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方法以《道德经》为例,应用文献材料分析解析方法,探究《道德经》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于人们的启示。结果《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太极拳自然会受到《道德经》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舍己从人之悟,天人合一之悟,静笃观复之悟及有无与耗散之悟四个方面阐述了《道德经》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结论道家思想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而太极拳的养生修行实践又正好印证了舍己从人、天人合一、静笃观复、有无与耗散等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2.
赵玉洁 《科技信息》2012,(14):266-266
太极拳养生文化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养生理论的总称。太极拳受到了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哲理,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拳种之一,坚持习练太极拳可以疏通经络,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使人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让人生命得以旺盛,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太极拳养生文化的演变,从太极拳养生文化的演变来看太极拳的发展状况,也为太极拳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作为一种合乎生理、心理和体育原理的运动项目,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健养生、预防疾病的功效显示出了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本文从太极拳的健康文化、新课改标准、太极拳的创编意义、太极拳的教学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太极拳教学从中学开始普及的原因,并提出了此后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几点建议,旨在让太极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在教学中完成新时代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关于太极拳文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华太极图的宇宙哲理、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做人之道当如太极之道的辩证关系.以历史的解释与现实的评述相结合,解读太极拳文化深刻哲理的时代价值和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和汉语都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文化形式,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进行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认为: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不仅具有四字格形式、简约为美、工整对称等外部表现,更重要的是太极拳动作名称所具有的求气、求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内在追求.汉语赋予太极拳动作名称独特的语言特色,使太极拳具有更多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分析、评价太极拳文化的思想渊源、养生价值以及太极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把太极拳更好地推广和传播于世界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保护与传承太极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解读太极拳文化相关信息,分析太极拳文化开发的战略路径,探索太极拳文化产权、人才培养、市场开发、资金保证等相应问题,针对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关研究,提出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建议和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理工大学一年级公共体育必修课《太极拳》的教学中开展小团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与传统班级授课相比较,小团体教学模式在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教学中优势明显。太极拳教学班级以自然班为基础,小团体的划分一般以宿舍为单位,成员数量适中,管理效率较高;管理方式不拘一格,管理规范容易达成和实施;团队目标明确、达成目标的一致性高;成员之间亲和力、容忍度以及互相依赖的程度较高,团队凝聚力强;成员之间互动交流频繁,降低了学习的任务难度,学习兴趣普遍得到提升;小团队之间呈现良性的竞合态势,有助于增进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实验组成员无论在太极拳文化知识和保健常识的兴趣和认知、太极拳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期末通过太极拳段位制考核人数等指标上,较对比组均有较大程度提升。研究表明,小团体教学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兴趣.传播民族文化,推广包括太极拳在内的祖国传统体育项目,强化体育课程的育人、自我管理功能以及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而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劲力的发放效果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提高劲力的发放效果须首先尽量减少劲力在自身体内的无用消耗.减少劲力在自身体内的无用消耗,即充分利用太极拳技法特点,通过保持正确的身型、松静的身心状态及合理的运用呼吸,去除拙力,实现体内劲力最大限度的滋生、整合及发放.据此,从太极拳运动中人体自身内在因素人手,对影响太极拳整体劲发放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袁锋 《科技信息》2009,(24):I0352-I0352
为丰富中学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探讨中学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提出中学太极拳教学增加讲解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练太极拳的兴趣,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教学是高等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特色内容,但由于其枯燥的表演式的套路学习,加之缓慢平稳的运动节奏,很难激起现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学生能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基本锻炼方法,使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师应进行有益的教改尝试,教师可合理地运用诱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采用诱导式教学法,探索出一套太极拳教学的新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早的新闻公报,产生于唐朝,称为“朝报”。随着地方割据势力的壮大,产生了“邸报”,“朝报”由中央政府颁布,“邸报”则是各地进奏官向所在地区节度史的汇报材料。至宋朝“朝报”和“邸报”均根据中央政府审定的内容传报,并由进奏院抄传四方,但二者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干预社区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太极拳干预中老年亚健康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受试者100例,随机分为太极拳干预组和一般运动干预组。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每周三次,每次30min的太极拳锻炼和一般体育运动锻炼,疗程均为16周。临床疗效观察采用SF-36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太极拳干预组生命质量干预前后评分差值与一般体育运动组比较显示:在总体健康和生命活力两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极拳较一般运动能更好地改善中老年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我校高一年级1000名学生进行普及太极拳的认识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认识、兴趣、效果、组织形式、考核是学生学好太极拳的主要因素。另外,很多学生对太极拳能增强体质、充实生活、加深友谊、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认识不够,不少学生对太极拳的体育意识和养生意识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5.
泰山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影响泰山植物区系的历史和自然条件,提出了泰山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优势科属尤为明显;地理成分复杂,具明显的温带性质;残留了较多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具古老性。泰山和北京地区、老秃顶山和黄山的植物区系相比,表明和前两地区的亲缘关系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审美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太极拳基本动作、美学艺术、音乐融合以及多媒体"视听觉"欣赏手段等方面深入地对大学生在太极拳学练过程中的审美情趣进行引导,使大学生对太极拳文化蕴含的美学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为达到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目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的进展概况。经研究鉴定太谷小麦的不育性是受控于一个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并开展了基因作用及表达研究;太谷小麦是轮回育种的理想工具,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的英译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鲜红 《科技信息》2009,(17):229-230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内家拳类柔性武术。太极拳的翻译相对来说是一项很难的工程,它要求译者既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中文功底,又要懂得太极拳拳种的特点和内涵。因此目前的太极拳翻译现状并不让人满意,单一的翻译方法很难表达出太极的特色和韵味。本文采用相关对策如中英夹杂法,直译加注法,意译加文化阐释法来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聚集和专业化的经济现象.利用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泰安市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泰安市服务业在地理上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因自然优势和外溢力量而引起的地理集中现象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从泰山的名称及其含义的阐释来看,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和谐观念有着突出的表现。泰山(或太山、大山)为地、天、人、神等因素的和谐共处提供了一个物质的与观念的符号基础;岱、岱宗则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他平他、阴阳相济相承、多样性统一的和谐观念;岱岳、东岳体现了五岳制度下,泰山以五岳之长的身份成为华夏民族宇宙观中世界整齐和谐的空间秩序的山岳表征;而宗教对泰山的多重解释,则表现了泰山文化中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