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碳化硼烧结动力学和烧结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碳化硼(B4C) 压坯烧结时线收缩和密度与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关系,根据黄培云综合作用烧结理论,得出了表征密度参数与烧结温度关系的烧结方程以及烧结动力学方程.根据动力学方程的系数,推断碳化硼的主要烧结机制为体扩散,同时有晶界扩散发生.计算了烧结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我国烧结生产过程控制水平,作者将数学模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建立了烧结过程控制专家系统,并应用于烧结生产过程的离线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分析烧结过程及其控制的特点,研究烧结过程的总体控制方案以及烧结过程控制专家系统的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运用表面积测定,孔径分布,晶相检测等仪器分析方法对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多孔SiO2的烧结行为进行了考察.发现非晶SiO2微细颗粒在600℃~700℃间即开始烧结;在恒定温度下,烧结过程并非匀速,而是分成不同的快速烧结阶段.烧结后比表面积减小,但平均孔径增大.加入碱土金属氢化物MO后,原SiO2的表面积减小,烧结后表面积的损失更大;相比而言,加入MgO对比表面积影响较小,而加入BaO则影响较大.对第一快速烧结阶段建立了速率方程;运用分型几何模型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不同快速烧结阶段问题以及与之相应的不同半径微孔收缩封堵的关系.对于烧结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点弯曲法测试微波烧结氧化锆陶瓷的断裂韧性值KI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三点弯曲法测量了微波烧结氧化锆陶瓷的断裂韧性,并与压痕法的测量做了比较.同时也比较了微波烧结与常规烧结陶瓷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铁矿石烧结终点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铁矿石烧结过程的特点,提出了烧结终点的长期和短期控制策略.长期控制根据原始料层透气性以及垂直烧结速度的状态,通过调整料高或机速实现;短期控制通过调整机速,稳定废气温度上升点实现.采用自定中心、非线性量化、控制规则自调整等方法实现了模糊控制算法的自适应.提出了用垂直烧结速度描述烧结过程透气性的观点,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垂直烧结速度的预报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模型的准确率较高,达95%以上;系统的使用可使烧结过程主要状态参数(烧结终点位置、温度、大烟道温度等)的波动降低18%~29%.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Fe-Cr-Mo-C系试样密度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实现烧结致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在1160~1260℃范围内,Fe-(13~20)Cr-1.5Mo-(1.8~3.6)C粉末压块可实现液相烧结致密化,制得密度大于7.3g/cm3,硬度HRA70以上的高Cr烧结铁基材料.适宜的液相烧结温度随C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Fe-3.1Mn-1.2Si-0.4C烧结刚性能与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都能改善Fe-3.1Mn-1.2Si-0.4C烧结钢的机械性能;并使烧结试样由膨胀逐渐向收缩过渡,Fe-3.1Mn-1.2Si-0.4C烧结网在1100℃以上烧结时,由于有液相的出现,合金化过程可以被大大地提高,在烧结过程中,只有那些较小的硅锰母合金颗粒才能全部熔化,而那些尺  相似文献   

8.
树脂增强SLS烧结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以高分子粉末为基底的烧结件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对烧结原型件进行了树脂增强.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固化条件及增强后烧结件的尺寸精度变化,测试了增强件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增强处理后的烧结件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一个特殊膨胀仪对加稀土氧化物添加剂的α′+β′──sialon陶瓷在高氮压烧结(GPS)下的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过程受添加剂种类和烧结温度的影响相当大,在1500℃等温烧结时速度控制阶段为扩散阶段,且以Sm2O3为添加剂的陶瓷最易被致密.同时,对烧结中与烧结过程有关的显微结构特征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Y—TZP陶瓷的低温烧结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商品Y2O3稳定的四方ZrO2粉体(YTZP)在低于1300℃下得到完全致密的YTZP陶瓷.微结构发育过程的SEM观察表明其致密化过程主要是由成颈生长和烧结初期形成的亚晶粒的并合过程组成.提出了三阶段烧结模型,并很好地解释了非等温烧结数据.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低温(<1300℃)烧结样品具有与高温(1600℃)烧结样品相当的弯折强度.  相似文献   

11.
液压冲击器是工程施工中常用设备。为研究液压冲击器的特性,有必要准确地建立其仿真模型。利用功率键合原理在AMESIM系统中搭建液压冲击器的仿真系统,能综合考虑冲击器主要特点,可快速实现对液压冲击器主要参数的计算。利用DBS500型液压冲击器现有设计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后,计算结果与实测参数之误差在6%以内,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对不同系列冲击器的参数设计和特性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2.
基于Ls-dyna显式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冲锤-钻头-岩石"碰撞模型,对射流式冲击器冲锤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等速度等质量冲锤与不同种类岩石撞击时,冲锤长度及直径变化对能量传递的影响.结合应力强度分析,探讨射流式冲击器冲锤合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吸能值随冲锤直径减小单调提升;冲锤长度存在最优值,超过或低于最优值,岩石吸能值均减少;岩石可钻性等级或冲锤冲击末速度越高,冲锤结构改变对碎岩影响越小;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钻头尾部,相对面积小的撞击面边沿会出现应力集中,冲锤设计需兼顾钻头许用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液压冲击器的冲击能量控制特性,根据功率键合原理,搭建了氮爆式液压冲击器工作时冲程和回程两阶段的功率键图,据此建立了氮爆式液压冲击器的状态方程组.通过AMESIM平台构建了氮爆式液压冲击器仿真系统.该系统能综合考虑冲击器运动状态高频变化特点,可快速实现对氮爆式液压冲击器主要参数的计算.利用DBS500型氮爆式液压冲击器现有的设计参数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参数之误差在6%以内,表明所建模型是基本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环式碎煤机环锤对单块矿粒的冲击分析是其碎煤机设计的理论依据。应用刚体碰 撞理论,进行环式碎煤机环锤对单块矿粒的冲击的理论研究,推导出有关方程,用于 计算环锤相对于环轴处于纯滚动、滑动、脱开、惯性运动及二次冲击情况下,作用于 环锤(轴)上的冲量及环锤的运动参数.并给出了KRC系列新式环碎机的有关实例 计算及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高压管道中阀门的关闭会产生水击压力,水击压力过大会破坏管道系统,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提出一种多重阀门关闭降低水击的新方法。为了得到管道内水击压力,采用CFD软件仿真进行计算。多重阀门关闭方法相较于一般的单个阀门关闭,有效地降低了管道中产生的水击压力;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多重阀关闭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双阀门关闭模型的各参数影响水击压力数值的模拟仿真计算,得到上游阀门开度、阀门关闭速度、两阀门间距对水击压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三阀门关闭模型的水击压力模拟仿真计算,得到双阀门是最优选择的结论。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降低高压管道中的水击压力的新方法,对高压管道的安全输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英杰  朱学敏  王晨  周云峰 《太原科技》2012,(7):104-106,109
为提高锤式破碎机设计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在分析了锤式破碎机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锤式破碎机进行模块划分,采用参数化设计技术建立其三维模型模板,利用VB与SolidWorks API开发出参数化设计系统.引入数据库管理技术对设计参数进行数据管理,并讨论了参数化设计后的工程图自动调整技术,实现了锤式破碎机的参数化快速化智能设计,大幅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振动密实法是提高抛石基床承载力的一种方法,它通过重锤振动使小颗粒物质挤入孔隙,增加介质密实度进而提高承载力。采用振动密实法必须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包括振动遍数、振动锤质量等,其选取缺少理论依据。基于工程实践中的随机抛石尺寸,通过随机填充法形成颗粒簇,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PFC2D,探讨了振动密实抛石基床的动态作用过程及遍数、锤重对密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床获得最佳密实时重锤的质量为8 t,振动次数为6遍,此时振动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抛石基床振动锤的选用和深化认识振动密实法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射流式液动锤高压腔内液体压力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定量分析活塞冲锤的运动状态,实现射流式液动锤性能的优化设计,以冲击式水轮机力学模型为参考,根据经典的流体力学基本定理,推导出了射流式液动锤高压腔内液体压力的数学表达式。利用以此数学表达式为核心的射流式液动锤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得到了与实测曲线较为接近的射流式液动锤前、后腔液体压力变化曲线,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射流式液动锤的内部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分析活塞冲锤的运动状态,实现射流式液动锤性能的优化设计,以冲击式水轮机力学模型为参考,根据经典的流体力学基本定理,推导出了射流式液动锤高压腔内液体压力的数学表达式。利用以此数学表达式为核心的射流式液动锤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得到了与实测曲线较为接近的射流式液动锤前、后腔液体压力变化曲线,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射流式液动锤的内部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