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植草护坡草根加筋原理的分析,论证了植草的浅层加固边坡土体作用的机理,并以详实的试验数据进行了说明,证实浅层加固作用是相当可观的.因此推荐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应当优先采用植草坡面防护。  相似文献   

2.
李满高 《科技资讯》2006,(19):46-46
对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一些边坡病害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比较了边坡综合处治一些传统方法及其特点,提出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客土喷播、喷混植草等新型绿化方式和预应力锚索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公路上来,为高等级公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北方高速公路山区地段路堑边坡生态防护与植被快速恢复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省低山重丘区高速公路喷播植草工程的实践,提出了黄土路堑边坡液压喷播植草技术的几点建议,对搞好黄土路堑边坡防护与绿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丛森 《科技资讯》2005,(24):28-28
汕(头)梅(州)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植台湾草皮挖方路堑边坡经历整个雨季考验后竟然在旱季发生局部草皮滑塌,针对该现象,浅析植草边坡防护。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一些边坡病害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比较了边坡综合处治一些传统方法及其特点,提出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客土喷播、喷混植草等新型绿化方式和预应力锚索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公路上来,为高等级公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对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一些边坡病害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比较了边坡综合处治一些传统方法及其特点,提出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客土喷播、喷混植草等新型绿化方式和预应力锚索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公路上来,为高等级公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何首乌茎段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何首乌种子经表面消毒后进行无菌发芽并建立了无菌材料,以无菌实生苗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试验了不同基本培养基(MS,H,1/2MS,B5和N6),不同种类外源激素(IBA、NAA、KT)和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激素(0.0mg/L,0.1mg/L,0.Smg/L,1.0mg/L,2.0mg/L和4.0mg/L)以及不同蔗糖浓度(0.0%,1.0%,2.0%,4.0%,8.0%,16.0%)对茎段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0.5mg/L IBA(或0.5mg/LNAA)及3%的蔗糖比较适合于何首乌的茎段离体快繁。推荐用于何首乌茎段离体快繁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肌醇100mg/L^ 盐酸硫胺素1.0mg/L 盐酸吡哆素0.5mg/L 甘氨酸2.0mg/L IBA0.5mg/L(或NAA0.5mg/L) 蔗糖3.0% 琼脂0.75%,pH5.9。用该培养基对何首乌进行茎段离体快繁,每次继代培养可增殖4~5倍。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植被保护系统(HPTRM系统)是高性能植被保护垫结合活性植物在坡面构成具有自身生长能力的一种新型生态边坡防护系统。HPTRM系统将柔性防护和植被防护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膨胀土边坡防护措施。为了了解HPTRM系统在实际工程中防护膨胀土边坡的效果,在广西南宁东沟岭某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中分别采用HPTRM系统和普通植草两种防护措施,并进行原位综合监测,监测不同防护边坡的土体含水率、温度、竖向膨胀量等指标,对比分析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相对于普通植草防护,HPTRM系统能减小大气环境对边坡深层土体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显著减小土体竖向膨胀量,约束土体的膨胀变形,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HPTRM系统值得在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某高速公路k57+675强风化泥岩高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求解了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介绍了该边坡在削坡减载后采用钢筋锚杆、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并用喷射砼、六棱空心砖覆土植草、三维网植草、截水沟排水等措施进行防护的方法.该边坡的这种综合加固防护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可供其它类似的高边坡防护治理时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废旧轮胎固土植草支护土质边坡,能起到增强边坡表层稳定的效果,改善边坡自然生态系统,变废为宝,降低工程投资,使生产建设与生态系统相协调,达到美化公路路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软岩边坡开挖高度和坡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随机结构面的变质软岩边坡,依托实体工程,采用离散元通用程序UDEC进行数值分析,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坡高、不同坡率条件下坡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及安全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坡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开挖高度的影响更大;当总开挖高度〈30m,单级边坡开挖高度的变化〈20%时,则不必考虑每级边坡开挖高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另外,还讨论了边坡开挖的经济性,为合理的边坡工程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铁路路基边坡植被防止雨水冲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对路基边坡具有明显的抗雨水冲刷能力。植被覆盖度只要达到75%,即使遇到大暴雨的灾害性天气,雨水侵蚀边坡的产砂量也只有裸地的5%。由此得出,植被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虑土体材料的非线性特征,用非线性强度准则及其关联流动法则构造临坡条形锚板上拔时的机动许可速度场,并基于上限定理导出其曲线型破坏模式及抗拔承载力上限解.此后,借助DIC图像关联技术开展了一系列临近砂土边坡条形锚板的室内抗拔模型试验,得到了不同边坡角度及不同临坡比情况下条形锚板的抗拔承载力及上方土体破裂面发展模式.对比结果表明,临坡条形锚板的抗拔承载力与本文上限解计算结果误差在13%以内,土体破裂面模式也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理论解的合理性.最后,对抗拔条形锚板的临界临坡比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临界临坡比随埋置深度和初始黏聚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单轴抗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边坡稳定性预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时、准确的预测可以有效的预防边坡破坏灾害的发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RVM)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结合京-新高速公路高堑边坡工程实例,通过对比支持向量机(RVM)模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拟合及预测结果来分析其可行性。结果表明:相较于SVM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RVM模型的三种预测指标值均是最小的。其中,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了86.02%和22.1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72.05%和1.09%,相对均方误差(RRMSE)也分别降低了75.89%和21.13%,表明RVM是一种预测边坡稳定性的稳健工具,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不同指标下的边坡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为探明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失稳模式,通过75mm/h、125mm/h、150mm/h、175mm/h等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失稳现场试验,基于工程边坡原位监测试验采集的含水率-时间与位移-时间曲线研究了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渐进失稳破坏特征,并提出了降雨条件边坡失稳的持续时间与降雨量阈值。研究表明: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为渐进失效破坏,根据降雨强度斜坡失稳破坏可分为“浅层局部滑动”、“浅层整体滑动与崩塌”、“深层局部滑动”、“深层整体滑动”等四种模式,斜坡发生变形失稳的区域主要位于坡脚位置,坡中次之,坡顶最小。边坡深层滑动从显著变形到失稳破坏历时18~20min,而浅层滑动持续时间为25min~135min。土壤界限含水率可特征边坡失稳破坏过程,当斜坡土壤含水率上为42~45%时,斜坡开始出现开裂、蠕动变形等失稳征兆;当土壤含水率上升到47~50%时,坡面土体开始崩解并迅速发生滑坡、崩塌。  相似文献   

16.
以朱溪流域为研究区,2007年SPOT遥感影像和1∶1万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3S技术为平台,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生成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研究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70 m以下,且面积比例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70 m~370 m,其比例只有0.33%.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少量分布在270 m~470 m.2)耕地在坡度0°~7°所占面积比例最大.随着坡度增大,林地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加.草地面积比例仅在坡度0°~7°之间分布有0.65%.园地面积比例在7°~15°最大,其后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三者的面积比例均随坡度的增大而不断下降.3)耕地在平地上的面积比例最大,占70.46%.林地占东坡、南坡、西坡和北坡的面积比例都最大,均占60%以上.园地在东坡、南坡和西坡的面积比例较大.草地在平地、西坡和北坡的面积比例较为一致,在东坡、南坡均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组模型的室内模拟试验,模拟了锚固边坡在不同荷载条件下沿圆弧和折线2种模式的破坏过程,分析了不同岩土体边坡锚固失效时稳定性的不同特性,以及群锚作用条件下单锚失效时边坡的力学及变形特点,进而研究了边坡锚索失效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边坡上排锚索比下排锚索先破坏,失效锚索的锚固力会向其他锚索转移;圆弧破坏边坡不同位置的锚索失效对边坡稳定的影响与锚索所在位置关系不大,而折线破坏的边坡不同位置锚索破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护坡技术的不断发展,植被根系固土护坡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研究寒旱环境的霸王植被根系分布形态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同时减少试验成本和挖掘根系对环境的破坏,将根系简化为主根型,通过数值模拟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获得与室内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基本吻合的抗剪强度参数,采用无限边坡理论模型,对不同分布形态根系穿过滑裂面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垂直压力作用下,土体进入塑性剪切阶段时,素土剪切应力均小于根-土复合体;随根截面比增加,土体黏聚力增加幅值大于内摩擦角;当根截面比为0~0.88%时,根系穿过边坡潜在滑裂面时,边坡稳定系数增幅显著,但大于0.88%时,边坡稳定系数增幅较小。因此,在植物固坡工程设计中应找到最优根截面比,以满足寒旱环境边坡的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用人工降雨的方法,通过单雨滴溅蚀实验,分析在不同雨径、坡度、含水率、结皮厚度下对土壤溅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影响溅蚀量的显著因子,溅蚀量与雨径、坡度、含水率呈正相关,与结皮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非饱和膨胀土边坡问题,考虑降雨、地表水入渗、地下水径流、地表蒸发、植被蒸腾等因素的作用,运用二维非饱和渗流模型求解不同气候条件下膨胀土边坡孔压、体积含水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持续降雨后,坡体内吸力减小,其中坡脚处的孔压最先达到正值,其次是坡中,最后是坡顶,因此持续降雨可扩大饱和区的范围,使边坡安全度降低;②坡脚、坡中及坡顶处体积含水量的差异除与土体孔压相关外,还与土体的水分特征曲线参数相关;③降雨-蒸发的干湿循环促使膨胀土滑坡内部土体的孔压、含水量的变化,从而形成裂隙,减小强度,降低边坡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