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将文本类型分成“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并针对其交际功能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通过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探究其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结合旅游文本英译例文,论证文本功能对翻译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方耀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4):103-104
译学词典的编研是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且与翻译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查询、借鉴译学词典的内容以做好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可促进译学词典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尹丹 《科技信息》2010,(23):254-254,270
文本类型理论是莱思在70年代初提出的翻译批评和评估模式中的基本理论。莱思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模式把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即表情型、信息型和操作型,并建议根据文本功能及其相对应的语言特点和使用的交际情景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详细阐述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并结合汉英译例讨论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研究,尤其是汉英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传统译学中的翻译理论往往相互矛盾,不能和谐共处,译界同行亦往往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作为一个新概念,"翻译效应学"是建立在中西传统译学、现当代译论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的。它在整合中西译论的基础上,将翻译效应作为译论的元理论,统摄各种译论,并使它们在翻译效应的大旗下,和谐共生,互为支撑。本文从认识论、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解释学角度,分别论证了翻译效应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试图对翻译效应学在多元化翻译研究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5.
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译与不译"问题,应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突破传统"忠实"翻译原则的束缚,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予以解决,以实现目的语读者的交际目的。具体表现在增译、缩译、编译和创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译与不译"问题,应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突破传统"忠实"翻译原则的束缚,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予以解决,以实现目的语读者的交际目的.具体表现在增译、缩译、编译和创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由于英汉双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了翻译过程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的讨论。本文通过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理论,试论述创造性在法律翻译中的运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概要地描述了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字、词汇、句法、修辞四个层次上的不同,并试图以此解释造成汉英翻译中的一些不可译现象的原因.本文的重点在于介绍如何利用当代的翻译理论,如语义对等翻译,语用翻译等理论去突破翻译领域中的一些看似不可译的"禁区".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处理一些汉英翻译中看似不可译现象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广告翻译以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即以目的论(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广告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说明为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广告语篇的英汉翻译应采用目的论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功能翻译策略,同时结合意译、删译、改译及仿译等行之有效的翻译手段。文章从广告语言特点、文体风貌、交际功能实现的角度,分析了该策略的运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译可译,非常译”和“传神达意”是汪榕培提出的中国典籍复译理论和典籍翻译标准,是汪榕培典籍翻译实践的理论总结。从理论渊源上看,“译可译,非常译”来自中国的道家典籍《道德经》,“传神达意”主要来自中国的传统画论和“言意之辨”,是中国传统理论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从理论本质上看,“译可译,非常译”为典籍复译找到了理论依据,“传神达意”则是中国传统画论与传统哲学结合起来产生的新译论;从理论运用角度看,“译可译,非常译”为当下的典籍复译提供了更多的视角,“传神达意”作为典籍翻译的标准,还有模糊之处和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外向型双语词典编纂的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内现行的五本汉英词典中文化局限词的翻译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文化局限词的翻译存在缺乏对应词或提供的对应词不足,未给需要注释的对应词添加注释,相关文化背景信息、语用信息、用法标注不足,缺少例证、插图和参见系统等问题,并根据词典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词汇的语义对应是双语翻译的前提,是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桥梁.但是由于受词汇用法、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对应往往被简单地曲解成了对等.要实现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应注意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摆脱语义对等的困扰,使译文在词汇意义这一层面上更贴近原文,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As an English learner and educator,I am devoting myself to translating works in clear and exact way.But in practice,I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translate works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especially some Chinese ancient poets,which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And what makes me obsessed with is the imageries conveyed in the two cultures.One word in Chinese ancient poets is not only interpreted literally but also explained between the lines,because it will contain a lot of images,which are most difficult to be translated.Therefore,I hav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ning,besides it is necessary for me to understand the images and transform them into another language so that the translation can drive home to the natives.Here I borrow the theories from the cultural linguistics to translate Chinese poets.I will try best to apply the theories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d compare some works including various versions.Finally I will draw a conclusion that for translation,the cultural linguistics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认为翻译既是殖民化的途径,也是解殖民化的工具。翻译中的杂合是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彰显文化差异、消解文化霸权。赛译水浒对异质性话语的保留使译本呈现出明显的杂合特征。本文拟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分别从字词、句法、篇章和文化四个层面对赛译水浒的杂合特征进行系统的阐释,旨在发掘赛译水浒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并阐明其对当下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就是要准确表达出词语与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句法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文章阐述了翻译中词层次上的非对等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的可译性,一词多义的深层原因为前提对汉字“包”的多义项进行英译,并从“包”的多义项英译结果来窥探由此体现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今中国翻译实践中"对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等翻译在实践中的流变,以及对中国译学潜移默化的构建作用。对中国对等翻译思想的追溯,不但可以揭示中国翻译的本质,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发展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从译者的译材选取和具体翻译策略的采取,以及翻译理论研究建设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要坚持以民族性特征为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建立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翻译理论。从本国语言文化特征出发并不意味着拒绝外来翻译策略和理论,而意味着将我国及外来优秀成果结合,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严复先生的“信、达、雅”引起了国内外百多位学者的争论,在一百多年的争论过程中,“信、达、雅”的内容和涵义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很多学者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为此,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以构建适应我国现实且有鲜明特色的现代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译汉中所造成的失误往往是由于词义的选择错误所致。本文从认知语境对语篇理解的作用来探讨,认为认知语境为译者确定词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