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氧化乙二醛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信号,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乙二醛的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体系产生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体系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10-5~7.0×10-2g/mL,方法的检出限(3σ)为7×10-6g/mL。对浓度为1.0×10-3g/mL的乙二醛溶液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8%。将本法应用于模拟样品中乙二醛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聚丙烯酸钠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三聚氰胺改性壳聚糖选用流延法制备了PAAS-CMC/Mel-CS双极膜,并测定其性能。将PAAS-CMC/Mel-CS双极膜作为电解槽的隔膜,应用于成对电合成乙醛酸.实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10%乙二醛和质量分数10%氢溴酸的混合液为阳极液,以饱和草酸和质量分数20%硫酸的混合液为阴极液,在20 m 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解5 h,阴阳极室乙醛酸的浓度达48.37 mmol·L~(-1)和59.43 mmol·L~(-1),电压稳定在2.9 V左右.  相似文献   

3.
萃取法分离提纯乙二醛中的乙醛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二醛阳极电氧化制乙醛酸工艺中,乙醛酸的纯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电流效率及产品质量,采用萃取法除去乙醛酸中的乙二醛。分别研究了叔胺类萃取剂,稀释剂、萃洗剂的组成和配方、以及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使电解液中乙醛酸与乙二醛的质量比由(3-2:1)纯化为(30-20:1)。  相似文献   

4.
在氧气辅助下,硝酸选择性氧化乙二醛制备了乙醛酸。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通氧速率、保温反应温度、硝酸用量等因素对乙二醛转化率和乙醛酸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乙醛酸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通氧速率50 m L/min,保温反应温度60℃,硝酸与乙二醛物质的量比0. 59。在此条件下,乙二醛转化率为99. 00%,乙醛酸收率为84. 00%。与传统的硝酸氧化生产工艺相比,硝酸物质的量降低近10%,乙醛酸收率提高了5%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硝酸氧化乙二醛制备乙醛酸存在周期长、选择性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微反应器中高选择性合成乙醛酸的方法。先将35%硝酸与40%乙二醛按照一定摩尔比输送到T形微混合器,在微通道和降膜微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将得到的乙醛酸反应液再和硝酸以一定摩尔比输送到T形微混合器、微通道以及降膜微反应器中,循环几次后得到最终反应液。结果表明:当硝酸(流速0.13 mL/min)与乙二醛(流速0.24 mL/min)初次混合的摩尔比为0.42∶1、硝酸(流速0.02 mL/min)与收集的乙醛酸反应液(流速0.24 mL/min)混合反应6次、T形微混合器与微通道的温度和停留时间分别为60℃和2 min、降膜微反应器反应温度为90℃时,乙二醛转化率为82%,乙醛酸选择性可达95%。  相似文献   

6.
乙二醛阳极氧化制乙醛酸过程的化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乙二醛阳极氧化制乙醛酸的电解液可用简便的化学分析法测定,其中草酸的定量可用钙盐沉淀后用高锰酸钾法测定;乙二醛的定量用坎屁查罗反应后用标准酸测定;醛总量用亚硫酸纳法测定,乙醛酸的定量用醛总量减乙二醛的量。  相似文献   

7.
乙醛酸及其钠盐、钙盐的制备和分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在少量浓盐酸及亚硝酸钠存在下,用硝酸氧化20%乙二醛制备乙醛酸及其钠盐、钙盐的方法。乙醛酸产率为75—80%。用氢氧化钙粉末将反应混合液调节在不同的pH范围内,草酸钙(pH1.0~1.5)和乙醛酸钙(pH2.5~3.0)便接近定量析出。再先后用氫型和钠型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乙醛酸钙,可分别制得较纯的乙醛酸溶液和乙醛酸钠固体。该制备和分离方法具有简便、经济和得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间接氧化技术电化学法合成乙醛酸.Br-在阳极上氧化生成Br2,继而以Br2作媒介,间接氧化乙二醛生成乙醛酸,同时Br2被还原为Br-,从而实现了溴的循环使用.研究了氧化媒介、电流密度、温度、乙二醛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氧化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电流密度为25 mA·cm-2,反应温度为(30±5)℃,乙二醛初始质量分数为10%~25%,氢溴酸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电流效率75%~83%.  相似文献   

9.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对乙二醛在Au(111),Pd(111),Pt(111)面的吸附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乙二醛和乙醛酸在Au(111)表面的吸附最弱,在Pd(111)表面上的吸附能最高,生成的乙醛酸不易脱附,容易被进一步氧化生成草酸.Pt催化剂性能最佳,乙二醛强化学吸附在Pt(111)面,C-H键断裂,C-C键稳定,易被氧化成目标产物乙醛酸,同时,目标产物乙醛酸在Pt催化剂表面上易脱附,氧化程度小,选择性高,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大孔树脂负载金属离子催化合成尿囊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二醛和尿素为原料,用FeSO4-H2O2催化氧化合成乙醛酸.将所得乙醛酸溶液在不经分离及大孔树脂负载的Ce(SO4)2固体酸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尿素缩合制备尿囊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乙二醛氧化制乙醛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5~20℃,n(乙二醛):n(H2O2)=1:1.1,乙醛酸收率达82%.缩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e(SO。)2/大孔树脂催化剂用量为投料量的2%(质量比),原料配比n(乙二醛):n(尿素)=1:2.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产品尿囊素的收率可达54%,催化剂可重复使用11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杂多化合物催化合成尿囊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二醛和尿素为原料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采用具有酸碱催化和氧化还原催化双功能的K15H2 [Ce( P2 W15Mo2 O61) 2 ]杂多化合物为催化剂 ,系统地研究了尿囊素的合成条件 .其最佳工艺条件 :乙二醛的氧化温度为 3~ 8℃ ,尿囊素的生成温度是 75℃ ,乙二醛与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比为1 .0∶ 1 .1 ,催化剂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比为 2 .9× 1 0 -5∶ 1 .0 ,反应时间 8h,尿囊素收率为2 7.2 2 % ,采用红外光谱验证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田力  刘敏 《贵州科学》1994,12(1):40-44
本文报道在钛阴极上草酸还原制乙醛酸的电解工艺.测试结果表明:增加电解液中H~ 浓度,有助于乙醛酸的生成,主要表现为电能效率的提高;电解过程具有一适当电解周期;求得的乙醛酸理论分解电压E_d接近为一常数(-1.00v)。同时也探讨了乙醛酸分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抗人肝癌单抗3A5用氯化汞合木瓜蛋白酶消化,经SDS-PAGE、ELISA方法检测证实得到Fab活性片段。单抗3AS及Fab片段与抗癌抗生素C1027偶联,得到3A5-C1027和Fab-C1027偶联物。克隆生成测定对肝癌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作用,C1027、3A5-C1027和Fab-C1027的IC50值分别为6.5 x10~(-16)、4.2×10~(-14)M和8.6×10~(-16) M。 Fab-C1027对人咽上皮癌细胞与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相比,两者相差32倍,呈选择性杀伤作用。观察C1027、Fab-C1027对移植人肝癌裸鼠的治疗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59%和85%。在可耐受剂量下,C1027对人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Fab-C1027显示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学者川田信一郎,石原爱也于1957年发表了“培养瓶内花的形成一高等植物生长点培养”一文。报导了用水稻和小麦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出幼小植物,并在试管内抽穗开花。未见小麦用组织培养在试管内结实的报导。本文采用基本相同的方法。用小麦萌发胚作无菌培养,形成幼苗,抽穗开花并获得籽实。试验结果说明,在试管内小麦雄蕊与雌蕊能进行正常发育,花粉发育成熟,完成受精过程,并能结实,只是籽粒较小。所获种子有否萌发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用0.08M柠蒙酸-0.02MEDTA-5×10~-5MHg(NO_3)_2 PH6的底液,用JP-Ml型脉冲极谱仪,配合玻碳电极,选择适当的仪器参数,可以得到对称性很好的溶出峰,循环伏安图证明它,在此溶液中的可逆性好,大量共存离子无干扰。铊浓度在9.8×10~-9~11×15~-7M范围内,峰电流和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体铟简单分离后用此法测定时平均含量为1.1×10~-5%,变动系数为7.8%,回收率为95—104%,此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比F vydra等的溶出法高。  相似文献   

16.
硫酸镍样品不经分离和予处理,用水溶解制成含NiSO_4·6H_2O80毫克/毫升的溶液,用钙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测定钙含量。本方法测定Ca~(2+)浓度范围为10~(-1)~10~(-4)M的硫酸镍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1.1%,方法简便快速、易于掌握。硫酸镍是碱性蓄电池的主要成份之一,硫酸镍中钙含量直接影响蓄电池的性能,所以,测定硫酸镍中钙含量有重要意义。常量钙的测定用滴定法和重量法可得满意结果。微量钙的测定可用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钙已有报导。陈超五用钙电极测定了岩石中的钙,薛效贤等用钙电极测定了血清中总钙量,但用钙电极直接测定硫酸镍中的钙未见报导。硫酸镍中钙含量在0.02~0.03%时,一般化工厂用硫化铵沉淀基体元素镍,用氰化物作掩蔽剂排除干扰元素,再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钙,这样,不仅由于使用氰化物毒性大、污染环境,且手续繁杂,再现性差。我们把硫酸镍用水溶解后,制成高浓度(含NiSO_4·6H_2O80毫克/毫升)溶液,不经分离,不作任何处理,用钙电极直接测定钙,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 硫酸镍中测定痕量镉,在试剂标准中用萃取光度法,即是将大量镍萃取除去后,在氰化钾存在下,用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此法劳动强度大,浪费试剂和时间,易引入杂质,且灵敏度不高,特别是要用剧毒试剂,给分析工作带来困难,近年来有用原子吸收光度法,由于仪器较贵,目前难以推广,用极谱溶出法或催化法,虽有不少测定痕量镉的报导,但测定硫酸镍中痕量镉,由于百万倍镍的干扰,往往需分离后才能测定,我们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液体双相法分离苏云金杆菌以色变种187菌株产生的伴孢晶体,然后碱解提取具体物活性的晶体毒素蛋白作为抗原,以ELISA间接法测定,最低检测阀值为1ng/ml。最敏感的检测区间为10~(-6)—10~(-9)g/ml。此区间内,抗原浓度的负对数值与ELISA的吸光值呈直线关系,其直线回归方程为(?)=6.457-0.3x。  相似文献   

19.
用改进的方法,以十一烯酸和硝基水杨酸为原料,经史米特(Schmidt)重排,还原,酯化,缩合反应制备新化合物3-胺基-N-(9′-癸烯基)水杨酰胺。产品结构经IR,~1H NMR和MS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