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通过腐蚀形貌观测、腐蚀产物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研究了再生水中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oil)对QT500-7球墨铸铁腐蚀行为的影响.失重腐蚀试验表明:含菌体系中铸铁的失重腐蚀速率高于无菌体系,并且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含菌体系与无菌体系腐蚀速率的比值持续增大,说明Eo...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组装方法在铜表面制备十二烷基硫醇单层膜,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在不同成膜时间条件下得到的自组装膜在0.51 mol/L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醇膜对铜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经自组装处理后铜电极在NaCl溶液中电荷传递的电阻增大,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该膜对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具有更强的阻碍作用,在吸附时间为30 min时,可产生较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和失重法研究了月桂酰胺甜菜碱和月桂基二甲基甜菜碱在硫酸溶液中对碳钢的腐蚀化学行为和吸附规律。实验表明,它们均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月桂酰胺甜菜碱优于月桂基二甲基甜菜碱。它们属阳极控制型缓蚀剂,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属化学吸附,在不同咐区间分别遵循Temin和Frumkin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4.
苦咸水中氯离子对铜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铜在模拟苦咸水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铜在所用模拟苦咸水中呈现典型的孔蚀特性;并且随着Cl- 的加入使铜在该体系中的自腐蚀电位和孔蚀电位大大降低,说明Cl- 对铜具有很强的侵蚀性,与纯NaCl溶液中的各数据比较,都向正方向移动,苦咸水溶液中的其他阴离子,如HCO-3 或SO4-2 ,抑制了Cl- 对铜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线性极化法(LP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3Cr板极化电位和电化学阻抗均高于碳钢,同时通过腐蚀失重法,研究比较碳钢和3Cr钢在模拟塔里木油田环境中的CO2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CO2腐蚀环境中,3Cr钢的腐蚀速率为0.77 mm/a,碳钢腐蚀速率为1.31mm/a,碳钢腐蚀速率是3Cr钢的1.5倍多。  相似文献   

6.
对X70管线钢现场实际焊接工艺下的焊接接头,采用显微镜、电化学方法及失重法等方法和手段对母材、焊缝、热影响区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在海水中的极化曲线、腐蚀速率的测试,研究焊接接头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性能。研究表明,X70管线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组织不均匀,实验室模拟海水环境下的电化学行为、腐蚀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在海水腐蚀过程中腐蚀电位和腐蚀速率会发生变化,热影响区(HAZ)与母材及焊缝形成电偶腐蚀,接头腐蚀以点蚀为主。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体系中碳钢缓蚀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一种二氧化氯体系中的碳钢缓蚀剂。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3在质量分数为200×10^-6二氧化氯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及加入缓蚀剂后对A3钢的缓蚀作用。几种研究方法结果一致表明:0.20g的GL与0.15mL的HEDP复配能使A3钢腐蚀率降低,腐蚀程度从重度腐蚀减轻到轻度腐蚀。此复配缓蚀剂的研究,对于碳钢在二氧化氯体系中的应用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8.
植酸是从植物中提取的1种环保的化工原料,但其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为探索植酸对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腐蚀的作用及植酸对镁合金腐蚀的抑制作用,采用失重法及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AZ91D压铸镁合金在不同pH值下1%植酸、0.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不论失重实验还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都表明,植酸对AZ91D镁合金在NaCl溶液的腐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植酸和镁合金表面形成了化学转化膜等方式抑制.这层膜有效地阻止了侵蚀性阴离子Cl对镁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9.
碳钢的腐蚀与防护问题是腐蚀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山梨酸钾具有无毒、廉价、环保等优异特性.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技术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山梨酸钾对Q235钢在含NaCl冷却水中的缓蚀行为.动电位极化使用外推法求出腐蚀电流密度,电化学阻抗谱用带一个常相位原件的等效电路进行拟合,发现山梨酸钾的添加会引起电荷传递电阻和双电层电容等阻抗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对含3%NaCl冷却水中Q235钢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蚀效率随山梨酸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极化结果表明,山梨酸钾为阳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的时效工艺制备不同β-Mg17Al12相含量的AZ91镁合金.通过在重量百分比为3.5%的NaCl水溶液静态浸泡腐蚀实验研究β相对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腐蚀形貌、腐蚀失重率及电化学腐蚀电流、电位等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AZ91镁合金的腐蚀过程主要分为α-Mg的溶解、微电偶腐蚀、Mg(OH)2钝化膜的形成及β...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类有机物在硫酸介质中对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失重法研究了各种氨基酸在硫酸溶液中对钢的缓蚀作用.实验表明,L-半胱氨酸和DL-类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对钢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应用Langmuir吸附方程讨论了产生缓蚀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2-巯基苯并咪唑(MBI)为缓蚀剂,MBI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复配缓蚀剂,考察其在模拟油田情况下对20#钢的缓蚀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AES考察缓蚀剂使用前后碳钢的表面形貌和各元素含量,利用腐蚀速率快速评定仪对20#钢材料的腐蚀速率进行测定,由电化学工作站测试20#钢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当测试温度为30℃时,单独使用MBI对20#钢有一定缓蚀效果, MBI质量浓度为1.98g/L时缓蚀效率最高,为86.04%;当采用MBI+CTAB复配缓蚀剂时,缓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MBI时的缓蚀效果, CTAB质量浓度为0.3g/L时缓蚀效率达到95.87%。  相似文献   

13.
从植物中提取的植酸作金属缓蚀剂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研究了植酸对Q235钢在NaCl溶液中的缓蚀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失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植酸对Q235钢的缓蚀效果明显不同,在酸性条件下植酸加速Q235钢的腐蚀,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植酸对Q235钢的腐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aCl溶液中植酸对Q235钢缓蚀效率随植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植酸浓度达0.5%以上时,缓蚀效率高达90%以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植酸处理后的Q235钢表面生成膜在不同pH下明显不同,碱性条件下的生成膜明显好于酸性条件下的生成膜.  相似文献   

14.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测量,研究了在含CO2的溶液中NaCl含量对N80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I含量的增大,N80钢的腐蚀电位正移,抑制了腐蚀过程的阴阳极反应,降低了N80钢的腐蚀速率.分析表明,Cl-在N80钢表面的吸附为Temkin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15.
 用失重法研究了冷轧钢在不同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盐酸、草酸、硝酸介质中的腐蚀行为,所得结果表明在盐酸介质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冷轧钢优异的缓蚀剂,其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实验数据亦表明草酸溶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冷轧钢的腐蚀影响甚微,并且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硝酸介质中是冷轧钢腐蚀的增蚀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低碳钢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及TX—100对其腐蚀的影响。在30℃至45℃范围内,TX—100随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缓蚀作用,且温度升高缓蚀作用增强。根据实验结果,对缓蚀机理和腐蚀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X—100的加入并不改变腐蚀反应的机理,缓蚀作用的重要原因是TX—100在低碳钢表面上发生了吸附,这种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测量,研究了在含CO2的溶液中NaCl含量对API P105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含量的增大,P105钢的腐蚀电位正移,抑制了腐蚀过程的阴阳极反应,降低了P105钢的腐蚀速率.分析表明,Cl在API P105钢表面的吸附为Temkin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高温浓硫酸中氟离子的掺入对304、2507以及904L三种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离子的掺入对三种不锈钢在浓硫酸中的腐蚀具有抑制作用,综合来看,904L具有更为稳定的耐蚀性能;三种不锈钢在高温浓硫酸中由于生成了热力学不稳定的硫化镍而产生了活化转钝化现象,而掺入氟离子会和硫离子发生竞争使其排挤出电极表面,氟离子与镍离子结合形成另外一种更稳定的阻挡层使不锈钢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新型缓蚀剂的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利用电化学方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过期药乙酰螺旋霉素对醋酸介质中Q235钢的缓蚀作用,讨论了产生缓蚀作用的原因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酰螺旋霉素在醋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腐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缓蚀效果随着乙酰螺旋霉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乙酰螺旋霉素的吸附行为是一种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0.
盐酸介质中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对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氯代十六烷基吡啶(RNCl)在盐酸介质中对钢的缓蚀作用,发现在盐酸介质中,RNCl对钢的缓蚀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RNCl体积分数达5×10-6,其对钢的缓蚀作用不再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吸附模型的讨论发现,在30,40℃时RNCl在钢表面的吸附满足Langmuir吸附方程,而在50,60℃时,RNCl在钢表面的吸附满足Frumkin非理想吸附方程,并求得相关的热力学参数.用吸附理论讨论了缓蚀作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