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云南省地闪资料、FY-2E云顶亮温资料和水汽云图资料,定量分析2009、2010年低纬高原雷电过程中雷电与云顶温度、水汽云图特征得出:雷电产生在对流云团移动发展一侧的云顶温度梯度大值区,对于在原地发展、中心位置少动的对流云团,雷电产生在云顶温度低值中心附近,雷电产生区域的水汽温度低于-20℃;分析产生雷电频数较高的单站,雷电产生前水汽温度在-40℃左右,云顶温度在0℃附近,雷电产生期间前2~3h云顶温度和水汽温度为递减趋势.根据定量分析对流云团云顶温度和水汽温度的特征,可以确定雷电产生的位置及强度,进一步提高雷电的预警能力,同时根据雷电活动情况,也可以用来判别是否发生其它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2.
Amplitude of climatic changes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On the basis of ice core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Q-T) Plateau,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sensitivity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the climate in high-altitude reg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Q-T Plateau. The features of abrupt climatic changes of the past 100 ka, 2 000 a and recent years indicate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se changes in the Q-T Plateau wa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in low-altitude regions. The scope of temperature change above 6 000 m in the Q-T Plateau between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stages could reach over 10°C, but only about 4°C in low-elevation regions close to sea level. During the last 2 000 a, the amplitude of temperature changes at Guliya (over 6 000 m a.s.l.) in the Q-T Plateau reached 7°C, in comparison with 2°C in eastern China at low altitude. In the present age, apparent differences of climatic warming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Q-T Plateau, indicating that the warming in high-elevation region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low-elevation regions. The temperature in over 3 500 m regions of the Q-T Plateau have been increasing at a rate of 0.25×101/a in recent 30 years, but almost no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the regions below 500 m. Thus, we concluded that high-altitude regions are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ic changes than the low-altitude regions.  相似文献   

3.
利用云南省2008年雷电定位网监测的地闪资料和全省16个州(市)的雷电灾害资料,对云南省2008年雷电活动及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云南雷电活动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滇西南雷电日最多且开始较早结束较晚;2008年全省平均地闪密度值较高,负地闪占绝对优势,正地闪比例随季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特征;负地闪电流的空间分布与密度分布具有负相关特征,正地闪电流表现为北部电流高于南部;雷电灾害的特征是滇西南、滇中为雷电灾害事故和雷灾造成人员伤亡人数最多区域,滇西北最少;雷电灾害事故主要发生在6~9月;5:00~12:00是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相对较少时段;16:00~22:00是雷电活动和雷灾频发时段;2008年我省雷电灾害的频繁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雷电活动分布、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可能与更多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雷暴及其地闪特征,对2013~2017夏季(6~8月)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强雷暴过程的地闪和雷达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研究了24次以负极性闪电为主的强雷暴过程,分析表明:所有雷暴最大回波顶高均超过7 km,第一次地闪为正地闪的雷暴其组合反射率和回波顶高明显高于第一次地闪为负地闪的雷暴过程。以地闪极性和频数差异将雷暴分为负地闪雷暴、正地闪雷暴、多地闪雷暴三种类型。负地闪雷暴过程中闪电数量较少且大多发生在雷暴成熟阶段;正地闪雷暴过程中闪电数量在几十次左右,主要发生在成熟阶段后期和消散阶段;多地闪雷暴在初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都有闪电发生,但主要集中在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三类雷暴强反射率中心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也有不同,地闪数量多的雷暴比地闪数量少的雷暴有更长的移动距离,负地闪雷暴较正地闪雷暴有更快的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昼夜变化对卫星闪电成像仪探测性能的影响,利用低频磁天线闪电定位系统与FY-4A闪电成像仪(Lightning Mapping Imager,LMI)的闪电探测数据匹配方法,分析了2020年9月份于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四次雷暴过程,并阐明昼夜变化因素对LMI探测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基与星载闪电探测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地基探测的闪电数量更多,闪电分布更加密集。闪电匹配率与卫星探测率在日出后三至四小时内突然下降,于日落前2小时左右突然增加,匹配率与探测率的突然增加与减少是由昼夜交替时LMI探测闪电数量的快速变化引起的。昼夜变化对LMI的探测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夜晚的探测效率大约是白天的10倍。即使雷暴活动增强,白天匹配率和探测率依然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研究湖北省各城市与武汉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加快湖北省经济发展、提升湖北省在“中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甚至是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湖北省各市的劳动力效率、资源向外地流动能力、资本转换率三个指标计算各市与武汉市的欧氏距离。结果显示:黄石市、鄂州市、宜昌市和武汉市是强竞争型关系;潜江市、十堰市、襄阳市、荆门市与武汉市是一般竞争关系;仙桃市、随州市、咸宁市、孝感市和武汉市在地缘关系上存在不确定型关系;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与武汉市在地缘经济关系上具有一般互补型关系;荆州市、恩施州、黄冈市与武汉市存在强互补性型关系。为此,各市开展经济交往时,应根据不同的地缘经济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依据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结合等离子体理论,计算得到放电通道的温度、电子密度和组分粒子数密度等参数,并对4个地区闪电放电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及其光谱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放电通道的温度一般高于高原地区;通道中一次电离离子占主要地位,且NⅡ离子数密度最高;不同地区的闪电放电通道中,NⅡ、OⅡ离子的数密度占同种元素总粒子数密度的百分比变化不大,高原地区回击通道内NⅠ、OⅠ粒子所占浓度百分比略高于沿海地区;对于温度相同或相近的回击通道,沿海地区通道内的电子密度、粒子数密度、平均压强通常高于西部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8.
蔡晓冬 《科技信息》2011,(33):I0052-I0052,I0073
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雷电防护工作和设计审核工作的经验,就当前民用住宅低压配电系统的雷电过电保护措施方面值得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分析和探讨。直击雷的防护防避直击雷主要依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312_1~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电子设备雷击导则》、《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通常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  相似文献   

9.
避雷器是电力系统重要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对电网安全运行起着很大作用,但输电线路避雷器目前采用的定期预防性试验存在时限性及操作困难等问题。针对输电线路避雷器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泄漏电流和雷电冲击电流测量的避雷器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技术。通过采集泄漏电流评价线路避雷器的受潮、老化等状态;雷击时通过避雷器冲击大电流的次数和峰值,它反映避雷器的剩余寿命以及是否需要预防性试验;冲击小电流的次数,它可为雷电防护及雷击事故分析提供极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本文研究成果对提升全网的故障预防及事故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水平及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专业防雷的角度,对安装有SPD却仍然年年遭雷击而损坏电气电子设备设施的雷击事故实例进行了分析,再次充分说明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任一环节设计不完善或被忽略掉,一旦发生雷击,电气电子设备设施就可能遭到毁坏。同时依据现行防雷技术规范对该石油管理站的电源、信号、布线、屏蔽、等电位联结与接地等进行了雷电防护的完善与整改。整改后,经过4年多的实际运行,该[0]站电气电子设备未发生过雷击事故。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云分类产品资料和云南省地闪资料,对云南省4次强雷暴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对于闪电产生时,积雨云生成0~1h,开始有闪电活动;对于强闪电时段,积雨云也是发展阶段,积雨云面积不断增加,形状为椭圆形或带状,而且闪电均发生在积雨云移动发展方向的边缘区域;对于闪电减弱阶段,积雨云也逐渐减弱,面积不断减小,在闪电结束时,积雨云的面积发生剧减或者积雨云面积剧减且积雨云发生断裂.同时强闪电活动与积雨云的发展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闪电的移动、发展与积雨云的移动发展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可以用云分类资料来判别闪电的发展减弱,进行闪电监测及预警.通过强雷暴个例分析,把云分类产品也加入到闪电分析资料中,拓宽闪电预警的资料使用,同时也是云分类产品资料在低纬高原的适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10年(2002~2011)卫星观测资料,研究气溶胶浓度(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代替),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以及其他数据对中国两个不同地区夏季闪电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闪电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AOD_(ave)=0.14),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745)、海拔高度(偏相关系数为-0.613)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AOD_(ave)=0.60),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87)、气溶胶浓度(偏相关系数为-0.823)、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818)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另外气溶胶浓度低和高的两个地区气溶胶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是相反的。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冰粒子光学厚度(IOT)呈明显正相关(R=0.81,0.82),气溶胶可能主要通过微物理过程增加云滴数量,随之冰粒子含量增多,增强雷暴云活动,促进闪电活动的发生;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呈明显负相关(R=-0.78),地面气温与AOD呈负相关(R=-0.29),而IOT与闪电密度无相关性(R=0.09),表明气溶胶可能通过辐射效应,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降低,雷暴云强度减弱,使冰粒子含量减少,导致闪电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7-2015年河南省ADTD闪电定位资料,分析河南省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闪电与海拔高度、城区、水体沼泽和丘陵旱地等不同下垫面的相关性.河南省闪电主要集中在4-8月发生,日变化呈现"双峰"型;闪电密度与平均海拔高度、城区面积呈正相关;水体沼泽区域雷电强度大,水体沼泽与丘陵旱地间的过渡区域闪电密度增加明显;油田和露天煤矿开采区的闪电密度和雷电强度都偏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的利用闪电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来对雷电进行临近预警,本文以深圳地区2012年4月一次强飑线过程为例,分析该次过程中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发现地闪分布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表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文采用TITAN(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算法对这次强风暴过程中40dBZ以上的强回波区进行识别、跟踪和外推,并与闪电高密度区域的识别、跟踪和外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ITAN算法识别效果理想,且识别结果与单体的发展旺盛程度有关;另外,雷达强回波区和闪电高密度区的外推精度与外推开始时刻、外推时间的长短有关;利用闪电高密度区进行外推时,外推的质心误差小于雷达强回波区的外推质心误差。  相似文献   

15.
朱杰  程攀  唐顺仙  王炳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7):11783-11791
静止卫星轨道星载闪电探测,因独特的平台优势,可以连续获取较大视场范围内全部闪电活动的观测信息,是未来闪电探测技术发展的新方向。闪电成像仪LMI(Lightning Mapping Imager)是我国首次星载的闪电光学成像观测仪器,在较少先验知识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前列。然而,LMI独特的数据聚类处理方案,使得其在数据质量控制与真实性检验等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针对其广泛应用的L2 级 1 分钟定量Group数据(LMIG),基于闪电活动与强天气过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基于多源气象资料的多层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并通过与第三方数据的比对,对质控效果评估与优化,有效剔除了误差数据,提升了LMI数据的质量。本文的工作,为LMI数据的应用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我国星载闪电观测技术的探索和仪器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楚令强  刘威 《科技资讯》2012,(26):229-229
燃气设备与管网作为城市供气重要保障设施,输送的主要是可燃性介质,其分布点比较多,面也很广,关系着千家万户用气的安全,尤其是雷电直击、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等,对燃气设备与管网损害是比较大的,加强防雷措施,能够有效保障用气安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雷电灾害严重地威胁着电台的正常工作,防雷工作成为雷害严重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文中对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和雷电造成的危害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雷电参数及雷电入侵有线电视设备的途径,对雷电防护原则进行了说明,结合工程实践详细分析了广播电台的有线电视防雷问题,希望对雷电防护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片机驱动短信猫(GSM modem)的方法,解决了在野外没有电源的情况下无线远距离传输雷击监测数据的问题.雷击记录仪传输的雷击信号的强度、发生的时间以及雷击次数次序为:单片机→短信猫→控制中心→计算机.数据采集端的所有设备平时均处于休眠状态,雷击发生时才唤醒工作,采用1节6 V电池供电.  相似文献   

19.
以有关规范为依据做好防雷设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学习《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设计实践,就环境的区分,利用建筑物钢筋作为防雷装置以及接闪器的布置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国际地震中心陨杂悦(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和美国地质调查所震中初定报告孕阅耘(The Preliminary Determination of Epicentres Bulletin)提供的地震数据资料,以及西藏大学地震台网收集的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属于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极为活跃的区域,自1900年以来曾发生过3780次以上地震;青藏高原内部的地震绝大部分都属于浅源地震(源深度小于50km),以拉萨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属浅源地震的高频率发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