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皓  毛文辉 《广东科技》2015,24(6):19-21,18
很多火电厂开始实施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加装烟气脱硝装置或对燃烧器进行低氮化改造,以达到在燃烧过程中的低NOx排放要求。目前,广东省有很多电厂已经进行了低氮燃烧器的改造,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电厂准备进行该方面的改造,但是燃烧器改造后所带来的新的运行特性也将有所不同。通过对某电厂低氮燃烧器改造锅炉试验方法的研究,了解锅炉运行特性,供其他改造机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燃煤锅炉多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改造项目和特点,提出了对燃烧器浓淡燃烧改造、一次风管道、二次风系统和空预器系统等系统进行具体的低氮改造措施。分析了300MW燃煤锅炉低氮改造后的热经济性和安全性。经试验验证,锅炉低氮改造后,排放浓度标准降到了240 mg/m3。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W火焰锅炉炉膛温度高、NOx排放量非常大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对W火焰锅炉的低氮燃烧、SNCR、SCR宽负荷联合脱硝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将改造方案应用于湖南大唐某电厂600MW锅炉机组。改造效果表明,低氮燃烧、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结合了LNB、SNCR、SCR各自的优点,在保证烟气中NOx排放达标的前提下,能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性。故它非常适用于W火焰锅炉机组。  相似文献   

4.
张家口发电厂1-8号锅炉再热器存在受热面管材质等级较低、长期运行向火面及下弯头蠕胀严重、汽机通流改造及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造成锅炉再热出口蒸汽温度低,使得再热器出口温度在低负荷时段难以达到额定温度等诸多问题,经过多方研究、计算、论证,决定对再热器进行材质升级及增容改造,为同类型机组的治理改造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电厂200 MW机组670 t/h锅炉燃烧器存在的百叶窗、扭曲板磨损较严重、部分燃烧器被烧损等问题,结合锅炉节油点火技术,采用双置式浓淡分离燃烧器对其进行改造。运行结果表明,改造达到了低负荷稳定燃烧和节约锅炉点火及助燃用油的目的,提高了机组安全经济运行能力,对同类型锅炉燃烧器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75t/h旋风炉NOx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采用低氮燃烧、以尿素为还原剂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对锅炉进行脱硝改造。分析了NOx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运行时的控制策略。讨论了锅炉因脱硝改造出现的二次室结焦、积灰严重等现象,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友强  甘同昌 《科技资讯》2009,(20):106-106
氮氧化物(以下简称NOx)是造成城市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而电厂是NOx排放的主要来源。文章结合城市地区电厂特点,分别介绍了国内主流的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不同的技术特点,并对城市地区电厂实施脱硝改造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在加减负荷过程中,受热面经常会发生超温现象,尤其是在过热器后屏部分管件及低温过热器部分管件表现比较明显。经常超温使受热面疲劳损耗增加,严重影响受热面的寿命,长时间的超温可能导致受热面爆破,威胁到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文主要对低氮燃烧器改造后超温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电厂330MW四角切圆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高、炉内结渣严重的问题,提出基于多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的燃烧器改造方案,运用FLUENT软件对改造前后锅炉燃烧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和试验数据得出:改造后,浓相一次风反切对炉内燃烧有一定影响,煤粉气流对水冷壁冲刷减弱,结渣现象明显改善;煤粉着火稳燃得到强化,主燃区CO质量浓度增大,炉内还原性气氛增强;燃尽区下部形成的NOx还原区对降低NOx排放质量浓度有积极作用;炉内最高温度下降80℃左右,NOx排放质量浓度降幅达47%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田宇 《科技资讯》2015,13(1):85
近两年,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环保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注重,鉴于此沧东公司四台机组脱硫系统旁路挡板全部进行了拆除。该文以国华沧东电厂1号机组为例,在机组取消脱硫旁路挡板以及新增脱硝系统,低氮燃烧器改造以后,机组在RB等相关控制回路及就地设备的优化调整过程,以充分体现600MW大型机组事故过程中的自动控制,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在恒运电厂2×210MW锅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10MW的锅炉机组进行燃烧器和燃尽风的改造技术实现燃料的水平分级和空气的竖直分级,并针对不同的二次风配风方式和燃尽风的份额条件下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可见,改造前烟气中NOx排放量为550mg/m3,改造后的锅炉机组,实测的烟气中NOx排放量可降到230 mg/m3,降低了约58%(折算到O2=6%)。NOx的排放量与煤粉喷口周围的还原性气氛相关,该部分的空气量影响了燃料N的转换过程。对煤粉的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存在一个最佳的燃尽风份额,可以促使NOx的排放浓度达到最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一款以丙烷为燃料,适用于燃气干衣机的半预混旋流燃烧器.采用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燃气流量和挡环高度对其CO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工况中,燃气流量增加使一次空气系数下降,CO生成速率上升,故增加燃气流量后CO浓度升高;挡环主要影响燃烧器头部周围二次空气流场和火焰温度场,增加挡环高度后燃气空气混合程度上升,烟气温度升高;当燃气流量为0.207 m3·h-1,挡环高度分别为3,11,16 mm时,CO的实测体积比折算值分别为319,242,199 cm3·m-3,因此,增加挡环高度后CO减排效果明显.模拟结果显示:当燃烧器挡环高度为20 mm时,CO的排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刘智勇  张志远 《科技信息》2011,(29):I0377-I0377,I0137
本文介绍了NOX产生的条件、控制手段以及火力发电厂中降低NOX排放的技术。结合河北某电厂4号锅炉所进行的低NOX燃烧调整试验,说明了所采取的优化措施,以及在实际运行中所取得的较好的优化效果。对于火电厂降低NOx排放、运行方式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旋流煤粉燃烧器稳燃与燃尽性能,降低NO_x排放。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中心风速4~9 m/s,内二次风速5~16 m/s,外二次风速8~20 m/s,外二次风叶片角度30°~75°时,DBC-OPCC型低NO_x旋流燃烧器射流的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结果表明:两侧回流区随着内二次风速增加而向中心靠拢,其长度随着中心风速的增加而缩短。内、外二次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次风的刚度以及回流区的范围和方向。外二次风叶片开度,与相邻两叶片之间中心区域的径向速度和出口流场轴向速度之间存在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扁形双P型辐射管的基础上,研究了扁双P型辐射管的中心管的等效半径、支管的等效半径、中心管和支管间距、管长等结构尺寸对辐射管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正交试验方案对辐射管结构尺寸以及燃烧器喷口结构位置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辐射管表面温差的最明显因素依次:中心管与支管的间距、中心管等效半径、管长和支管等效半径;影响辐射管辐射功率的明显因素依次:管长、中心管等效半径、中心管与支管的间距和支管的等效半径.上下空气喷口与左右空气喷口大小比例在7:3和9:1比较接近,辐射管的性能参数最好;左右空燃气喷口间距为50mm,上下空气喷口间距在60mm的情况下辐射管表面的温度不均匀系数最小,为0.058.  相似文献   

16.
电站锅炉中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与操作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了四角切圆锅炉中煤粉的燃烧过程 ,考虑了三种不同工况 .其一是改变二次风的分配方式 (包括正宝塔、腰鼓以及均等配风 ) ;其二是在水冷壁敷设卫燃带 ;最后是改变燃烧器的上下角度与燃烧器的排列顺序 .计算结果表明 :1#、3#角煤粉的着火距离较 2 #、4 #角长 ,这一结论与生产实践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一致 ;与均等配风相比较 ,正宝塔与腰鼓配风有利于煤粉的着火 ,但不利于提高屏入口处的烟气温度 ;炉膛内敷设卫燃带显著提高烟气的温度 .  相似文献   

17.
多孔介质催化燃烧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utschman甲烷/空气/铂氧化表面反应机理,气相反应采用GRI3.0机理,基于体积平均的双温度模型,对Pt催化的甲烷/空气在多孔介质燃烧器内的预混燃烧进行一维数值模拟,并与惰性多孔介质内预混燃烧结果进行比较.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有催化时,多孔介质内火焰面前移,且随着进口质量流率增大,火焰面前移更明显.催化使得多孔介质内温度分布更均匀,反应区内的最高温度亦低于惰性多孔介质过滤燃烧的最高值.催化剂的引入还可缩小燃烧器尺寸,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浓淡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冷态等温模化技术对浓淡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中分别改变二、三次风的旋流强度,以考察各射流的调节特性对燃烧器的空气动力场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燃烧器采用分级送风技术,在燃烧器出口主要是三次风与二次风的混合,三次风的旋流强度是影响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闪速冶炼过程出现的反应慢和大滞后等问题,建立中央扩散式精矿喷嘴冷模实验装置,研究喷嘴出口附近区域颗粒分布均匀性随工艺风和分散风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反应塔内颗粒分布均匀性可调,分散风使颗粒沿水平方向分散,工艺风使颗粒聚集于反应塔喷嘴正下方区域;分散风和工艺风动量比决定塔内颗粒分布均匀性,动量比越小颗粒越聚集于反应塔喷嘴正下方区域;动量比可将实验范围内各工况颗粒分布均匀性特征指标——颗粒质量偏析函数拟合为指数函数;在颗粒适度分散前提下,喷嘴分散风流量增加倍数和投料速度增加倍数、工艺风流量增加倍数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二次径向进风旋流式高速烧嘴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了某些特性的定量规律,给出了这种烧嘴的应用条件,为低热值发生炉煤气采用对流快速加热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