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蛤蚧端脑皮质加厚区的细胞形态及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olgi法对蛤蚧皮质加厚区的细胞形态和纤维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皮质加厚区有圆形、星形、梨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细胞,主要以梭形和不规则形细胞为主;2.皮质加厚区存在环状细胞丛簇结构,这种结构与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基本相同;3.皮质加厚区与前背侧嵴嘴外侧区、尾外侧区和纹状体(Pth-ADVRrl-ADVRcl-Str)存在着广泛的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HRP逆行标记技术,对蛤蚧(Gekko gecko)离顶盖通路中丘脑圆核(Rt)到端脑前背侧室嵴(ADVR)投射的具体模式和局部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蛤蚧丘脑Rt前、中部的腹外侧区传出纤维,沿外侧前脑束(lfb)前行至前联合(ca),少数纤维交叉至对侧,多数仍同侧前行,末梢到达ADVF嘴外侧区核心部,投射模式为双侧投射。  相似文献   

3.
蛤蚧ADVR视区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issl法,Golgi法研究蛤蚧ADVR组构,ADVR分为3个区:前外侧区,内侧区,后外侧区。从头到尾ADVR分为表层细胞板和核心部。ADVR视区神经元分布不均匀,表层细胞板中6-30个神经元胞体相连散乱排列成团状或不规则柱状;核心部神经元分散或3-5个成团。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大鼠视前区β-内啡肽能神经纤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内侧视前区β-内啡肽能神经纤维密度为(3.63±0.22)μm/100μm^2,外侧视前区为(1.74±0.21)μm/100μm^2,两差别有显性(P〈0.01);(2)在视前区、阳性纤维见于无髓纤维。阳性轴突与免疫反应阴性终末之间形成轴-棘或轴-树突触,突触前、后膜比较对称。从形态学上提示β-内啡肽在视前区的  相似文献   

5.
对生殖期间鳜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2种类型的脑垂体细胞,并可以区分A1、A2和B 3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纤维,其终端轴突中具有不同直径和形态的分泌颗粒;B型纤维轴突中含有许多透明小囊泡.腺垂体由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构成,分布催乳激素分泌细胞、促肾上腺激素分泌细胞、生长激素分泌细胞、促甲状腺素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促黑色素激素分泌细胞、PAS-高碘酸-雪夫反应细胞和一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类型.本文并讨论了繁殖季节排卵前后期鳜脑垂体的超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鸟类中脑水平以下的听觉通路,国外学者对家鸽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Karten,1967;Boord.1968).但对鸣禽类的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我们选用我国北方鸣禽锡嘴雀,对其中脑背外侧核应用 HRP 逆行标记技术,观察听觉传入逆行纤维终止核部位,以确定中脑背外侧核听觉传入联系。实验用成鸟20只,雌雄兼有。经腹腔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后,固定在自制的鸟头定位仪上。于中脑背外侧核(Nucleus mesencephalicus lateralis,pars dorsalis;MLd)注入30%HRP 溶液0.1微升(注入坐标范围为 P0.3,RL2.7—3.2,H8.0—8.5)。动物存活36—48小时,颈动脉速灌生理盐水,继而改换含1%多聚甲醛和1.25%  相似文献   

7.
用实物及计算机投影系统对石龙子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突触的电镜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和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突触前膜平均厚度为70.3×10-10m,后膜平均厚度为117.7×10-10m,突触间隙平均宽度为147×10-10m,突触界面曲率为:平均值±标准差=(1.123±0.389)×10-10m,突触活性带长度为:平均值±标准差=(3 514.93±982.75)×10-10m,空心小泡直径为:平均值±标准差=(477.3±38.45)×10-10m(n=58),实心小泡直径为:平均值±标准差=(892±55.83)×10-10m(n=28).  相似文献   

8.
分别将HRP微电泳入黄雀的上橄榄核(SO)、角状核、层状核和巨细胞核,观察其顺、逆行标记物的分布.结果表明,SO接受同侧层状标和双侧角状核的传入,双侧SO之间有交互投射,SO的纤维投射至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外侧丘系腹核和中脑背外侧核.因此,它属于听觉传入通路中的第二级中继站.此外,SO向巨细胞核投射并形成巨细胞核→层状核→SO→巨细胞核的闭合环路.此环路可能参与听觉信息的反馈及声源定向等的初步整合机能.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检测了 8例男性 (3~ 16岁 )、8例男性 (18~ 45岁 )、5例男性 (5 0~ 6 5岁 )腓肠肌各亚部肌纤维型的构成和分布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Ⅰ型纤维比例不同 ,分别为 (5 2 .5± 9) %、(5 6 .5±6 ) %、(5 8.4± 4.8) %。其中 3~ 16岁年龄组的Ⅰ型纤维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年龄组 (P <0 .0 5 ) ;而后两年龄组的Ⅰ型纤维比例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Ⅰ型纤维比例增加。从外侧头和内侧头亚部分析 ,只有内侧头深部 (3~ 16岁 )的Ⅰ型纤维比例 (5 2 .9± 8) %显著高于其它两年龄组 (P <0 .0 5 ) ;外侧头深部 (3~ 16岁 )的Ⅰ型纤维比例 (5 2 .3± 7.2 ) %显著高于其它两年龄组 (P <0 .0 5 )。而其它内、外侧头亚部 3年龄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说明 3~ 16岁年龄组和后两年龄组肌纤维型比例有较大差异 ;18~ 45岁、5 0~ 6 5岁年龄组之间Ⅰ型纤维比例和内、外侧头各亚部之间Ⅰ型肌纤维比例差异不显著。本文还对不同年龄组肌纤维构成与肌功能适应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CB-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研究了鸣禽栗Wu前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及其周围架区的传入,传出投射,结果表明,HVC接受丘脑葡萄形核、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新纹状体界面核的传入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至旁嗅叶的X区和古纹状体粗核(RA);还通过架区间接联系听区复合体(L区)及脑桥的蓝斑核等。  相似文献   

11.
水灰比、堆积密实度和比表面积是充填体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有关各因素对强度影响显著性的研究较少,为此通过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分别对龄期为3d,7d和28d的试块开展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获得不同龄期各因素F统计值比(水灰比∶堆积密实度∶比表面积):3d为698.404∶26.148∶0.910,7d为862.626∶35.465∶1.286,28d为1585.404∶31.695∶1.338.分析各因素F统计值和P值,确定因素显著性大小关系为:水灰比>比表面积>堆积密实度;水灰比和比表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堆积密实度为次要因素,所以控制水灰比可以有效控制充填体强度.绘制各因素水平趋势图,以最有利于充填体抗压强度原则确定最优组合为水灰比1.2,比表面积410m2/kg,堆积密实度0.6%.改变最优配比中水灰比值,开展30组不同水灰比的3d,7d和28d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以试验强度为原始数据,结合灰色预测、模糊分类和马尔可夫理论,建立3d,7d和28d试块强度组合预测模型;分析实测值与GM(1,2)模型、曲线回归模型和组合模型预测平均相对残差,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其他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逐日气温、降水、流量和相对湿度等实测数据进行小波分析,提取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地区近1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灰熵关联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冰川物质平衡量与不同气候要素的关联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气候要素在4d,16d,32d和64d尺度上的变化存在阶段性、周期性和弱趋势性三大特征;在较宽的时间尺度上,气温要素的极大值与极小值呈非对称性变化;1996-2004年期间,冰川物质平衡主要受气温类要素的影响;9-5月(物质平衡年)的降水量是冰川物质积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方法对陕西省1991—2002年的耕地面积与城市化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负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结论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并提出了解决加快城市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崇左岩溶峰林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对钻孔涌水量的影响,深化对崇左岩溶峰林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今后在该地区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法】通过对崇左岩溶峰林区128个钻孔的深度、涌水量、岩溶发育特征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该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研究其对钻孔涌水量的控制作用。【结果】研究区最小钻井深50.02m,最大井深121.80m,平均深度为94.04m。成井86口,成井率为67.18%,有68.53%的钻井涌水量分布于100~400 m~3/d。钻孔遇洞率为75.78%,平均线岩溶率为5.01%。在0~100m内均有溶洞发育,100m以下未见溶洞发育。0~60m深度段岩溶较发育,溶洞高度为441.57m,占总高度的80.41%,线岩溶率(5.42%~12.91%)大于平均线岩溶率;但0~40m深度段内溶洞全部或部分被充填,供水意义不大,而在40~60m深度段溶洞填充率小。【结论】在该地区通过机井解决缺水问题的条件比较有利,机井井深不超过100m为宜;40~60m深度段是本区主要出水段。由于钻孔均部署在地下水的补给区,或位于岩溶发育相对较弱的地区,钻孔中溶洞主要以小型溶洞(小于等于2m)为主,大型溶洞(大于2m)较少。这种水文地质条件和溶洞发育特征,导致研究区大部分钻孔(68.53%)的涌水量分布于100~400m~3/d。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傍河水源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并尽量减少由此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水源地的开采井群进行优化设计是必要的。本研究以开采量(20×104 m3?d?1)和地下水位允许降深(14 m)为目标函数,以袭夺江水比例、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理论单井供水能力为约束条件,以开采井数量、井间距离、井河距离3个设计参数为变量,应用Visual MODFLOW 2010.0软件对地下水流场的演化规律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基于预测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得到了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9口开采井、井间距离为100 m、井河距离为50 m为最优方案;在该方案条件下,傍河水源地的供水能力为2.1×105 m3?d?1,其中袭夺的江水量占66%;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2.8×106 m2,中心区降深为11.5 m,对环境产生的扰动最小,环境负效应也最小。   相似文献   

16.
Microscopic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element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of MgO concret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rphology of products of hydration in ITZ was similar to the cement matrix but different by amount, size and crystal features. Elements Ca, Si, Al and Mg were obviously enriched in ITZ and uniformity of their distribution grew with age. MgO was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concrete, accounting for 8.47% and 4.53% respectively in paste and ITZ area despite of fully mixture in construction, yet MgO showed inclination of migrating towards ITZ area with indepth hydration and the gap in between was mit-igated from 3.94% at 7 d to 1.31% at 240 d so far as 5% of light-burnt MgO was incorporated .  相似文献   

17.
水葫芦象甲成虫取食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天敌昆虫水葫芦象甲 N eochetina bruchi和 N .eichhorniae的取食习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水葫芦象甲的雌虫取食量均显著大于雄虫 ,雌虫取食量为 2 0 6 .5 - 2 0 9.2 mm2 / d,雄虫为 4 8.5 - 71.0 mm2 / d,但两种雌虫之间和两种雄虫之间的取食量无差异。N.bruchi的雌虫喜欢取食叶片的叶面和叶背 ,日取食量分别为 83.5和 71.7mm2 ,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雄虫则在叶背取食较多。 N.eichhorniae雌虫在叶背取食多于叶面和叶柄 ,分别为 10 2 .8、4 3.2和 6 3.2 mm2 / d;雄虫在叶背和叶柄的取食量大于叶面。上述结果为利用这两种象甲控制水葫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银峰  李惠民 《河南科学》1992,10(3):313-322
茶叶界一直认为,大别山区为茶叶生产的次适宜区。但从茶叶生长的适宜条件看,大别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此区应是优质茶叶的生产区。进一步发展应开阔思路,把茶叶产业发展成为大别山区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实验室规模的 UASB 反应器(总容积27. 85L)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出:废水流量 Q,UASB 进水基质浓度 S_0、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μ_(max)对出水基质浓度 S_c 影响较大.讨论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 S_0和 S_c 的关系;S_0和基质去除负荷 L 的关系.发现反应器运行情况和截面积无关,且反应器最佳高度为4~6m;不可降解基质浓度和基质浓度之比为0. 1122,COD 最大去除率为88. 78%,最大去除负荷 L_(max)为35 gCOD/L·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林业实际调查中,树干横断面面积是林分与单木调查尺度中的重要变量。为了精准统计树干横断面面积大小及形状,分析了几种不同测量与统计方法在处理直径数据、估算断面积时的精度差异,建立圆盘断面积模型,确定最优断面积估算方法。【方法】用GIS几何计算面积和周长功能,测量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不同高度上的几何圆盘断面积、周长和直径,构建断面积和周长模型,计算树干圆盘横断面圆周率(称为横断面形状圆周率),分析不同统计方法对断面积精度的影响,应用杉木树干横断面形状圆周率及最优统计方法分析树干断面积精度。【结果】通过断面积(G)与周长(C)关系G=0.077 666 3C2(R2=0.998 5),求得杉木树干横断面形状圆周率F=3.218 899 32,充分说明杉木树干横断面不是完整圆,而是一个圆周率为3.218 899 32的近似圆。几何平均法在树干横断面积统计中具有明显精度优势,算术平均法略差,根据几何算术平均直径和精准测定的断面积,拟合得到断面积与直径(d)的关系为G= 0.817 7d1.990 2(R2= 0.990 5)。结合几何平均直径法和树干横断面形状圆周率F进行横断面积计算,使用F和π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两者残差有显著正负异号性,前者偏大,后者偏小。基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圆周率F与π的树干横断面形状圆周率平均数f(3.180 246 0),在预测树干横断面积时,f中和了F偏大和π偏小的缺点,具有较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结论】以不同的统计方法计算树干横断面积的精度不同,在林业实际调查中,可结合几何平均直径和f(3.180 246 0)统计解析木圆盘断面积,以实现更精确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