, 基于延迟符合测量确定了它们的寿命范围, 并确定其自旋、宇称分别为15/2-, 19/2-和23/2+. 根据粒子-核芯耦合图像和经验壳模型计算解释了125Sb的能级结构, 3个同质异能态的组态分别被指定为πg7/2 Äv(h11/2s1/2)5- , πg7/2 Ä v(h11/2d3/2)7-, 和πg7/2 Äv(h211/2)10+  相似文献   

3.
双原子分子离子XY+势能函数的变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能量变分的思想建议了获得双原子分子离子XY+势能精确数据的新解析势能函数. 该新势函数中的离子Coulomb作用势包含了各级高阶修正, 收敛迅速且变分可调. 用这种新的解析势函数和能量自洽法(ECM), 对部分双原子分子离子XY+的8个电子状态——CO+的A2Π态, Li+2的X2Σ+g态, He+2的X2Σ+g态, Na+2的12Πu态, N+2的A2Πu态, KrH+的X1Σ+态, SiO+的X2Σ+态和SO+的A2Π态的势能进行了研究, 并与常用的Huxley-Murrell-Sorbie (HMS)势、基于实验的Rydberg-Klein-Rees (RKR)数据和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离子XY+的新的解析势函数明显优于HMS解析势能, 与RKR数据符合得很好. 而且在离子的渐近区和离解区域, 新的解析变分势能也往往比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4.
 使用SAC/SAC-CI和D95++**,6-311++g**及cc-PVTZ基组,分别对T2分子的基态X1Σg++、第2激发态B1Σu+和第3简并激发态C1Π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cc-PVTZ基组为最优基组.运用cc-PVTZ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g++,SAC-CI方法对激发态B1Σu+和Cu 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g++,B1Σu+和C1Πu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高亮度橙色高温相Ca2.99Eu0.01SiO4Cl2荧光粉,进行了发光特性表征并探索了其在LED上的应用。Eu2+离子在Ca3SiO4Cl2基质中可被300~450 nm光有效激发发出橙黄光,发射光谱是Eu2+离子的特征4f65d1→4f7跃迁发射带。测量得到的Eu2+离子的荧光寿命为微秒量级,分别是 τ1=1.53 μs和τ2=7.29 μs。用该荧光粉制备了395nm近紫外芯片基和460 nm蓝光芯片基发光二极管,并测试了它们的发光性能,表明高温相Ca2.99Eu0.01SiO4Cl2荧光粉适合于用作白光LED的红黄色组分。  相似文献   

6.
利用152Sm(35Cl, 5nγ)182Au核反应产生并研究了双奇核182Au的高自旋态, 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82Au基于πh9/2 Äνi13/2πi13/2 Äνi13/2准粒子组态上的转动带能级纲图, 发现在低自旋区, 两个转动带能级均出现旋称反转. 用推转壳模型对182Au的转动带能级进行了理论研究, 发现当采用形变和对力自洽计算后, 从理论上可以定性地解释182Au核中两个转动带出现的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7.
 基于Gaussian03计算软件,选用高角动量基函数6-311++g(df,pd),分别使用密度泛函理论UB3LYP和UB3P86,以及组态相互作用方法UCCSD-FC和UQCISD-FC,对PCl分子和PCl+,PCl-离子基态进行了几何优化,进一步对其进行了频率计算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PCl<em>n(n=-1,0,+1)分子离子基态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与实验及理论结果比较表明,对PCl,PCl+分子离子基态光谱常数 (Beeeexe)的计算结果达到了很高的精度.文章还首次给出PCl-分子离子基态光谱参数(Beeeexe)和PCln(n=-1,0,+1)力常数(f2,f3,f4)的理论数据,为PCln(n=-1,0,+1)分子离子的更深层次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160Gd(35Cl, 5nγ)190Tl反应研究了双奇核190Tl的高自旋态, 建立了由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和一个具有单粒子激发特征的级联组成的190Tl能级纲图. 确定地指定了190Tl扁椭球转动带的自旋值, 首次发现了190Tl 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的低自旋旋称反转. 基于双奇核Tl能级结构的相似性, 重新指定了双奇核192~200Tl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能级自旋值, 在这些扁椭形变核中均出现了低自旋旋称反转. 考虑了p-n剩余相互作用的2-准粒子-转子模型能够定性地解释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出现的低自旋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个系列的过渡元素硅钼钨多元取代多金属含氧簇合物:K4H2[M(OH2)SiMo2W9O39].nH2O (M=Mn2+,Co2+,Ni2+,Cu2+, Zn2+, Cd2+; n=21-26)。通过IR,UV,XPS,TG-DTA,XRD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用变温XRD,变温IR以及TG-DTA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具有Dawson结构的YmHnP2M18O62&;#8226;qH2O(Y=K+, NH4+, Cu2+;M=Mo,W)的热解性质,获得了它们较为精确的热分解温度,对其热分解的判断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结果表明,以钼为配位原子的Dawson结构钾盐,铵盐,铜盐分别在250 ℃, 210 ℃, 240 ℃ 发生了热重排,生成了具有Keggin结构的化合物.以钨为配位原子的钾盐在410 ℃也有相似的行为,但铵盐和铜盐却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热重排现象,分别在400 ℃, 450 ℃直接热分解为WO3.这些结果显示,热重排现象的发生可能与相应的Keggin结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具体考察了H+2基态近似解析波函数φH+2=1/2(1+S)1/2φH(z,ra)+φH(z,rb))对振动能级的影响,得到了基于此波函数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下的H+2势能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并由此计算了振动能.结果发现,当仅考虑H+2的基态,z取1.23时,振动能级和平衡位置都与实验值很相符.当考虑较高的振动能级时,波函数中的z取1.13会更合理,因此时的振动能级和实际振动能级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四氯苯醌(CA)与N-甲基咪唑(NMIm)在CH2Cl2中的基态作用 ,结果表明二者反应形成CA与NMIm的摩尔比为1∶1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 ,并采用UV-Vis、IR、及NMR进行了表征。应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得到该CTC的平衡常数KCT=6.234× 10-2 L·mol-1,及摩尔消光系数εCT=8.442× 103(L·mol-1·cm-1)。  相似文献   

13.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并以中性红(NR)作光谱探针研究了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血卟啉(HP)与Sm(Ⅲ)的配合比nSm(Ⅲ)∶nHP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nSm(Ⅲ)HP ∶ nDNA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θ30℃ = 1.67×104  L/mol。该过程为熵所驱动,其Δ r Hm为4.86×104 J/mol,Δr Sm为195.61 J/(mol·K),30 ℃时Δr Gm为-1.06×104 J/mol。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研究表明,Sm(Ⅲ)HP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沟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利用高分辨光谱学对铯原子光缔合的实验研究, 用相对于铯分子6S1/2+6P3/2离解限最大红失谐为40 cm-1的光缔合激光作用于磁光阱中超冷铯原子, 观察到通过光缔合产生的激发态超冷分子. 应用lock-in技术探测磁光阱超冷铯原子的荧光, 提高了光谱的信号-噪声比. 实验得到的光缔合光谱分别属于相对于6S1/2+6P3/2离解限的0-g , 1g和 0+u 3个长程态. 通过LeRoy-Bernstein定律标定出谱线中各个长程态相应的振动量子数, 并计算出长程相互作用主导项的有效系数. 同时在光缔合过程观察到了转动量子数 J 很高的分子转动结构, 这主要是由于在俘获光存在下光缔合过程中有高次分波介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利用高分辨光谱学对铯原子光缔合的实验研究, 用相对于铯分子6S1/2+6P3/2离解限最大红失谐为40 cm-1的光缔合激光作用于磁光阱中超冷铯原子, 观察到通过光缔合产生的激发态超冷分子. 应用lock-in技术探测磁光阱超冷铯原子的荧光, 提高了光谱的信号-噪声比. 实验得到的光缔合光谱分别属于相对于6S1/2+6P3/2离解限的0-g , 1g和 0+u 3个长程态. 通过LeRoy-Bernstein定律标定出谱线中各个长程态相应的振动量子数, 并计算出长程相互作用主导项的有效系数. 同时在光缔合过程观察到了转动量子数 J 很高的分子转动结构, 这主要是由于在俘获光存在下光缔合过程中有高次分波介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测定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中的甲烷、乙烯和乙炔气体的气相色谱法,用外标法定量,同时考查了捕集条件和仪器的稳定性.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甲烷2=0.9993,r乙烯2=0.9998,r乙炔2=0.9994)及较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回收率均>85%,相对标准偏差<3%.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rape procyanidins extract,GPE)抗氧化和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七种生物化学发光体系,检测了GPE 对O2-、OH、H2O2、ONOO-和全血嗜中性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多种活性氧的清除作用,以及对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Fe2+诱发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比色体系,检测了GPE对脂质过氧化分抑制作用。结果显示,GPE 能有效地清除O2-、OH、H2O2、ONOO-和全血嗜中性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多种活性氧而抑制体系 发光,并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半抑制浓度分别约为0.2ug/ml、90ug/ml、0.5ug/ml、10ug/ml、130ug/ml、70ug/ml;25ug/ml的GPE对DNA氧化损伤的抑制率誉为70%。提示GPE 能有效清除多种自由基,保护DNA免受·OH引起的氧化损伤,嗜良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角化由强场方案和无耦合的三角基建立的三角畸变的八面体场中的d3离子完全能量矩阵,对Gd3Sc2Al3O12:Cr3+在低温下的能谱及波函数进行了拟合计算.同时分析了各个参数对部分能级的影响,定量地显示了能级分裂的影响因素.利用得到的波函数,采用光谱热移位理论,对Gd3Sc2Al3O12:Cr3+的R线热移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各项计算结果均与实验符合较好,进一步反映了热移位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3种新合成的钌配合物[Ru(bpy)2(7-CH3-dppz)]2+, [Ru(bpy)2(7-F-dppz)]2+, [Ru(phen)2(7-F-dppz)]2+为研究对象, 采用时间分辩的发光光谱技术分别测量了这3种钌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时的瞬态发光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钌配合物的发光来源于配合物分子中的电荷转移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 通过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使得配合物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减小, 从而导致发光寿命的增加. 配合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越强, 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越小, 发光寿命也越长, 最终导致高的发光效率. 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对配合物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Ru(bpy)2(7-CH3-dppz)]2+的发光寿命最长(约382 ns), 而[Ru(bpy)2(7-F-dppz)]2+的发光寿命最短(约65 ns). 讨论了上述过程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3种新合成的钌配合物[Ru(bpy)2(7-CH3-dppz)]2+, [Ru(bpy)2(7-F-dppz)]2+, [Ru(phen)2(7-F-dppz)]2+为研究对象, 采用时间分辩的发光光谱技术分别测量了这3种钌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时的瞬态发光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钌配合物的发光来源于配合物分子中的电荷转移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 通过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使得配合物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减小, 从而导致发光寿命的增加. 配合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越强, 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越小, 发光寿命也越长, 最终导致高的发光效率. 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对配合物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Ru(bpy)2(7-CH3-dppz)]2+的发光寿命最长(约382 ns), 而[Ru(bpy)2(7-F-dppz)]2+的发光寿命最短(约65 ns). 讨论了上述过程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