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设置剪力墙高度为模拟变量,运用NosaCAD软件对按照规范配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进行了罕遇地震与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模拟分析。假设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的要求,与多遇地震下一致作为剪力墙中断是否可行的判断依据。基于中断剪力墙结构与全高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对比分析,发现在ELCENTRO波作用下罕遇地震时,剪力墙只做到第五层时结构层间位移角超出依据,当只做到四层时出现多遇与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同时超限,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同时表明剪力墙中断的可行性。12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在顶部适当的楼层对剪力墙进行中断到第6层。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在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受荷条件相同的10层钢框架和10层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模型,运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其在EL-Centro波、Taft波及人工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震害不仅与地震波加速度峰值、持续时间有关,还与地震波波形有关;同种地震作用下,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的薄弱层部位比钢框架的高,但同种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部位大致相同;两种结构在8度地震作用下均未发生倒塌,且在同种地震波作用下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的层间位移角小于钢框架,证明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以及两种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对三个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型钢混凝土柱的结构,结构的自振周期、侧向位移更小;罕遇地震下,型钢筋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减缓了框架柱的屈服破坏进程,减轻了框架部分柱的屈服破坏程度,地震承载能力更强、抗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高264 m,抗侧力体系由钢管混凝土外框架、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伸臂桁架3个部分组成.为了解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反应特点,对该结构进行了1/30缩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分析模型结构在8度多遇、基本、罕遇地震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对模型结构和原型结构的破坏模式、层间位移、楼层剪力等动力反应进行研究.结合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和ANSYS的分析结果,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原型结构能够满足我国现行规范“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标准,即使在9度罕遇特大地震作用下,仍然表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超限剪力墙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提出了对应不同性能要求评定构件损伤的损伤指标,从结构整体地震响应与主要受力构件的损伤破坏层面上,对该超限剪力墙结构开展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罕遇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54,小于规范限值,结构整体变形满足预期的性能目标;根据构件破坏状态评估可知,强震下结构部分剪力墙,连梁和框架梁发生了轻微损伤破坏,达到了预期制定的构件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6.
含有壁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框架比例和房屋高度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EPDA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软件,对不同房屋高度、不同单向壁式框架比例的剪力墙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并对弹塑性层位移分布、层间位移角分布、最大位移角时刻结构裂缝分布情况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壁式框架比例的逐渐增大,结构的变形形态由弯曲型过渡到弯剪型,最后趋近于剪切型;楼层层间剪力逐渐减小,最大位移角时刻的裂缝数量增多,位置逐渐下移且主要集中在连梁及底部墙肢上。上述结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对控制壁式框架数量和房屋高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有限元软件STAWE,对偏置框架-核心筒超高层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了在7种地震波下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以及结构的抗力,整体分析了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和结构的可靠性。分析结构表明,该结构能够满足D级的性能目标,在罕遇地震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目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SAUSAGE软件对某超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业厂房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基底剪力、楼层剪力、倾覆力矩以及构件损伤。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超限,框架柱进入比较严重损坏状态,不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目标。在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中,采取在工业厂房两端和错层等薄弱部位增设钢支撑等措施对结构进行改进,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两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改进后结构顶层最大位移减小48. 56%,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28.99%,框架柱由比较严重损坏状态减轻至中度损坏状态,实现建筑物在大震作用下不至于倒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用于代替黏土砖住宅结构的新型“人”字支撑复合结构进行了空间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新型复合结构用于多层住宅的抗震性能。选择了三种地震波,计算了采用新型复合结构的某6层住宅在三种地震波作用下的一系列响应,得出该实例住宅的薄弱层均为第三层;在三种多遇地震波作用下,柱子和支撑轴压比均满足框架结构柱轴压比限值,梁、柱及支撑结构在最不利内力组合下的配筋在合理范围内;在三种罕遇地震波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限值。结果表明新型复合结构用于多层住宅具有良好的空间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合肥某带穿层柱超限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通过对该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计算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整体分析,检验其结构布置合理性和结构的抗震性能,找出抗震薄弱构件。结果表明,结构设计成功解决了结构超限问题,达到了预定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件优秀的产品除了应具有完善的技术性能外,还应有一个美的形态,产品的设计不仅是技术性能的设计,还包括它的形态设计。造形是一种二维的平面活动,造型则是一种三维的空间活动,任何一个工业产品的设计,均离不开造形与造型的探索和研究,该文旨在阐明造形与造型是产品设计中必须研究的两项内容,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其作用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与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2.
设计时时刻刻受人注意和评估,虽然通常从功能性、原创性、新奇性等方面对设计作出评价判断,但这并不表示从这些方面判断就一定是有根据的,对设计的评价面临的是多种因素中的多重关系,评价的标准又很难界定。本文拟从设计的目的、设计的对象方面来探讨所谓“好”的设计,究竞应具备哪些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产品设计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在当今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商品经济时代,人与产品的关系从人迁就产品转向了产品主动适应人,产品设计也必然向以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为中心的情感设计发展.设计与符号学联系紧密,现在普遍采用的英文design就是做记号的意思.研究与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使之更好地为情感设计服务,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现代社会里的一种具有高层次的创新意识指导下的设计新形式—幽默设计;阐述了幽默设计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这一幽默设计的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程设计图学"(Engineering Design Graphics)课程(MME220)是机械制造工程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设计项目(Design Project)是该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综合设计项目使学生运用自己在该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和技能进行产品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同与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毕业设计是四年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四年学习的总结,它与毕业论文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告别本科学习阶段,走向社会之前的最终培养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专业技能、艺术才华与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思想、课程体系及培养质量的一次检验,当然也包括了对我们师资队伍水平的考评。  相似文献   

17.
服装的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设计风格的确立、部件化与功能性策略的使用等方面,呵护生态,节约资源,做到自然简约,舒适环保。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中关于四杆机构教学内容,设计此新型组装实验,目的是填补空白,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文章阐述了实验的设计原理,设计参数,制作过程。此设计已经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5,(6):42-45
分析了两轮电磁循迹小车的直立原理,合理布置了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电池、电机、电路板的安装位置,以保证车尽量接近竖直状态;设计了稳压电路、计数器电路、运放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绘制PCB电路图并制作整车控制板;编写了智能车轮速信号、加速度信号、角速度信号采集程序,信号滤波程序,直立PID控制、速度PID控制、转向差速PID控制程序。通过调节PID参数实现了电磁车的直立、快速、稳定循迹行驶。  相似文献   

20.
浅谈限额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了如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等有效措施来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