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以倩  路玥 《科技信息》2010,(10):I0142-I0142
本文对翻译的跨文化语境系统及其移植以及跨文化语境的移植条件、移植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从跨文化语境移植的视角对传统译学几个历史性学术之争重新进行梳理。文章还针对中国译学研究特征提出跨文化语境移植学说符合中国译学研究特征,跨文化语境移植翻译学派的构建对于中国译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界关于学翻译标准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但是,没有哪一种学翻译标准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学翻译标准具有相对性。译在翻译中的主体性问题近些年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拟从化的角度分析学翻译标准的相对性与译的主体性,认为学翻译标准的相对性是由化语境决定的,译的主体性也受到化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赵文彬 《甘肃科技》2010,26(5):194-197
随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对翻译文学经典进行复译也是不可避免的。以杨必和彭长江两位译者对《名利场》的翻译为例,应用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具体考察50年文化语境和当代文化语境对两位译者翻译策略的操纵,寻找译本中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诸因素与译者个人翻译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蔡韵韵 《科技信息》2011,(8):I0155-I0155
谢天振教授从跨学科的视角介入翻译研究,创立了独到的译介学理论体系,在比较文学的框架中研究译介学、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及文学翻译史等问题。作为专门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学者,谢天振给"翻译"在文化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做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概括,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译学的进程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翻译实践是基于翻译理论基础上的一条主要学习翻译的途径。中西译学理论将学生误译现象归纳为词义理解错误型、语法概念模糊型、脱离语境型、硬译死译型、汉语表达欠缺型、文化知识欠缺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根据语言环境,注重翻译的灵活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学的模糊理论为译学研究和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浮躁>英译本中大量汉语数字英译的实例,对比分析了英汉数字的语义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含义的移译转换,着重讨论了文学作品及交际语境中汉语数字的英译策略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数千年的人类翻译史中,与直译和意译之争一样,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始终是翻译家争论的一个焦点.尽管可译派和不可译派都有自己的理据,但纵观整个翻译史,持可译论的翻译家无论在人数还是建树上都是胜利的一方.在文学翻译领域.自但丁以来就有这样一种观点,由于文学作品的内涵既在形式又在内容,还涉及文化内涵.因此文学翻译是不可行的.笔者认为,由于全人类共同的生理和心理语言基础、语言功能基础、沟通人类思想的同构机制以及语言的代偿性.形成了足以抗衡语言相对性和特殊性的不可译性.在翻译中,如果能适当地运用翻译补偿.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实现文本,不论是文学作品或是科技作品的可译性.(夏廷德,2007:32)本文试图通过在文学翻译中翻译补偿的运用及其效果,论证文学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可运用哈贝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剖析学翻译活动。学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往行动。从五个方面可阐述这一问题:(1)翻译的双重结构问题(2)现实语境与本语境(3)普遍性原则与论证性原则(4)情感的读与理性的译(5)学本是社会交往的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