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新词新语的新用法、新词新语的部分增生方式探讨新词新语对普通话语法产生的一些影响。新词新语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种影响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现实的日常交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过去20年(1990 - 2009)涉及到英语构词研究的文章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1)在过去20年间,国内英语构词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对英语新词产生的构词研究;(2)研究领域涉及范围广而具体,有科技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林业词汇,商务英语,网络英语,航海英语等的构词特点;(3)研究内容主要是对构词法和新词、新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解释了什么是英语新词,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从当代各个领域常见的新词新语入手,分析英语新词的来源及构成、汉译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新词新语的研究与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加词汇量,更好地学习语言;而且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大环境,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词新语的存在既是一个文化现象,又是一个语言现象。新词新语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进而可以应用于语言研究的一种新理论。本文以框填式流行语为例,在新词新语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模因的"复制—传播—变异"的内在进化机制,以期为学生认识和掌握新词新语的发展规律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况新华  王田田 《科技信息》2010,(9):29-30,23
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发展中最活跃、最敏感,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而不断出现。语域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为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在新词新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语域”现象。在语境中考察新词新语,从而使新词新语的翻译更地道、更妥帖。  相似文献   

6.
英语语言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变化,变化源自社会因素和语言因素。词义的演变和新词的增加是语言发展的突出表现。新词作为时代发展的信号,为英语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本文将从新词产生的原因、新词的主要构词等几个方面对新词作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新词新语的规范化应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在一个日趋活跃的社会里,应该摒弃匡谬正俗式的规范观,而代之以动态的规范观,也即考察新词语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在新词新语的动态的交际中,对其进行描写与解释。新词新语的规范的程度只是对新词新语使用情况的总结和鉴定,而不是人们使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国内网络英语新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集中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有关网络英语新词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国内网络英语新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英语新词的介绍,新词构词特点、构词规律,以及这些新词语义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主要讨论了汉语新词新语荚译的现状(2001-2010),并指出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新词新语翻译策略,以期对新词新语的有效使用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翻译过程中,语言的时代特点通过新词新语的方式展示出来。文章针对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透视与英译原则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感知语言发展的现状,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环境下,五花八门的"XX门"事件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本文拟从"XX门"词族的兴起与发展入手,结合全球化时代大背景分析英汉媒体新词的特色,即能产性强,外来词互相兼容、形式简洁等特征,旨在于揭示全球化时代对英汉媒体新词发展趋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韵律处理是语言合成技术的重要部分,了解韵律特征及建立韵律模型是提高合成语言自然度的前提。实验利用Praat软件,在分析了32组语音实验材料,建立音高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句末“阳平+去声”词语重读时的音高变化,初步得出重读时高音点的音高会有明显提高,且变化幅度大于低音点,阳平声调低音点的音高会有所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否定词与程度词连用可形成两种语序:“否定词+程度词+V”(I式)与“程度词+否定词+V”(II式)。与普通话相比,湘方言中的I式和II式在句法形式、语义特征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不对称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辞海》(1999年版)是一部精美的中文工具书,经过数十年若干次精心修订,已经成为中外学者案头必备的知识宝库。但无可讳言,《辞海》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广大读者在新版出版之前尽量把它们指出来,以便辞海编辑委员会作进一步的修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6.
尽管"准时"和"及时"都具有形容词的基本语法特征,但二者在所联系动词动作行为的规定性、时间的精准性方面有强弱之分,二者在语义指向范围以及和动词的组合能力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唐代古文家欧阳詹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新变和古雅,复活或创造了不少历史词或新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十余条源自其作品的词语。但是,仍有不少词语,辞书尚未收录注释,这对于唐代散文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儒里”、“港洞”、“闲丽”、“物义”、“山节”、“秘邃”“奔崖”、“六阴”、“浮泉”、“掺执”、“白移”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加以解释,既有助于对文本的研究,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上的多功能使得“孝”成为汉语史词汇库中较为能产、活跃的词根之一,《汉语大词典》收录150个“孝”系同素词,这个“孝”系词族反映了“孝”文化的若干特点。具体来说,“孝”字本义的个体自发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三类词的产生:“孝”的本体、行为及感情心性用语。此后随着这一行为的社会化和仪式化,“孝”逐渐引申出社会评价功能和规约功能,并上升到意识形态高度。20世纪后“孝”系词数量的锐减反映了“孝”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解构。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文中之诗”,是指其文章作品中所存在的诗体。此处的“诗”是个广义概念,凡用韵语写成的作品均可视为“诗”,相当于“押韵之文”。对韩文中的“有韵之文”的性质判定,我们当从韩愈自道,其时人及后人的看法乃至今人的见解等三方面入手。韩愈的“文中之诗”,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由此进一步把握韩愈的诗学观、古文观,并由此可见韩愈诗歌多样风貌的成因,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韩愈“以文为诗”现象的公允诠释与《全唐诗》的“新”辑佚。  相似文献   

20.
"新词传播"与"新词扩散"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前者侧重于信息的传递,而后者侧重于词语的认知。不同类型的新词传播方式所作用的新词存在差异,对新词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新词扩散包括新词在言语社团中的扩散、在空间中的扩散和在使用领域中的扩散。新词传播和新词扩散以人们对新词的接受度作为接口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