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礼貌、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国内外英汉礼貌原则的研究,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比较并溯其文化渊源,认为文化差异是引起礼貌用语语用失语的主要原因,礼貌用语是语言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礼貌用语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的目的.中西方受不同文化类型的影响,他们对隐私和个人自主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对礼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使他们在礼貌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方面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并且指出英汉礼貌用语和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将会帮助我们减少语用失误,从而成功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结合一部分跨文化语言知识对英汉会话中的礼貌用语进行了分析,这些礼貌用语主要涉及对称赞的应答、请求、餐桌客套语、接受邀请、问候、挽留、称呼和道歉等八个方面。包括了两种语言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汉日常会话的礼貌用语,从语用角度作个小结,旨在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在特地场合,特定人群中要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以期为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学习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英汉礼貌原则,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并举例说明。然后指出了解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在英汉礼貌准则的理论准则上就存在异同,在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在称赞语、自谦语、致谢与道歉语、称谓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等方面。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异同,揭示它们的语用差异,可以进一步理解礼貌用语的这种文化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规约,有其跨文化一致性,同时也具有各种文化的自身特点。本文从打招呼用语、称呼用语、交际套语、谈话内容等方面展示了中西方礼貌差异,探讨了英汉礼貌原则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礼貌原则与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礼貌原则进行初步解析,提出礼貌原则并非通用,要受到各国文化的影响,是各国文化影响的产物,具有文化决定性。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反映了英汉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礼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文化中实现礼貌的方法和礼貌的衡量标准却有所不同.英汉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谦逊与客套、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能够避免语用失误,达到跨文化交际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就英汉礼貌概念的文化起源而言,英语礼貌概念与法律文化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而汉语礼貌概念源于“礼”或“礼仪”。另外,谦虚、热情、尊敬和友好准则是英汉礼貌均遵循的原则,但它们却存在同名异质之处。最后,词汇和句法是英汉礼貌的主要语言实现形式,但词汇和句法却都有其各自的语言规约性及文化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周卿 《科技信息》2007,(32):141
在英汉习语中,动物用语占很大比重,通过分析动物用语的比喻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理解中西文化异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清娇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3):53-55,104
就英汉礼貌概念的文化起源而言,英语礼貌概念与法律文化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而汉语礼貌概念源于“礼”或“礼仪”。另外,谦虚、热情、尊敬和友好准则是英汉礼貌均遵循的原则,但它们却存在同名异质之处。最后,词汇和句法是英汉礼貌的主要语言实现形式,但词汇和句法却都有其各自的语言规约性及文化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从语用迁移的理论视角,以案例分析为依托,具体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一个项目的招标、投标和最终中标,和签订协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应当遵守的语用原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所遵循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侧重点不同。文化价值的差异导致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英汉商铺名称用语进行分类、比较,表现两种语言的共性和特性,展示东、西方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说明英汉“名称用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英、汉语中礼貌用语基本原则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英、汉语日常致谢、答谢,对恭维的礼貌回应,饮食文化中的礼貌用语,打招呼及寒暄语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民族社会文化对礼貌用语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与沟通。  相似文献   

16.
从常规礼貌用语受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影响等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问候习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内容包括其语言形式和内容﹑问候称谓和情感色彩等方面。以实际语言事实说明必须加强不同文化中问候语言的对比研究,从而达到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荣菲 《科技信息》2011,(17):11-11,406
本文简单介绍了隐喻的历史和隐喻的基本特性,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出发,进行了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运用英汉文化对比方法,从英汉物质、制度和心理文化层面,探讨文化对英汉隐喻词的影响。英汉隐喻词的选择因文化重合而相同,因文化冲突而相异。揭示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有助于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8.
刘凤军 《科技信息》2007,(13):160-160,121
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的准则。通过从问候语、敬语、祝福语、道歉语等方面,对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进行分析对比,说明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要想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应该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及语用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使用常常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作为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个社会群体,其语言的性别差异更赋予了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作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大学生在词汇使用上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礼貌用语、社交称谓语、影视流行语、网络用语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通过对大学生语言性别差异原因的分析,指出了语言性别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对指导我们大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洁 《科技咨询导报》2012,(30):253-256
该文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礼貌用语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中日语礼貌用语的核心:汉语的"敬语体系"、"礼貌语体系"。日语的"敬语体系"、"第二敬语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出两国礼貌用语的核心部分的语言构成、语言表达的特征,以及语义等差异。该文目的在于避免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误用日语礼貌用语,加强中日语言互译的准确性,消除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