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有初始缺陷粘弹性压杆的蠕变屈曲,讨论分析了瞬时临界载荷和长期临界革荷对粘弹性压杆蠕变屈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夹层模型理论,建立了具初始缺陷两端可动铰支压杆的非线性蠕变屈曲控制方程.由于对压杆截面的简化处理,所得控制方程仅含时间函数,极易求得问题的近似解析解或数值解.为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计算精度,基于一般压杆蠕变屈曲理论,对相应问题进行半解析法求解.结果表明,两种解法所确定的屈曲临界时间十分接近,说明当材料非线性较小时,采用本文所提出的简化模型和分析方法,可方便和精确地对压杆蠕变屈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空间薄壁CFRP豆荚杆工作时处于悬臂状态,为掌握其悬臂受力性能,分别以截面2个对称轴为中性轴对豆荚杆悬臂梁进行末端加载试验,得到了屈曲荷载及屈曲特性.利用ABAQUS进行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并引入特征值屈曲模态作为初始几何缺陷进行非线性屈曲模拟,得到豆荚杆悬臂梁屈曲临界载荷及非线性屈曲特性.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初始几何缺陷对豆荚杆悬臂梁屈曲临界载荷影响显著,给理想豆荚杆植入适当的初始几何缺陷可有效模拟实际豆荚杆屈曲.基于试验和模拟分析,进一步对豆荚杆壁厚、铺层和杆件长细比进行参数分析,得到各参数对豆荚杆悬臂梁屈曲临界载荷的影响,对悬臂薄壁CFRP豆荚杆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考虑初始缺陷和双重非线性,对25根高强等边角钢轴压杆的局部-整体相关屈曲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其局部-整体相关屈曲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了不同的肢件宽厚比及屈服强度对局部-整体相关屈曲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利用相关屈曲法推导了高强等边角钢轴压杆的相关屈曲建议公式。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屈曲建议公式具有合理性,可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文献中流行的分支点屈曲问题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对理想构件引入初始随机缺陷,把特征值屈曲问题转化为几何非线性静力变形计算问题进行模拟求解的方法.通过对压杆稳定和弹性地基上梁的屈曲问题的模拟,表明初始随机缺陷法不仅可以计算低阶屈曲模态,而且同样可以得到模型高阶屈曲时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些文献中所使用的影响因子引入缺陷法对非线性问题计算的局限性,并且通过对横向纤维作用下穿透型矩形脱层屈曲问题的计算,分析了初始随机缺陷法对非线性屈曲问题求解的适用性.同时,给出了使用初始随机缺陷法的几种思路和参数选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型储罐外压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大型外压储罐进行屈曲分析,得到非线性屈曲分析的临界失稳外压只有特征值(或线性)屈曲分析结果的70%~80%,说明了线性屈曲分析不能用于工程实际.同时,研究了初始缺陷对非线性屈曲分析临界失稳外压的影响,发现缺陷大小与临界失稳外压成线性关系,因此标准规范中对大型储罐的设计制造误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考虑钢压杆一般存在初变形和初偏心等初始缺陷及钢材拉压强度的差异,基于Jezek法推导在轴向偏心荷载作用下钢压杆弹塑性失稳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公式.通过探讨SD效应、长细比及初始缺陷等因素对钢压杆弹塑性失稳破坏极限荷载的影响规律,拟合得到了两端简支的矩形截面钢压杆弹塑性极限荷载近似计算公式;所得解析理论与近似计算公式可以蜕化求解带初弯曲的轴压构件、带初偏心的压杆、理想的中心受压杆及压弯构件考虑SD效应时的弹塑性极限荷载.分析结果表明:考虑SD效应时钢压杆的弹塑性稳定极限荷载提高10.5%~12.2%.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考虑SD效应可以使钢压杆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十字形截面轴心钢压杆的扭转屈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静斌  丁洁民 《河南科学》2004,22(1):103-107
十字形截面轴心钢压杆有必要进行扭转屈曲的验算,计算方法宜采用换算长细比法。对四类常见十字形截面轴心压杆的弯曲屈曲和扭转屈曲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十字形截面轴心压杆由扭转屈曲控制设计的条件,并利用截面特性近似值得出了剖分工字钢焊接十字形截面轴心压杆扭转屈曲的实用设计公式,可供广大科研及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层合板的压剪稳定性及其后屈曲性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考虑横向剪切变形的三角形拟协调罚函数单元,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压 剪载荷作用下的初始屈曲及其后屈曲特性。数值计算表明:该单元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和较高的精度;横向剪切对层合板后屈曲路径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还讨论了 边界等件、加载方式、剪切力的方向及初始缺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具有各种初始缺陷的任意薄壁杆的稳定问题,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统一理论。由此,柱的弯曲屈曲、梁的侧向屈曲、梁—柱稳定等问题均可归结为此理论的特例。用此理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处理任意支承的薄壁杆:变截面梁、柱和压弯杆等的稳定问题。文中给出了若干算例,说明其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义变分原理得到的磁力公式,采用磁场摄动技术,给出了横向磁场作用下铁磁梁式板的磁力摄动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横向均匀磁场下,具有几何初缺陷铁磁粱式板的磁弹塑性静力屈曲失稳特征,探讨了塑性变形对铁磁梁式板的失稳临界磁场值等力学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塑性变形对铁磁梁式板屈曲失稳临界磁场是敏感的,几何初缺陷对结构的变形特征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稳定性研究是南瓜型超压气球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南瓜球非线性屈曲过程,对含初始缺陷南瓜球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南瓜球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到前8阶屈曲模态及线性屈曲临界载荷。然后,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模态构型给出初始缺陷分布,进一步利用非线性有限元中的弧长法分别计算临界缺陷模态和组合缺陷模态下对应的屈曲临界载荷。结果表明,南瓜球对初始缺陷较敏感,缺陷的幅值和分布形式对承压能力和失稳形态均有影响,承压能力随缺陷幅值增大而降低,说明提高南瓜球稳定性需要提高气球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已失稳南瓜球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失稳状态下南瓜球高应力区的应力水平远高于相同载荷下未失稳南瓜球的应力水平。可见,失稳现象极大降低了气球的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13.
薄壁H型钢梁的相关屈曲性能研究是进行其稳定设计的基础.作者以ANSYS分析软件为工作平台,采用基于SHELL181单元的双重非线性限元方法,对变截面H型钢梁的相关屈曲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计算获得的构件荷载位移曲线、不同荷载时刻的整体和局部变形形态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初始几何缺陷模式对等、变截面H型钢梁的相关屈曲性能的影响以及轴力对变截面H型钢梁的相关屈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复合材料圆柱壳的轴向非对称冲击动力屈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Hamilton原理导出色含初始几何缺陷的复合材料圆柱壳的非线性动力方程;Galerkin方法得到以位移形式表达的动力屈曲控制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并由类似B-R准则方法判断动力屈曲是否发生,讨论了冲击速度、初始几何缺陷等因素对动力屈曲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速度较高时,应力波对动力屈曲的特征有显著影响,初始几何缺陷使得动力屈曲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5.
考虑钢梁初始几何缺陷影响和残余应力影响,对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稳定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吻合.通过改变截面参数,对25组组合梁在初始几何缺陷、不同残余应力分布和不同综合力比下的承载力进行计算,给出了预应力组合梁的长细比计算公式,与我国现行钢结构规范钢柱稳定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承受负弯矩作用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可用文中提出的长细比作参数采用钢柱稳定曲线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
摘要:对组合梁施加体外预应力,可有效提高截面的开裂弯矩。负弯矩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受失稳控制,其侧扭失稳表现为与纯钢梁不同的畸变失稳模式。本文考虑钢梁初始几何缺陷影响和残余应力影响,对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稳定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吻合。通过改变截面参数,对25组组合梁在初始几何缺陷、不同残余应力分布和不同综合力比下的承载力进行计算,给出了预应力组合梁的长细比计算公式,与我国现行钢结构规范钢柱稳定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承受负弯矩作用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可用文中提出的长细比做参数采用钢柱稳定曲线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钢构件高温下局部稳定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对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板件宽厚比、初始几何缺陷、腹板和翼缘相互作用等因素对H形截面轴心受压钢构件局部屈曲应力的影响,提出了Q235钢和Q4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高温下的局部稳定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和高温下防止局部屈曲的翼缘宽厚比和腹板高厚比限值。研究表明:当板件宽厚比较小时,构件的局部屈曲应力随宽厚比的增大迅速减小,宽厚比较大时,构件屈曲应力降低不明显;初始几何缺陷对构件局部屈曲应力影响较小;高温下翼缘对腹板屈曲的约束作用比常温下明显;高温下防止局部屈曲的宽厚比限值与常温下宽厚比限值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3D复合材料中有纤维搭桥的矩形脱层屈曲问题.搭桥纤维和基体分别用分布于脱层单元节点上的只拉不压和只压不拉的线性弹簧单元来模拟,并把有纤维搭桥脱层屈曲的特征值问题转化成考虑初始缺陷的结构几何非线性强度问题,用增量非线性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方法求解.结果表明,引进纤维搭桥后,脱层屈曲模态上存在与基体周期性的接触点(区),屈曲临界载荷随着纤维搭桥刚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后,通过数学公式给出了脱层屈曲的特征长度与纤维搭桥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