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皮亚杰和维果蒋基在学习和发展的关系、自我中心以及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上具有较大的分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儿童的言语都具有自我中心性质;语言源于思维,语言对思维不起作用。维果茨基认为,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我向/自我中心开始的,而是现实性和社会性;语言在思维中起重要作用。两们大师分歧的实质是否为发展找一个基本的原因,皮亚杰主要从个体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维果茨基努力想要将个体乃至人类的发展都归因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我们应该以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的形式看待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在学习和发展的关系、自我中心以及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上具有较大 的分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 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性质;语言源于思维,语言对思维不起作用。维果茨基认为,学习先于发展并 促进发展;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我向/自我中心思维开始的,而是现实性和社会性的;语言在思维中起重要 作用。两位大师分歧的实质在于是否为发展找一个基本的原因,皮亚杰主要从个体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与探 讨,维果茨基努力想要将个体乃至人类的发展都归因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我们应该以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的 形式看待任何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维果茨基认知理论中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高级思维功能建构于社会、文化、历史和教育的大环境中,此环境又是一个由社会成员相互交流形成的实体,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辩证统一体,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相互作用能带来第二语言的发展。对于语言输入与输出在语言认知中的作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与Swain的输出假说则持有各自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运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去解决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存在的分歧。在强调两者独立的情况下,阐释了两者同时对于语言认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秀美 《科技信息》2011,(34):194-194
维果茨基是苏俄早期一位才华横溢、极富开拓意识的杰出心理学家,苏俄心理科学的奠基者之一,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观点的重大影响。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非常丰富,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有很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个体体验理论,整合了索绪尔运用符号学分析语言的理论与维果茨基以词义为中心分析言语思维的理论,形成了针对双语教学的双语学习理论,为高校双语教学理论建构提供了一种心理语言学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的因材施教观,提出了因材施教应当鉴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的观点。通过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相结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发展性教学的建议,这在一定意义上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维果茨基的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理论与儿童“朴素理论”是儿童概念发展中的两种主要观点。这两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儿童概念的发展机制,前者更强调成人与儿童认知的差异性,更强调科学概念的系统性;而后者更强调成人与儿童认知的相似性和连续性,更强调发展的领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维果茨基的"脚手架"理论和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维果茨基的"脚手架"理论,分别从学生的角度以及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母语作为"脚手架"的作用,最后对母语的使用度作初步探讨,建议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把握好母语的使用度。  相似文献   

9.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立场出发 ,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日常生活、课堂、游戏、劳动等情景中 ,在与成人、同伴共同活动中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内化。心理发展的源泉是共享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验系统 ;心理发展过程是儿童与同伴、成人积极的社会互动过程 ,外部的、间接的社会影响以文字或非文字符号为中介 ,在“指导性参与”中被儿童认知、模仿、认同并内化 ,在头脑中形成个体独有的表征系统。儿童在相互指正 ,尤其是成人的示范讲解中 ,可以形成对自身学习的反观与控制能力 ,提高学习水平。维果茨基大胆提出的新概念 ,诸如“指导性参与”、“最近发展区”、“教学有效期”、“认知中介和元认知中介”、“知识的内化”等被现代认识心理学理论所吸收并实验证实 ,可以说为教育教学研究开拓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中介理论等重要思想,构成其教学主张的理论基础。从分析这些理论出发,探讨其教学思想蕴涵,理清脉络,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维果茨基教学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观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支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支架教学模式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5个环节组成。在语言教学领域中运用支架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英语口语学习的支架,促进口语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构建,从根本上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首先提出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此后,科尔伯格也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但无论是皮亚杰还是科尔伯格,其道德判断评估方法都较为主观且不易掌握。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莱斯特、林德和吉布斯纷纷发展了自己客观的道德判断评估测验,为推动道德判断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QQ、微信、微博、MSN、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以近年来出现的中英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了两种网络流行语共有的特点,即非独立性、形式简洁、时效性、创新性和派生性;同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个人层面看,婚姻是个体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层面上看,婚姻又是形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基本途径。文章以东山彝族乡为个案,运用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东山彝族配偶的选择、订婚仪式和举行婚礼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出彝族婚姻仪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郎筠 《科技信息》2011,(15):J0160-J0160,J0159
在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皮亚杰的工作极具开创性和代表性,至今相关研究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他的影响。对其认知发展理论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深刻理解皮亚杰思想的辩证发展过程,全面客观地理解认知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男女两性语言差异存在于不同文化之中。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人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最真实的反映。女性被视为弱势群体在语言使用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英语中"女性语体"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揭示和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并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形象,以及两性语言的强弱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朱生豪和梁实秋都是著名的翻译家,都为莎剧的翻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所以译文的风格也大相径庭。相比较而言,朱生豪采取了意译的方法,而梁实秋采取了直译的方法。换言之,朱生豪的译本是以中国文化为导向,而梁实秋的译本是以西方文化为导向的。本论文运用阐释学理论和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详细分析了莎剧两个中译本,体现了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学习场所的转移和扩大,逐渐提升了学习的公平性和全民性。社区作为非正规学习场所之一,为居民创设了"随时学习、随地学习、人人学习"的有效条件。本文从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的理论视角出发,探索社区情境对成人学习能力的影响,并为其更好地学习提供建议和培养方法,以促进个人终身发展、推动社区建设、达到社会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