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范仲英教授的<实用翻译教程>是一本颇有影响的翻译教材,但遗憾的是,该书提供的不少翻译实例却体现不出作者翻译理论的指导意义,从而影响了理论的说服力.本文对其中翻译实例分析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总结,从误解原文、可接受性、相似性、修辞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教程中的部分译例.  相似文献   

2.
"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化学学科解题中常用的技巧和策略之一.笔者试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多种物质反应时先后顺序的判断、化学常规计算、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和有效实验探索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假设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之言"是常用的训诂术语,前人对它的含义及用法有不同的看法.<广雅疏证>是一部由刘诂学向语源学推进的辉煌巨著,在考察统计"之言"在镇书中的使用分布情况之后,发现"之言"涉及的词(字)除大多指同源词外,还可能指通假字、联绵词或名物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等,有时甚至只是一般性地解释词义,理解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学习日语以来,便时不时地感觉到: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转换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汉译日"比起"日译汉"来说要难得多.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笔者意识到"汉译日"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点.其一:词汇的选择问题--因受汉字词汇①的牵绊,难以选择恰当自然的日语词汇.其二:语序的变换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要保持原文的语序而使得译文不自然."汉译日"时,经常会受汉字词的干扰、将原文中的汉字词汇直接挪用至译文;或者是拘泥于原文的词性(也就是说名词译成名词、形容词译成形容词等等)、使得译文汉文训读②腔调严重不自然.前者,有必要把汉字词汇适当替换掉.特别是和语词汇以及惯用句的使用可以让"汉译日"译文更加自然.后者,与其译成名词、形容词中心句,倒不如译成动词、副词中心句,更加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相似文献   

5.
指出“双波理论”的谬误,对“双波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中的两个作出评述,说明双波函数的假设是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假设的力学量测量值的表达式是错误的,它根本不代表力学量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6.
十分感谢章青先生对笔者原文"有限元计算深开挖中挖方等效荷载的分析"的讨论,讨论对提高文章的质量,沟通读者与笔者的联系无疑是有意义的.下面对讨论中涉及的问题,作粗浅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化学平衡>一章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见的考点,化学平衡计算还涉及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微观分析,许多同学对本章习题一筹莫展,文章通过分析例题从"三大假设"思维方法上加以阐述说明化学平衡移动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英语文学和翻译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它涉及中西文化背景,历史典故及文字表达等诸多问题。作者通过部分典型例句,说明:成语翻译必须从正确理解入手,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力求用相应和相似的译文表达,不可生搬硬套,以致造成误解或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鈇钺”、“鈇锧”二星官,在部分典籍中亦作“铁钺”、“铁锧”。文章对此二星官名称的源流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铁钺”、“铁锧”是明清以后才出现的笔误和以讹传讹,并非名称通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中国翻译史上几个重要时期有代表性的译家的翻译观,译家们对翻译的看法虽"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在"忠实"这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译文与原文应保持一致.鉴于此,译家们在翻译认知上的分歧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共识之上的个体差异,"忠实"就是他们的共识,就是他们的最大的公约数;另外,译家们的不同见地还表明"忠实"是多层面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译文与原文不仅"形似、意似、神似",而且还存在一些绝对对等的因素,其根源在于人类生理、心理、文化及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共性与相似性.因此,"忠实"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是翻译活动的指南,是衡量译文优劣的尺码,是译者务,必遵循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翻译研究中的"误读"运行轨迹以及翻译哲学转向给"误读"提供的理论支撑,指出一方面,"误读"在翻译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文本的确定性及公共视阈的制约,译者对原文本的"误读"只能体现在翻译过程的理解环节而不是翻译的表达环节,译者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原文中容易引起误读的成分,把解读的权利留给读者,使译者可以读到原汁原味的译作.  相似文献   

12.
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是古籍译注著作中的一块瑰玉;但似有微瑕,纵然瑕不掩瑜,也尚有商榷之必要.文章从注释欠详,译文有违原文,欠贴切等几方面提出诸多意见.  相似文献   

13.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理论,通过对其所译唐诗<江雪>进行系统的分析、比对,从而得出"三美"翻译理论是可操作的这一结论:译者可以在再现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达到"三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输入和输出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中国二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拟在对输入、输出及有关假设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在大学二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诗歌"呈现的"独特"的文化景观,与诗歌意识形态的书写策略分不开.诗人书写策略的选择,既须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又要满足"工农群众"精神需求,同时还能实现知识分子的"精神传达".文章从修辞伦理化和想象"共同体"两个角度,探析"十七年诗歌"意识形态书写策略的运作过程及其功效.  相似文献   

16.
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研究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介绍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分析了两种假设的理论意义;继而通过探究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和输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英语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输入是输出的必要前提,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过来对输入具有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基础,本文对于组织内的成员进行分类而后进行创新倾向分析,基于前景理论和量子思维的视角提出了"量子人"."量子人"假设以前景理论和量子思维为理论基础,对组织内成员的创新倾向进行了横向以及纵向的逻辑分析及归纳."量子人"假设为组织的管理与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且其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分析主要从创新倾向的角度出发,更加接近组织行为管理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马燕  黄晓勤 《科技信息》2007,(22):106-107
本文在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反思的基础上介绍了Swain的输出理论.通过对96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对输出的认识,对课堂输出活动所持的态度,以及在输出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这些分析,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对输出的重视不够,应重新思考和定位外语课堂教学功能,努力创造语言输出环境和机会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后续输入质量、充分利用输出项目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从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出发,着重探讨了这种输入假设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把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以提高语言习得效率作为教学目标,从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输入"机会、加大语言输入的量、创造情感障碍低的"语言习得"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研究数据集成中的布尔查询的改写问题.考虑布尔查询的特殊性,简化了布尔查询的改写处理,给出了在封闭世界假设下的多项式改写算法和开放世界假设下的指数型改写算法,同时说明两个算法都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