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为全面快速提高浓香基酒的优等品率,利用酸醇酯化的原理,充分运用发酵中的原有物质和传统工艺相结合,使酒中香味物质大幅度增加,酒体醇厚绵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为全面快速提高浓香基酒的优等品率,利用酸醇酯化的原理,充分运用发酵中的原有物质和传统工艺相结合,使酒中香味物质大幅度增加,酒体醇厚绵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酸度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阐述了酸度和温度的关系,探讨了浓香型大曲酒酸度控制的原则和措施,以增强对酸度的理解、认识和控制,为浓香型大曲酒的成功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大东牌白酒净化器处理低度浓香型白酒 ,工艺简单 ,可有效除去混浊成分 ,酒质稳定 ,香味损失小 ,能够提高低度白酒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大曲是酒醅中酵母菌的重要来源,酵母菌对产酒、产酯、生香等都有相应的影响。研究大曲中的酵母菌对指导大曲生产、稳定大曲质量、提升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试验采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酵母菌,先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并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然后对其固态发酵代谢的挥发性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其挥发性产物主要为乙醇、异戊醇和苯乙醇等醇类,并含有多种其他香味物质如异戊酸、苯乙醛、辛酸乙酯等。揭示了浓香型大曲中存在休哈塔假丝酵母,其主要作用为发酵产酒和产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6.
<正>黄水和酒尾是生产白酒(浓香型大曲酒)中的产物。黄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有益的微生物;而酒尾中含有较多的高沸点芳香物质,酸、酯含量高,还含有高沸点杂质。为使八一酒厂的优质老窖的黄水及酒尾充分利用,我们对黄水、酒尾进行了加曲多酵串蒸试验,其试验、分析与结果如下。 一、黄水的主要成分 黄水是酒醅淋浆得到,其酸度是5.3,  相似文献   

7.
固态酿造生产浓香型白酒过程中,糟醅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所产酒量和风味,而糟醅的质量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介绍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3种典型糟醅,即产酒糟醅、产酯糟醅和产酸糟醅,并介绍其感官与理化指标,以及影响糟醅产酒生香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酯是白酒中重要的香味成分,其含量水平直接影响白酒的质量,故酒中总酯含量常以乙酸乙酯含量表示.酸对酒的风味影响仅次于酯,因此,有机酸含量亦可作为质量指标予以控制,酒中总酸含量以乙酸含量表示.国家标准法采用指示剂指示终点的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和总酯,全部手工操作,因而误差较大.本文介绍PH计代替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自动电位滴定测定白酒中的总酸和总酯,操作简便,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浓香型白酒发酵池窖泥中兼性自养型链霉菌的分离及菌种鉴定的研究情况,对各菌种扩大培养最适液体培养基进行了选择,并探索了不同链霉菌发酵液对已酸梭菌,产酯酵母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及代谢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国酒”之称的贵州茅台酒,早已闻名遐尔。然而,茅台酒等这类大曲酱香型酒,其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粮食耗用大;且工艺复杂,生产方法依赖于经验,以及生产受自自然条件限制,因而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近年发展起来的麸曲酱香型白酒,是在研究茅台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分离出茅台酒的主要酿造微生物,采用纯种制得的麸曲作为糖化发酵剂,集茅台酒和浓香型白酒两种生产工艺之精华于一体,制得的具有大曲酱香风格的白酒。由于采用纯种制曲,生产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具有许多大曲酒不可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香水百合是名贵花卉之一,开花时释放浓郁的香气,香气来源于花蕊。用丙酮萃取云南斗南产桃红色系的阿卡波特(acapulco)香水百合花蕊,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及水浴浓缩,静置分层后,分离得粗精油。粗精油约占花蕊质量的6.0%。用HP4890D气相色谱仪,长50米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得90多种组分。再用相似条件上KYKY—QP1000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定性分析,获得香水百合香精的气相色谱/质谱分离条件及20多种组分的质谱定性数据。  相似文献   

12.
连宾  秦京 《贵州科学》1992,10(2):61-66
本文采用十株嗜热细菌分别进行单菌种、混合菌种以及添加沸石制曲发酵,测定了发酵物中营养成份的含量,分析了发酵物总氮水平的提高原因。根据对成曲感观品闻的结果表明,嗜热细菌产香与发酵物中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增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浓缩草莓汁牛奶饮料是以新鲜草莓汁、全脂奶粉、砂糖、柠檬酸、PGA(褐藻酸丙二醇酯)、蔗糖酯以及香精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混合、调酸、均质、灭菌等操作过程制成的。该饮料颜色鲜艳,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在室温下保存6个月没有沉淀和分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对3种不同产地的解放钟干型枇杷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产地的解放钟干型枇杷酒均含有苯乙醇、异丁醇、丁二酸二乙酯、苯甲酸乙酯等,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乳酸乙酯、苯乙酸乙酯、山梨酸等.不同产地枇杷酒香气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A型枇杷酒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甲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B型枇杷酒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包括庚酸丁酯、癸酸乙酯、正己醇等;C型枇杷酒含有辛酸乙酯、甲氧乙酸戊酯、糠醇等.香气成分的差异赋予了解放钟干型枇杷酒独特的风味及口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以廉价的丁醇、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食用和烟用香料3—甲基戊酸.合成线路短,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6.
蔗糖、甜蜜素与白酒对白蚁引诱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蔗糖、甜蜜素和白酒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肢散白蚁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50%的蔗糖和酒精含量为40%的白酒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20%的甜蜜素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轻微的引诱效果; 15%的蔗糖和酒精含量为50%的白酒对黄肢散白蚁具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而甜蜜素对黄肢散白蚁基本没有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卷叶病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以宁夏贺兰山东麓显性感染卷叶病的蛇龙珠葡萄为材料,以未感病蛇龙珠葡萄为对照,分析葡萄酒香气感官特征和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感病蛇龙珠葡萄酒具有明显的中药香气,如甘草、藿香、陈皮味;未感病蛇龙珠葡萄酒生青气味明显,是该品种葡萄酒的典型香气特征。在挥发性物质方面,与未感病蛇龙珠葡萄酒相比,感病蛇龙珠葡萄酒中具有果香、花香特征的高级醇、酯类物质和具有生青气味的C6醇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具有油脂香气特征的月桂酸异戊酯、棕榈酸乙酯、正癸醇和2,3-戊二酮的质量浓度显著增加。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的结果表明:在感病蛇龙珠葡萄酒中存在具有草药香气特征的异戊酸香叶酯。香气重构和缺失实验证实了异戊酸香叶酯能够影响感病蛇龙珠葡萄酒的中药香气属性。研究明确了感病蛇龙珠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探究了其香气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旨在为葡萄酒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豉香型米酒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_MS及GC分析手段 ,对广东豉香型米酒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鉴定 ,发现 β -苯乙醇及 9,9-二乙氧基壬酸乙酯是其主要特征香气成分 ,通过分析浸泡猪肉的脂肪酸成分变化 ,对这一香气成分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新鲜板栗为主要原料生产酿制酒香和板栗香浓郁的板栗果酒,并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新鲜板栗经烤制、匀浆、液化、糖化、澄清离心、调整发酵液成分、发酵、过滤、装瓶及杀菌等工序,得到板栗果酒,用GC-MS分析出板栗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的成分。结果液化时用α-淀粉酶液化45min至DE值21%,再用糖化酶糖化24h至DE值96%,主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糖度调整为22g/L,酵母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20℃,时间6d。结论板栗果酒中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主要香气成分有16种,即棕榈酸甲酯(15.06%)、苯乙醇(13.53%)、(2R,3R)-(-)-2,3-丁二醇(13.35%)、11-十八碳酸甲酯(13.10%)、亚油酸乙酯(8.39%)、2,4,6-三溴苯丙烯酸酯(6.94%)、棕榈酸(5.10%)、亚油酸甲酯(2.74%)、丁酸-3-羟基丁酯(2.38%)、十六酸乙酯(1.94%)、甲基-α-L-岩藻吡喃糖苷(1.86%)、对羟基苯乙醇(1.65%)、1,3-丙二醇二乙酸酯(1.53%)、亚油酸(1.45%)、硬酯酸甲酯C18(1.33%)、1-己基-2-硝基环己烷(1.32%),其占总体香气成分的91.67%。  相似文献   

20.
大蓟鲜花提取物对访花昆虫的引诱性气味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蓟Herba cirsii Japonici鲜花乙醇提取物浸膏,两相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使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各分离流分对熊蜂的嗅觉引诱效果,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成分分析,确定了大蓟鲜花中对熊蜂具嗅觉引诱性的7个化合物分别为:(3R)-1,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酮;4-甲基-3-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乙酸丁酯)酯(酯类);L-来苏糖;十九烷基酸乙酯;(9Z,12Z)-9,12-二烯十八烷基酸;(9Z,12Z,15Z)-9,12,15-十八烷基三烯-1-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