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合格人才是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基本任务。文章对照三网融合社会大环境对数字媒体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别从课程体系规划及教材建设、科学教学方式探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为我国数字媒体及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新兴的专业之一,是艺术设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融合产生的专业,产生了多个新学科方向。针对该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及探讨,提出了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的特征,这对应用型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天然具有“新文科”建设的优势,但部分高校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因此进行特色化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以北京联合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舞台影像设计实验班”近年来面向北京文化展演领域开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探索为例,分析并阐述了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规划、学生实践创新等方面结合“新文科”理念形成的方法,希望为应用型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展特色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冯学伟 《科技信息》2011,(20):85-86
引言在传媒产业纷纷迈入数字化行列的这一大势所趋面前,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基本已经跟上国际脚步并在个别领域有所突破的时候,中国的数字媒体设计教育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它使得中国的数字媒体设计人才市场产生缺口巨大,解决数字媒体设计人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发展刻不容缓的问题了。数字媒体设计发展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关注教育事业、关注人才培养是现阶段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茵 《科技信息》2007,(3):144-14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人们现在十分重视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我们正在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色教育进行研究与实践。本文提出了现行教育模式中的问题,论述了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媒体技术是涵盖了科技、文化、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新兴交叉领域.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我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及实验规划,研究和探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以期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新兴学科领域,其目标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教学方式、方法,教材改革与课程优化,强化实践创新性,教学团队建设,考核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强调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应用性和改革的必要性,以期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当前市场发展机遇和数字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变化特征,依托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项目进行实践,提出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以数字视音频编解码为核心的数字媒体应用发展迅速,产业界急需理论基础扎实、具备工程能力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由于数字媒体相关理论、标准和应用技术是近十几年学术和产业界研发热点,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手段相对落后。为适应数字媒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我校开设"数字视音频技术"课程,作为数字媒体相关课程的基础骨干课,本文对该课程和相关课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探索了课程学时分配和开课学期设置,制定了新的数字视音频技术教学大纲,将前沿科学和工程技术尽可能集成到大纲中,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该文通过研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环节与人才培养输出(就业工作)的关系,运用单闭环控制方法,提出了“实践课程+企业实践+就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就业模式。一方面通过企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根据就业情况的反馈不断调整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实践课程建设,使两项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1.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约束,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主要是以其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依据来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本文将以外语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准,对如何有效评估、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进行一番剖析与论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use of multimedia which combines the use o f text, sound, images, motion video and animation, it is more efficient for studen ts to learn mould design interactively. A program is created using several multi media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mechanism of moulding processes in order to let s 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mould design. In addition, students can even access the program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refore, the software is defined as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MIT) program. T...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第一门课程,新课程方案是新时期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纲要.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加强领导、严格管理,狠抓师资建设、塑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拓创新、讲究实效是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广泛使用着教育技术设备,这些设备管理和维护是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多媒体教学环境研究》是通过深入调研部分高校教学情况的数据材料,分析研究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素质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融合状况,通过技术人员和教学设备的优化来优化教学环境,达到保障教学、服务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目前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普遍有了提高,但是对于多媒体技术如何结合课程知识特点、教学过程特点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生理学理论教学过程出发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人才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人才系统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因此可以采用灰色模型对人才进行预测.运用灰色模型GM(1,1)对芜湖市科技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关联分析,作出了人才需求总量的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GM(1,1)模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科技人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孟娜  魏胜华 《科技信息》2010,(23):42-42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引入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一样,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本文结合了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多媒体应用于植物生物学实验课中的必要性,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包括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从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点入手,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湖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2009至2012级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适应了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及其特点 ,讨论了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在教学领域上的应用 ,包括远程教学系统、SBF摄编放分布式多媒体教学系统、虚拟实验室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