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品种绵羊2次免疫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间隔期1月,1年后通过剖捡确定新疆细毛羊可获得83.6%的保护(减囊)率。蒙古黑头羊也同样取得了83.3%的保护(减囊)率。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肯定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程序为初次免疫2次,间隔期1月(或4周),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即可获得十分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在包虫病流行区通过对新疆细羊毛免疫持续期2年的保护效果观察,确定该免疫程序免疫动物可获得保护(减囊)率95.1%。同时,利用ELISA法定期对试验动物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发现虽然动物免疫后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抗体值,并且在相当长时间与空白对照动物形成鲜明差异,这仅仅是反映群体的免疫状况,但针对免疫个体尚未能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明确指出某一动物获得很好的免疫保护,或某一动物免疫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
赵玉敏  边应季  史大中 《甘肃科技》2004,20(4):138-138,152
为了解宁夏西吉县人群肝疾病的患病近况,兰州医学院于2002年对该县2072人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该县检查人数2072人,检出包虫病94例,其中囊型包虫病37例,占全部包虫病的39.36%,泡型包虫病57例,占全部包虫病的60.6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宁夏西吉县人群中肝包虫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绵羊前后盘吸虫病的检疫及治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绵羊的屠宰检出绵羊前后盘吸虫,检出率35.0%,感染强度平均为150条.对同群其它绵羊用硫双二氯酚进行防治,20天后采取的30份粪样中粪检阳性率为3.33%,选取的10只10月龄绵羊宰后虫体检出率为0%。  相似文献   

5.
应用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研制的TiT双胎苗,对母羊进行免疫注射处理,增加双羔,达到提高绵羊繁殖力的目的。本方法成本低,易操作,见效快,免疫后不产生抗排紧药性和副作用,同一只羊可连年使用,能提高双羔率20%-40%。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壳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与移植肿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荷S180肿瘤的小鼠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绵羊红细胞诱导的血凝素抗体和溶血素的生成有显著影响,对小鼠S180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3.3%-63.3%。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替米考星在绵羊血清中的含量。绵羊血清用C18SPE柱净化,甲醇一乙腈一乙酰胺(20mL:80mL:0.77g,)洗脱,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检测波长288nm。在血清中0.05,0.50,5.00mg(L^-1添加回收率范围为92.3%~101.0%,变异系数为4.7%~8.0%。用该方法测得绵羊血清中替米考星含量的最低检测限为0.025mg(L^-1,定量限为0.05mg(L^-1。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用于绵羊刚果嗜皮菌病的免疫酶标组化法,采用兔抗刚果嗜皮菌抗体及羊抗兔HRP抗体,对2只人工感染刚果嗜皮菌的绵羊病变皮肤切片进行了免疫酶标组化检测,并与分离培养、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只人工感染绵羊皮肤病料均为阳性,与PCR、分离培养及刚果嗜皮菌阳性对照符合率为100%;而健康绵羊皮肤切片、大肠杆菌、肠球菌阴性对照涂片均为阴性。建立的免疫酶组化方法可用于检测绵羊刚果嗜皮菌,且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青海绵羊血清淀粉酶同工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青海省七个品种共1698只绵羊血清淀粉酶同工酶的多态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所有被检绵羊的血清淀粉酶均存在AMY1,AMY2和AMY3三种同工酶,其中AMY2同工酶有AMY2A和AMY20责任中表型而表现出多态性;②青海绵羊AMY2同工酶的多态性特征存在品种间差异,AMY2A表型频率在4.1%-34.4%,AM2^A基因频率在0.0208-0.1900,基因杂合度在0.04070-0.30781之间;③青海各品种绵羊AMY2基因座上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8099。  相似文献   

10.
前期研究发现具有MHC-DRB1基因单倍型MvaⅠbc-SacⅡab-HinlⅠab的哈萨克绵羊对包虫病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可变剪切形成的小肠组织新转录本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从290只哈萨克绵羊中选择抗病和非抗病个体,分为抗性组(A租)、非抗性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其中A组和B组人工感染包虫病一定时间后,与C组同时宰杀,分别取小肠组织进行Illumina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通过荧光实时定量实验验证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各组的新转录本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qRT-PCR验证实验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信度较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从A、B和C组样本中预测出1393、1260、1097个,共计3750个新转录本。转录本所含外显子数与其生物功能多样性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3个组样品中含有2个以上外显子的新转录本占34.64%(1299个)。研究发现哈萨克绵羊感染包虫病后小肠组织新转录本显著增多,与C组相比A组和B组分别增加了26.98%和14.86%。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新转录本所对应的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了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通路、细胞色素C-P450介导的外源性化学物质代谢途径和视黄醇代谢途径等代谢通路上。结论:研究发现哈萨克绵羊感染包虫病后,不同MHC-DBR1基因型个体的小肠组织中存在大量新转录本,可能与个体抗病性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为探讨哈萨克绵羊分子抗病机制和挖掘遗传育种标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包虫病是肉食兽(犬、狼、狐)小肠内寄生的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绵羊、山羊、牛和骆驼脑内的一种寄生虫病。特别多见于两岁以内的绵羊、山羊和1——2岁的牛.我省甘孜、阿坝两藏族自治州的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均有此病发生.用一般方法治疗多不见  相似文献   

12.
赵玉敏  种世桂 《甘肃科技》2004,20(2):133-134
目的:探讨囊型肝包虫B超的图象特征、诊断分型及其转归。我们于2002年对宁夏西吉县2072人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泡型包虫病56例,囊型肝包虫38人,脂肪肝32例,肝钙化灶29例。胆囊结石21例,肝血管瘤ll例,肝囊肿ll例,肝肿瘤5例,胆囊息肉3例,弥漫性肝损伤3例。在肝疾病中,肝包虫比重最大,为44.98%。囊型包虫病采用啪的B超分类原则,其中TO型3例(占7.90%),T1型2例(占5.26%),T2型0例,T3型8例(占21.05%),T4型15例(占39.47%),T5型10例(占26.32%)。  相似文献   

13.
在青南牧区应用阿维菌素、丙硫咪唑对放牧绵羊进行冬季(1-2月)一次投药后的防治效果进行监测。结果:阿维菌素、丙硫咪唑投药羊与末投药羊比较,绵羊胃肠道线虫卵平均EPG分别低43.34%和67.31%;肺线虫幼虫分别低74.27%和90.57%。证明二种药物均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绵养体内低荷虫量,能有效阻止线虫春季高潮,减少春乏死亡。  相似文献   

14.
袁治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22(2):F002-F002,63
包虫病为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病 ,但颅骨包虫罕见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颅骨包虫病 ,可通过放射学及治疗学两方面结合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席鸿 《定西科技》2009,(4):49-49
绵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民间称为羊天花。临床上以皮肤和粘膜上发生斑疹、丘疹水疱和脓疮为特征。最后形成结痂,脱落而痊愈。本病呈散发流性,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绵羊痘86只,治愈78只,治愈率在91%以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总结2015年第八师石河子市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与不足,为今后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按照《2015年第八师石河子市包虫病防治项目方案》中的内容和要求,开展项目工作.第八师石河子市6个项目单位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重点人群B超法检查4513人,无阳性;儿童血清379人,阳性1人,阳性率0.26%;对7例普查以外发现的包虫病病人进行药物治疗;采集并检测犬粪723份,无阳性;家犬驱虫管理4326只;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627人,知晓率82.5%.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顺利完成,但仍存一些问题,需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沟通,须加强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及家犬驱虫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囊胚(胚龄、处理方法)、传代方法(机械法和酶法)及培养液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了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体外受精胚用于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具有较好的增殖及传代能力;囊胚的质量和胚龄影响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贴壁及增殖;机械切割(半胚法)处理囊胚,可获得跟免疫法相近的内细胞团贴壁率(半胚法46%,免疫法53.6%);添加了一定浓度的胎牛血清、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及维生素C的DMEM高糖培养液可一定程度地促进类胚胎干细胞的增殖,适于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微贮秸秆与氨化秸秆饲喂绵羊增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贮秸杆和氨化秸秆饲喂6月龄半细毛杂种绵羊,在60d试验期内,只均日增重分别为211.33g和180.67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7.96%与26.49%,增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应用ELISA方法对山东省内应用了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34个奶牛饲养户进行了免疫抗体跟踪监测与分析.结果:对18家养牛户进行了免疫抗体检测,各牛场平均抗体合格率为42.4%其中抗体合格率最高的奶牛场其合格率只有65%,低的只有12.5%,一免后所有18个奶牛场均未达到免疫合格标准;二免后16个奶牛场平均抗体合格率为69.4%,其中,抗体合格率至70%的有10个牛场,达到免疫合格标准二次免疫后有62.5%(10/16)的达到免疫合格标准.研究表明对于A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首免后必须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阳离子交换体(solute carrier family 24member 5,Slc24a5)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其与毛色形成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黑色和白色绵羊皮肤中Slc24a5的相对表达量,并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体色绵羊皮肤中Slc24a5蛋白的表达和定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lc24a5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绵羊皮肤组织的20.53倍(P0.01);Western blot印迹结果证实绵羊皮肤组织总蛋白中存在分子量约为51kD的蛋白质条带,且黑色绵羊皮肤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lc24a5在绵羊皮肤毛囊外根鞘和毛基质处均呈阳性表达,且根据光密度值分析显示,Slc24a5在黑色绵羊中的平均蛋白质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以上研究结果显示Slc24a5可能与绵羊毛色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