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喂丝法钢液脱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用喂丝法向钢液中插和盐或氨基化合物的脱铜方法,在常压下,Ar气氛中,向钢液中分别加入NH4Clt NH2CONH2,把约300g钢水含铜量从0.6%降至0.47-0.5%,仅用脱铜剂2-4g,氯化铵有氯化和铵分解的双重脱铜作用,比尿素脱铜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以钢液中铵盐脱铜实验为例,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引起坩埚内钢液质量变化的几种因素,对模拟工业喂丝法的铵盐脱铜实验数据进行了重新处理,得出了更为合理的钢液中铜含量与脱铜剂加入量之间的关系并与处理前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以12mm厚的08Al钢作为母带,纯铜作为复合层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浸渍复合时间、铜液温度及钢带预热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铜复合层厚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浸渍复合时间的增加,复合层的厚度变化经历了凝固生长和回熔两个阶段,钢带的预热温度越低,铜复合层厚度越厚,在通常的铜液过热度(<100℃)范围内,铜液温度的变化对复合层的厚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真空处理降低刨花板甲醛释放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降低刨花板的甲醛释放量,对试件进行真空处理试验,以温度、负压、时间为因子,按正交表L_9(3~4)安排试验,林经处理与未处理的两种试件加以对比,测试的指标包括甲醛释放量、静曲强度和平面抗拉强度,藉此评价真空处理的效果,并挑选理想的真空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真空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刨花板的甲醛释放量,而对板子的静曲强度和平面抗拉强度无明显影响。进而提出了工业化生产中利用本项研究结果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Mn作为提高钢材强度的主要元素之一,在钢液真空处理过程中的挥发会对钢材成分及质量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明确钢液中Mn的挥发机理,并据此精确调控钢液中Mn含量,对于保证钢材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X80管线钢的真空精炼处理过程,分析了气相压强和熔炼温度对钢液中Mn挥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炼温度的升高和气相压强的降低,钢液中Mn挥发速率明显加快;在熔炼温度1 903 K、气相压强19 Pa、处理时间40 min条件下,Mn挥发率高达92.26%。在熔炼温度1 823~1 973 K、气相压强19~670 Pa条件下,Mn挥发遵循一级反应规律,其表观挥发速率常数在(0.41~26.56)×10-5 m/s范围内;在气相压强19~670 Pa、熔炼温度1 903 K的条件下,Mn挥发主要受气相传质的限制;在气相压强226 Pa、熔炼温度1 823~1 973 K的条件下,Mn挥发的表观活化能达到120.20 kJ/mol,限制性环节为气-液界面反应;本研究条件下,液相传质对Mn挥发速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萍乡土壤酸化的影响。以尿素[CO(NH2)2]作为外加氮源,设置4种处理,分别为N0(对照,0g·m-2·a-1,以N计,下同)、N1(6g·m-2·a-1)、N2(12g·m-2·a-1)和N3(24g·m-2·a-1),每处理重复两次。结果显示,氮沉降引起土壤pH值下降;表层土壤比下层土壤更敏感;pH值的下降程度与氮沉降量及沉降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镍钼矿提钼渣中镍的浸出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硫酸溶液中,使用常压氧化浸出法处理镍钼矿提钼渣以回收有价金属镍。考察搅拌速度、液固比、硫酸用量、氧化剂用量以及浸出时间对镍浸出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与液固比对浸出过程影响不明显;在未加入氧化剂时,主要发生镍氢氧化物简单的酸溶反应,而添加氧化剂后硫化物也被氧化浸出;此外,镍浸出率随浸出时间、温度及硫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搅拌速度为500 r/min,液固比为4:1,氧化剂加入量为矿量的0.2倍,浸出温度为90℃,硫酸浓度为0.4 mol/L,浸出时间为8 h,镍浸出率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8.
在7075铝合金凝固过程中施加频率为50Hz的交流磁场,磁场强度的变化范围为0 06T,0 09T,0 12T·运用双电桥法分别测定了上述凝固过程的电阻 温度曲线,确定了合金在不同磁场条件下凝固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交流磁场中凝固的合金,其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均明显提高,并且结晶温度间隔变小,磁场强度越大,这种变化越明显·与未加磁场的合金相比,经交变磁场处理后的合金,其液相线温度上升了7 5~12 5℃,固相线温度升高了10~20℃·交流磁场作用改变了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原子团簇向固相跳动时所需克服的势垒,最终导致合金熔点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批处理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初始Cu2+浓度、壳聚糖用量、吸附时间、pH值和温度等单因子对壳聚糖吸附Cu2+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吸附条件为:壳聚糖用量0.025g/L,温度35℃,吸附时间60min,初始Cu2+浓度1 000mg/L,得出最大吸附量为256mg/g;因子影响排序由大到小为:壳聚糖用量,温度,初始Cu2+浓度,吸附时间.吸附铜后的壳聚糖,制作壳聚糖载铜灭藻剂(CCA),其Cu2+释放动力学特征可用Elov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加以描述.pH值和CCA的初始用量对Cu2+释放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影响线性电磁搅拌流场分布的电参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NSYS56软件对单侧线性电磁搅拌作用下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搅拌器的电参数对钢液流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一定时,电流的增大可明显提高搅拌作用的强度,扩大搅拌作用的区域·磁场在钢液中的衰减速度应用穿透深度来衡量,其数值大小不但与电流频率有关,而且还与搅拌器的极距有关·当极距小于04m时,电流频率对穿透深度的影响不大;而当极距大于04m时,随电流频率的增加,磁场在钢液中的穿透深度逐渐减小·但电流频率的增加,使钢液内的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增大,有利于提高搅拌作用的强度,扩大搅拌作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烧结矿粘结相的熔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碱度烧结矿中的铁酸盐粘结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粘结相的熔化特性随粘结相组成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nCaO∶nFe2O3以及不同的w(Mg),w(MgO2),w(SiO2)和w(Al2O3)铁酸盐粘结相的熔化特性.结果表明,nCaO∶nFe2O3=1∶1时,粘结相的熔化温度最低,熔化时间最短;添加MgO粘结相的熔化温度升高,熔化时间变长;当w(SiO2)或w(Al2O3)为3%时,粘结相的熔化温度最低,熔化最快.  相似文献   

12.
基于409L不锈钢VOD生产实际,分析了Al脱氧条件下MgO.Al2O3复合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同时采用热力学计算方法得出1873K时MgO,MgO.Al2O3和Al2O3的平衡相图,研究了MgO.Al2O3夹杂物生成与转变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钢水中的尖晶石复合夹杂物中的MgO.Al2O3相呈非晶态结构,夹杂物尺寸在5μm左右.生产过程中,当钢水中Al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4%,w(Mg)≥1.3×10-8时,钢水中即可生成MgO.Al2O3夹杂物;w(Mg)≥9.7×10-7时,MgO.Al2O3开始转变成为MgO夹杂.  相似文献   

13.
硝酸铵+酰胺二元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有高纯氮气的干燥手套箱内,将硝酸铵和乙酰胺+尿素混合,用称重法准确配制含不同硝酸铵摩尔分数的硝酸铵和乙酰胺+尿素混合样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建立了硝酸铵和乙酰胺+尿素二元相图·提出了室温熔盐窗口和室温熔盐深度两个概念,用来衡量形成室温熔盐的能力及其性质·依据相图,指出了该体系能形成室温熔盐,室温熔盐窗口的组成范围是x(NH4NO3)=15%~40%;室温熔盐深度为32K·  相似文献   

14.
RH精炼过程循环流量及夹杂去除的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钢厂120tRH真空精炼炉为原型建立水模型,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RH精炼过程钢液循环流量和夹杂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液循环流量随着驱动气体流量、浸入深度、真空度、气孔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处理量的增大而减小,实验室循环流量最佳工艺参数为:气体流量2.8m3/h,浸入深度150mm,真空度3614Pa,气孔数12个;夹杂去除率随驱动气体流量、浸入深度、真空度和气孔数的变化均不是单调的,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夹杂去除率最高,实验室去除夹杂的合理工艺条件为:气体流量2.2m3/h,浸入深度125mm,真空度为3500Pa,气孔数8个。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钼丝挂渣法测量熔渣发泡高度,以相对发泡高度作为衡量指标,结合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高碱度合成精炼渣的泡沫化性能.结果表明:熔渣相对发泡高度随着黏度的增大、表面张力和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在精炼渣成分一定时,随温度升高和吹气量增加,熔渣相对发泡高度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具有较好泡沫化性能的精炼渣组成范围是:ω(CaO)/ω(SiO_2)为5~8,ω(Al_2O_3):27%,ω(CaF_2)为3%~6%,ω(MgO)=8%,ω(FeO)<0.5%.  相似文献   

16.
以氧化镁为原料生产铝镁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镁为原料,以熔盐电解法制备了Al-Mg合金.实验过程中Al液为阴极,石墨为阳极,产生出CO2和CO,而不是传统镁电解生产中放出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研究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Mg在Al中的含量可以逐渐增大,可以达到1%~5%(质量分数),添加KCl可以使MgO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提高30%以上.CaF2可以降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但同时又增加了电解质的黏度.电流效率在前45 min之内最高可达74.5%,然后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下降,甚至在2 h降到40%.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条件下模拟304不锈钢冶炼中的AOD工位,采用硅铁做终脱氧剂,选择CaO-SiO2-Al2O3-MgO-CaF2五元渣系,考察了精炼渣碱度对304不锈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实验中发现,随精炼渣碱度的增大,钢中全氧质量分数降低,夹杂物的总数、总面积和平均半径减小,说明高碱度渣对304不锈钢中的脱氧产物吸附以及对细小夹杂物的生成有利;碱度大于2的精炼渣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碱度为1.5的实验渣系,建议现场采用碱度大于2的渣系处理钢液.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锂工业中很难得到低钠和钾的金属锂,首次提出了溶盐萃取法,并进行了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和探索性实验研究.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923 K的萃取温度下,钾不仅能够直接与LiCl进行反应,而且还能与Li2Cl进行反应,而钠只能与Li2Cl进行反应,因此利用高纯氯化锂萃取金属锂中的钠和钾是可行的.探索性实验结果表明,熔盐萃取法可除去金属锂中的钠和钾,尤其是除钾效果比较明显,这与热力学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高Al2O3钒钛炉渣熔化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炉渣中Al2O3,TiO2质量分数大幅升高给高炉冶炼带来极大困难的问题.对承钢高Al2O3钒钛炉渣进行了熔化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承钢的实际情况,高炉的炉渣温度应高于1400℃;二元碱度控制在1.02左右,MgO质量分数控制在13.95%左右;Al2O3质量分数控制在12%~14%;TiO2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2.57%以下.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镍铜阳极泥是典型的难处理铜阳极泥,故以高镍铜阳极泥为原料,考察了温度、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贱金属硒、铜和镍脱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次焙烧和浸出,可脱除995%的硒、997%的铜、9335%的镍和浸出9876%的银,且金从193g·t-1富集到1820g·t-1,增加了8~9倍.第一段焙烧和浸出条件:温度650℃、焙烧时间1h、酸泥质量比12、浸出温度55℃、浸出时间1h、液固质量比6.第二段焙烧和浸出条件: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h、酸泥质量比12、浸出温度55℃、液固质量比6、浸出时间1h.经过预处理之后,阳极泥的量减少为原来的1126%,大大提高了后续回收工序中的设备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