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淮河     
概貌淮河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我国东部地区一条很重要的河流。淮河(千流)发源于河南省的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豫、皖、苏三省,注入洪泽湖后,大部分水量过三河闸,穿高邮湖后在扬州东南的三江营入长江。小部分水量又分成两路,一路经苏北灌溉总渠入黄海;另一路经过淮沭新河先入新沂河,再通过新沭河入黄海。干流长约一千公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江洪水特征和长江中下游防洪要求,对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如何配合三峡水库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蓄泄兼施,先泄后蓄,能泄则泄,该蓄则蓄”的水库群调度原则.主要是充分利用河道的宣泄能力,减少干支流水库群拦蓄腰、基流水量,使防洪库容在关键的洪峰流量出现过程中,发挥拦洪削峰作用,提高防洪库容有效系数,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旅游地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旅游地理的研究对于长江三峡旅游开发及其旅游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和长江三峡旅游的发展?关于长江三峡旅游地理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全面分析近10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地理学、旅游学相关研究方法,着重评述研究了几大热点领域: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旅游交通发展、区域旅游联合开发、旅游开发及其区域影响以及旅游产业地理。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可以得出?长江三峡旅游地理的研究对于完善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理论支撑较少、案例的研究重视不够。据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学科体系,拓宽研究范围;加强理论创新;构建研究方法体系;转变研究思维,扩展研究视野等建议,以期能为长江三峡旅游地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1#塔位于长江汉阳岸边坡坡脚,墩位处长江水位季节性变化达14 m,地层为砂土,夹有细砂板结层。基础设计采用圆端哑铃型钢板桩围堰结构,围堰采用先平台后围檩再钢板桩工艺施工,并尽可能做到永临结合。通过设计和施工全过程把控,确保了工程顺利开展,并为类似基础结构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曾于2011年第9期刊登了"聚焦三峡"专题。时间过去了5年多,三峡工程蓄水运行综合效益显著,为建设长江绿色走廊再谱新篇章。然而关于三峡工程的议论仍然没有停息。如今的三峡怎样了?2016年夏天,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江西、湖北多处民垸溃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为什么有了三峡工程,长江还会有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干流东去入海的时代与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关于长江东去入海的时代,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本文作者提出那是在新第三纪,是通过河流的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而逐步发展并贯连起来的。新第三纪以前、长江上游是向西南注入古特提斯海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汇水是分别注入一些彼此隔离的内陆构造盆地的;唯长江下游为单独注入古海的“短”流。自新第三纪开始,长江逐步贯连东去入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构造运动,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急剧上升与长江中下游断折构造带的发育。其二是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带气候条件的明显改变,降水量、汇水量及之河流径流量的增多,河流下切作用的加强。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 笔者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代表团赴德国、荷兰, 考察莱茵河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10天的考察, 了解到莱茵河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治理的代价是很大的。作为跨国河流, 如果没有流域内相关国家的步调一致和相互配合, 要治理莱茵河污染、恢复莱茵河生态系统, 让大马哈鱼回到莱茵河是完全不可能的。联想到长江, 这一流经18个省的世界第三大河流, 污染还在加剧; 沿江的省市都把污水排到长江里、把垃圾堆放在长江边; 经常会听到下游省抱怨上游省, 殊不知上游省的人也在抱怨更上游的人。  相似文献   

8.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有关东海海平面变化、长江入海历史、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陆架上的古河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关于末次盛冰期时长江入海状况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即应加强对因气候、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河道变形作用以及长江与古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研究 ,特别是应加强对陆架泥质沉积物的研究 ,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今年长江的洪水问题,报刊已发表了一些成灾原因的论述,多指出上游水土严重流失,中游蓄洪湖泊锐减等,乃关键所在;也有专家、院士认为,早修三峡就好了。9月4日的《南方周末》整版刊登记者专访:《陆钦侃眼中的长江防洪》,导读标题为:“天灾因素与人祸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投入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度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2001年~2015年上海在城市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六盘水等一些工业城市的城市效率得分低于0.626.城市效率相对低的城市主要由川西北、皖南等地分布转移到川西南、鄂北等地区分布.2) 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tfpch值平均每年提升0.8%.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城市和多数沿江城市的tfpch值要明显大于其他城市.3) 攀枝花、马鞍山等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最低,并且得分逐年下降,表明在资源开发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先恶化后稳定的状态.4) 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投入产出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低度耦合型城市由长江中下游的湘北、苏北等地区转移到鄂西北、湘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11.
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是“先贷后存”还是“先存后贷”,这是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人根据专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记帐程序,认为是“先贷后存”,资金运用创造了资金来源;也有人根据银行的信用媒介职能,认为是“先存后贷”,资金来源在前,资金运用在后。我们认为,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莱茵河环境保护的跨国协调和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10月 ,笔者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代表团赴德国、荷兰 ,考察莱茵河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10天的考察 ,了解到莱茵河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治理的代价是很大的。作为跨国河流 ,如果没有流域内相关国家的步调一致和相互配合 ,要治理莱茵河污染、恢复莱茵河生态系统 ,让大马哈鱼回到莱茵河是完全不可能的。联想到长江 ,这一流经18个省的世界第三大河流 ,污染还在加剧 ;沿江的省市都把污水排到长江里、把垃圾堆放在长江边 ;经常会听到下游省抱怨上游省 ,殊不知上游省的人也在抱怨更上游的人 ;源头的人无人可抱怨…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四川省科技厅下发了《关于同意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四川省高性能液压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批复》(川科发高【2014】24号),这标志着依托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而提出的组建高性能液压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方案、目标及任务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该公司具备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条件,成为目前四川液压件行业具有唯一性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尧茂书漂流探险长江英勇献身的消息传来,我正在考察长江三峡的途中.望着浩荡的江水,吟诵着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名句,不禁感慨万端,心中既敬佩又沉痛.当听说美国一家探险公司将要到我国长江进行首漂时,我的热血沸腾了."长江是我们中国的,国门之鼎岂能由他人先问!"此时,抢在美国人之前漂流长江的意念产生了.我暂时终止了从陆路上的长江考察,筹集资金,购买漂流工具,结伴奔向大江的源头.高原的生物长江之源海拔五千米以上,气候恶劣,人们可能以为生物很难生存,其实并非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因长江漫滩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降水环境影响特征认识不清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南京长江漫滩地区某悬挂式帷幕地铁基坑工程为背景,建立基坑开挖降水耦合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基坑降水开挖耦合变形的一般特征以及地连墙插入比对环境影响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漫滩基坑降水具有明显的流固耦合效应,地表总沉降由土体固结以及渗流引起的围护结构侧移导致的地表沉降组成,流固耦合作用下地表沉降量和沉降范围大于非流固耦合作用;流固耦合模式下降水施工前期引起地连墙悬臂形侧移增量,后期引起地连墙类似于踢脚形的侧移增量;非流固耦合模式下,满足基坑结构稳定后,地连墙深度继续增加对其峰值侧移和地表沉降影响甚微,而流固耦合模式下地连墙侧移峰值则先减小后增大,且坑外地表峰值沉降在地连墙一定插入深度范围内呈线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核心提示:按照"执法先送法、监管先服务"的理念,桂东县安监局采取先提示、后检查,先警示、后查处,先约谈、后处罚的"三先三后"人性化执法措施,通过开展"五进"、企业培训等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安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李嘉诚的第一个企业是"长江塑胶厂"。曾经的"塑胶花大王"靠卖塑胶花赚得数千万港元的利润,使"长江"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之后,李嘉诚急流勇退,转而生产塑胶玩具。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长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另辟长江入海深水航道的探讨ThoughtsonOpeningtheNewDeepChanneloftheChangjiangRiverattheEntrancetotheSea¥//陈宝冲(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副教授南京210008)长江入海...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 ,分别以上游宜昌来水与清江会合后的荆江沙市、与洞庭湖四水会合后的城陵矶(莲花塘 ,下同)、与汉江会合后的汉口以及与鄱阳湖五水会合后的湖口等4处设计洪水位为标准。1972年和1980年水利部与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防洪座谈会上 ,根据1954年长江最大洪水达到的最高洪水位和分洪溃口情况 ,所定上述4处的设计洪水位分别为45.0m、34.4m、29.73m、22.5m。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由于尺度大、流速快、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水流结构测量困难的问题,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7个横断面的流场进行测量,并采用动能校正系数(α)和动量校正系数)表征交汇水流的掺混特征。通过测量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前后的水体pH、溶解氧和电导率,分析交汇前与交汇后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经官洲分流后的交汇由于流速相近和河床高差导致水流迅速掺混,而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在交汇处下游约2.6 km才实现完全掺混,掺混完全时α、β分别约为1.3和1.15。长江-鄱阳湖交汇处出现长约300 m的停滞区。停滞区下游形成成对反向螺旋流,环流强度可达0.6 左右,并向下游衰减。受宽深比减小和码头等局部地形的影响,最下游2个断面出现单向逆时针螺旋流,环流强度低于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