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热发射领域需要锁弹机构锁紧和推动导弹,通常采用自锁型滑动螺旋传动。在以往的研究设计中,螺旋传动的输出载荷一般通过螺旋传动中心,缺少输出偏心载荷时滑动螺旋传动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某锁弹机构的受力模型,利用理论力学分析方法得出了输出偏心载荷时螺旋传动输出作用力与驱动力矩之间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原理样机试验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成果表明,对于输出偏心载荷的滑动螺旋传动,必须考虑载荷偏心所带来的附加力及其摩擦影响,可以利用理论力学和有限元仿真的计算方法,为机构设计时判断驱动力矩与输出载荷提供支持,对相关专业产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热发射领域需要锁弹机构锁紧和推动导弹,通常采用自锁型滑动螺旋传动。在以往的研究设计中,螺旋传动的输出载荷一般通过螺旋传动中心,缺少输出偏心载荷时滑动螺旋传动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某锁弹机构的受力模型,利用理论力学分析方法得出了输出偏心载荷时螺旋传动输出作用力与驱动力矩之间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原理样机试验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成果表明,对于输出偏心载荷的滑动螺旋传动,必须考虑载荷偏心所带来的附加力及其摩擦影响,可以利用理论力学和有限元仿真的计算方法,为机构设计时判断驱动力矩与输出载荷提供支持,对相关专业产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分析四辊板带轧机支撑辊滚动轴承列间载荷分布和板凸度变化规律及两者的关系,利用自主设计的滚动轴承力、温综合测试装置,对实验室四辊板带轧机支撑辊各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载荷分布、轧后轧件的横向厚度分布和板凸度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各列径向载荷随压下率和轧件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轴承列间载荷呈"M"型分布;轧件轧后板凸度随压下率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压下率相同时,随轧件原始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轧件宽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板带轧机滚动轴承的使用和板形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螺旋锥齿轮传动精度和修形量的概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低速螺旋锥齿轮动载系数的限定,用概率法近似计算齿轮的齿距误差和维修量,确定相应的齿轮精度范围,可克服用一般方法确定齿轮精度的盲目性和事后性,达到限制螺旋锥齿轮传动内部附加动载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皮带运输机传动滚筒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RO/MECHANICA软件对皮带运输机传动滚筒的应力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传动滚筒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传动滚筒的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与一般齿轮传动不同,在渐开线少齿差传动中存在多齿同时接触现象,因而其载荷分配系数要小得多.本文在对几何关系、轮齿变形和制造误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多齿啮合状态的数学模型.计算表明,同时啮合齿对的数目一般不大于5对,载荷分配系数随齿数和载荷集度的增加而减少.本文给出了不同载荷集度、不同传动参数下载荷分配系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可用以确定轮齿载荷的分布特征.本文的结论得到光弹性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平均雷诺方程、Christensen随机粗糙峰分布理论、摩擦润滑理论和金属轧制变形理论,建立考虑表面粗糙度特征影响的轧制工作界面混合润滑模型,并采用该模型系统分析基于不同表面粗糙度方向、压下率、轧制界面膜厚比、接触载荷比、界面流体压力和接触面积比等混合润滑摩擦性能参数随润滑油卷吸速度或工作区位置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粗糙度横向分布更有利于润滑性能的提高;在相同表面粗糙度下,随着压下率增大,接触面积比和膜厚比减小;在相同压下率下,膜厚比随工作界面润滑油卷吸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随之减小;工作界面表面粗糙度对界面流体压力分布有较大影响,在表面粗糙度最小处流体压力最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渐开线圆柱齿轮与圆弧齿轮的两个载荷系数--载荷分配系数与载荷分布系数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这两种齿轮传动中的强度计算和误差控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螺旋锥齿轮传动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相对错位,对齿轮副的胶合失效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错位量越大,越容易产生胶合。而引起一对锥齿轮相对错位的原因是滚动轴承在综合轴向力作用下产生的轴向弹性变形和位移。用最佳轴向力匹配的方法使这种变形和位移最小,从而提高螺旋锥齿轮的抗胶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弹性基础梁的弯曲理论出发,探讨了桥式起重机在集中轮压下,箱形梁上盖板的载荷分布长度问题.本文笔者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正轨箱形梁和半偏轨箱形梁上盖板的载荷分布长度近似公式.该公式比过去沿用的λ=2h s合理,也比较筒单.对提高主梁局部弯曲计算和稳定性计算的合理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人字齿轮左右齿面载荷不完全对称引起的齿面偏载和振动问题,研究了人字齿轮小轮轴向固定和轴向窜动对齿面载荷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人字齿轮复合修形设计方法。根据齿面偏载情况,通过齿向补偿修形优化实现左右齿面载荷均匀分布;在齿向补偿修形的基础上,叠加拓扑修形构建复合修形齿面,以承载传动误差幅值最小和齿面闪温最低为优化目标,采用NSGA-II算法确定最佳拓扑修形量。算例结果表明,仅小轮轴向窜动,虽然能使左右斜齿轮副载荷基本相等,但不能完全改善单个斜齿轮齿面偏载的状况。齿向补偿修形后,能够改善每一个斜齿轮齿面的载荷使其均匀分布。复合修形改善了齿面载荷分布,避免了边缘接触,大幅降低了承载传动误差幅值和齿面闪温。  相似文献   

12.
以某减速器的齿轮传动为例,利用Pro/E创建齿轮传动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Pro/E与ANSYS软件的连接,将模型导入ANSYS中,形成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一定载荷作用下齿根弯曲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齿轮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提出了精确、迅速计算齿根弯曲应力的方法,较常规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为可靠,为齿轮传动的可靠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螺旋传动的一般规律和滚珠丝杠传动机构的运动机理,详细地分析了光杠一滚珠轴承这一特殊形式的传动机构是如何象螺旋传动一样将光杠的旋转运动转变为轴承螺母的直线运动这一传动原理,而且对所述机构的内部结构的正误性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滚锥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齿面载荷分析与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有限元弹性接触分析与I-DEAS工程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在SUN-4工程工作站上对一种新型传动-滚锥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进行了研究。对瞬时三个齿对间啮合的滚锥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齿面载荷分配、轮齿齿面接触力分布及弯曲应力分布、接触应力分布等进行了分析,为该种新型传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动件左右手定则”是应用设计者的左右手直接判断螺旋及齿轮类零件上的螺旋线方向,同时根据该零件在机械传动中作为主动作时的螺旋线方向,回转方向和轴向力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出三者中之待定者。它是“主动轮左右手定则”的补充和进一步应用.可应用于螺旋传动、斜齿轮传动、螺旋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锥齿轮传动,以及包含这类传动的机械传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6.
张强 《科技信息》2011,(7):118-118,77
介绍了基于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装置,粗轧平轧机压下2台电机同轴传动控制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传动控制原理、配置和装置间的通讯设定。  相似文献   

17.
直齿轮传动中各啮合点的齿间载荷和油膜厚度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藤井贤治三梯形法得到的轮齿综合变形来计算直齿轮轮齿的综合啮合刚度和单齿啮合刚度,并考虑弹流润滑的中心油膜厚度产生的影响,得到了一种更完善更接近工程实际的直齿轮传动中各啮合点的齿间载荷分布关系并用这种新的齿间载荷分布关系计算得到标准和变位直齿轮在各啮合点处的中心油膜厚度分布关系,两者与传统值有较大差异这将有助于人们对齿轮传动的强度、润滑和失效机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风电增速箱是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传动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风电系统能否可靠运行。NW型行星齿轮因其具有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及传递功率范围大等优点被应用于风电增速箱中,但NW型行星齿轮的齿面易发生载荷集中现象、传动误差较大,从而通常会使齿轮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使它们在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齿轮修形常被用来改善齿轮传动性能,然而,传统修形技术尚无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为此,同时综合考虑了齿轮单位长度载荷以及传递误差对传动性能的影响,结合齿向修形和齿廓修形的优势,并基于接触斑点、啮合错位量等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兼顾降低传动误差与改善齿面集中载荷的齿轮综合修形方法。应用该方法对NW型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分别进行修形,并对修形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未修形的状态,内外啮合齿轮副最大单位长度载荷分别降低了17.21%、24.16%;传动误差分别降低了22.64%、35.23%,可见综合修形同时改善了齿轮传动误差和齿面载荷分布,从而提高了风电增速箱中齿轮的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对风力发电的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变齿厚平面蜗轮传动的弯曲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齿厚平面蜗轮传动的全称为"侧隙可调式变齿厚平面蜗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它是介于传统"运动传动"和"动力传动"之间的一种新型精密动力传动.利用啮合原理的知识,笔者推导出变齿厚平面蜗轮传动副的齿面方程.在此基础上,又用I-DEAS8.0软件建立了具有精确齿廓形状的变齿厚平面蜗轮传动副的实体模型,并对变齿厚平面蜗轮传动副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求解出了该传动副的主应力分布、齿间载荷分配等情况,为这种蜗杆传动的强度和性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汽车V带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润滑等优点,经常用于重型车辆的辅助传动系统中。本文针对AV10两轮传动系统,利用Recur Dyn软件建立了V带与带轮的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带传动过程中的载荷分布规律和带紧边中点振动曲线,并系统研究了带传动过程中张紧力和主动轮转速对V带传动平稳性的影响规律,为汽车V带的传动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数字化仿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