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钢铁企业物流对能耗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单元入手,分析了各生产单元之间和工序之间的物流约束关系,导出了企业物流递推公式·根据基准工序能耗的概念,建立了能耗方程,导出了物流对能耗影响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计算出任何一股或多股物流变化对各生产单元及企业的能耗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废品物流和返回物流增加,能耗增加;炼铁返回率对烧结主流量和炼铁能耗量以及总能耗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分子筛喷雾干燥单元热能利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该单元能耗的主要因素,重点进行了提高焙烧系统高温烟气利用率的摸索,寻求降低系统能耗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降低喷雾干燥单元天然气消耗15.4%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热能和电能是国民经济中能量利用的主要方式。我国供热系统的能耗占总能耗的27%左右。目前我国火力发电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17%左右,不管是供热还是发电热能利用率平均约在30~37%左右。如果采用热电联产方式,发电厂采用背压汽轮机发电,利用其排汽供热可以减少冷源损失,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简要分析了热水采暖与蒸汽采暖经济性比较。  相似文献   

4.
烧结余热发电高温烟气阀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结工序的能耗指标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每吨烧结矿的平均能耗要高20千克标准煤,节能潜力很大.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冶金总能耗的10%~12%.而其排放的余热约占总能耗热能的49%.在烧结矿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烧结矿由鼓风式环冷机冷却过程中会排出大量温度为250~400℃的低温烟气,其热能量大约为烧结矿热耗量的30%左右.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的高效性和经济性角度分析,余热发电是最为有效的余热利用途径,平均每吨烧结矿产生的烟气余热回收可发电20千瓦时,折合吨钢综合能耗可降低8千克标准煤.余热发电烟气阀门烧结余热发电重要的辅机设备,直接影响烧结和余热电站运行稳定、废气的充分利用以及整个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做好高温烟气阀门对烧结余热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建设全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改善水环境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总目标,针对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城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按能耗特征和功能分为预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污泥处理单元,并对三个单元分别进行能耗分析,通过分析各单元的能耗分布规律、电能消耗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确立了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钢铁企业长流程CO2过程排放模型,给出总排放和工序排放的计算方法.计算发现:国内某800万t产量规模的典型钢铁企业CO2总排放在2007年达到1561.64万t,吨钢排放1.85t CO2;工序排放从大到小依次为炼铁、焦化、烧结、轧钢、炼钢、熔剂焙烧和球团工序,其中炼铁和焦化工序排放分别占总排放的58.83%和11.25%.为了评价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和CO2减排关系,提出钢铁企业CO2综合排放因子和能耗碳饱和指数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为了减少CO2排放,钢铁企业不仅需要降低总体能耗,还需要降低能耗的碳饱和指数,能耗碳饱和指数与能源结构相关,能源结构中CO2总影响系数大的能源种类消耗量越大(例如焦炭),碳饱和指数越高,越不利于CO2的减排.这说明实现钢铁生产的生态园区化、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加强钢铁生产的能源转换功能对钢铁企业减排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兴澄特钢的一些主要工序: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的能源物质消耗和耗能工质消耗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基于相同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得到生产每吨产品的工序电耗、能耗以及折算的全流程吨钢电耗、能耗值.特炼分厂电炉炼钢年产量2002年为79.18万t,2004年为91.60万t,增长15.69%;电炉吨钢冶炼电耗由340.20kW·h·t-1降至166.30kW·h·t-1,降幅51.12%;而全流程吨钢能耗由289.51kgce·t-1上升到615.44kgce·t-1,增长1.13倍.  相似文献   

8.
在功能可靠度和时产率可靠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钢铁生产过程系统能源消耗状况的分析,建立了能耗可靠性评价方法,提出了能耗可靠度、工序能效比及相近度等评价指标体系来描述钢铁生产过程系统的能耗可靠性.运用贡献指数的概念定量分析了后两者对能耗可靠度的影响,并应用于国内某特殊钢厂电弧炉生产过程单元.结果表明:该电弧炉工序的能耗可靠度由2008年的0.64提高到2009年的0.72.另外,还分析了该厂2006—2009年电炉工序能耗可靠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有关数据表明,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使用能耗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社会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和建筑  相似文献   

10.
自石油危机以来,节能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照明用电在电能消耗方面虽说不是占很大比例,但根据各种统计表明,照明用电可以占到全部电能消耗15%(据统计,欧洲各国也是如此).因此,在照明系统这方面,人们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降低能耗,比如说相间照明,但因此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煤焦电分级替代新工艺制备电石各环节能量和的利用与损失情况,对不同电石生产工艺进行科学评价,文中依据国内某电石生产企业的实际运行数据,对煤焦电分级替代电石生产新工艺进行了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和平衡分析;依据多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和综合耗指标,以不同目标产物为基准对煤焦电分级替代新工艺、电热法及氧热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输入新系统的总能量和总中,冷球团带入热解炉的能量和占比最高,分别为69.36% 和71.85%;在输出新系统的总能量和总中,电石带出的能量和占比最高,分别为71.97% 和69.09%;在各项热损失中,电石炉气带走的热量最多,占总输出热量的15.12%;新工艺单位产品电耗仅为2.48 k W h/kg-CaC2,比电热法的3.26 kWh/kg-CaC2降低了23.93%.当以CaC2为唯一目标产物时,分级替代新工艺具有最低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22 kWh/kg-CaC2和单位产品综合耗9.15 kWh/kg-CaC2,与传统电热法和氧热法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和节优势.  相似文献   

12.
节能降耗一直是工业生产中的关键,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如何调整参数以达到节约热能的目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工件加热过程中的规律,对其进行最优控制,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假设,建立了最优控制模型,对其加以可行性分析,从而得到了理论上的最优控制策略,同时给出了关键参数的算法和计算最省燃料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以典型钢铁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采用物质流分析法(MFA),构建物质代谢模型.建立了能源、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指标,定量描述了钢铁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烟粉尘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企业层面,高炉-转炉长流程吨钢总资源消耗量为208.6 t,燃料能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3.9%,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为648.08 g,烧结和炼铁工序贡献最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和36%.电炉短流程总资源消耗量为1.31 t,电能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6.7%,吨钢烟粉尘排放量67 g.工序层面,烧结、炼焦和炼铁三个主排放工序的排放量分别为222.50 g/t烧结矿、118.20 g/t焦、245.27 g/t铁.据此,提出企业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性建议,以减少环境压力,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压缩空气储能储气室容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液态空气储能和液态CO2储能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及研究。针对这两大储能系统,借助ASPEN PLUS软件搭建了热力学物理模型,并借助?分析对两大储能系统进行热力学和关键参数敏感性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压缩机及蓄热蓄冷装置上,分别占比45.02%、37.61%。液态CO2储能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低温膨胀机、压缩机及蓄冷蓄热装置上,分别占比26.99%、23.88%、30.41%。从电-电转化效率方面:在绝热条件下,两大储能系统由于在充放电过程能量消耗大,电-电转化效率都低于55%,相比液态空气储能,液态CO2储能效率高。从系统成熟度方面:液态空气储能已得到工程应用,而液态CO2储能还处于研究阶段,未得到工程化应用。从投资成本方面;液态CO2储能单位千瓦投资成本高于液态空气储能约40%。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压缩机站运行能耗高的问题,基于动态规划法,建立以大型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站总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的管道运行优化模型,确定压缩机开机数量和出站压力为优化变量。根据此优化模型,求解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算例,该算例管道规模庞大(含22座压缩机站和32台压缩机,管线全长3 840 km,设计年输量为170×108 t),优化模型可在60 s内求解得出结果,动态规划法求解快速有效。根据优化结果,优化运行方案比运行日报表中增加了2台压缩机的开机数量,管道总压降减少了3.40 MPa,燃气轮机组平均效率提高了4.234%,电驱机组平均效率提高了4.875%,压缩机总功率减少187 20.38 kW,生产单耗减少16.24 kgce/(107 Nm3·km),可大幅降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的总能耗,证明了所建优化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原油储备能力的增加,原油库的生产能耗将进一步增大。对于油库这种由储油罐、输油泵、加热炉等用能单元按照一定拓扑关系连接组成的总能系统,热力学佣分析方法可从能质角度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反映能的真正价值和利用程度。论文首先采用序贯模块法确定油库系统各单元模块的节点参数,然后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建立了系统佣分析的灰箱模型,给出了正平衡佣效率、佣损系数及反平衡佣效率的计算式。对某油库进行佣分析的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加热炉的佣损系数为73.99%,是油库佣损最大的设备;在其各项佣损失中,换热佣损失高达47%。因此,提高油库佣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改善加热炉换热过程的能级匹配。  相似文献   

17.
选煤厂节能可以降低吨煤用电量和选煤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本文分析了选煤企业的用能现状,提出了选煤企业运行过程中节约电能、减少能源浪费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工业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废杂铝回收和再生过程的能效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分析了在熔化工序中各主要因素对能耗的影响,建立了废杂铝熔铸过程熔化工序的能耗理论模型.以燃气炉为主要熔炼设备,将熔化工部能耗分为目标物料耗能、均匀化搅拌耗能和其他形式耗能,并分别建立了他们的定量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批式单体炉和连续双室炉的设备和工艺差异,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二者能耗的影响程度和趋势,发现双室炉较单体炉具有10%以上的节能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流化催化裂化过程的特点及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对国内某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能量和火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用能优化改进措施。通过采取优化分馏塔回流取热、增加高温位中段及油浆等循环取热、增设烟机回收装置烟气压力能、优化换热网络和利用装置低温热等措施,可使装置能耗大幅度降低,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治国  郭景刚 《河南科学》2012,30(5):605-608
以2001—2010年山东省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得出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与能源生产总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865、0.769、0.804、0.578,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各能源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关联度依次为0.935 4、0.821 2、0.724 3、0.663 8.实证表明,原煤的生产和消费依然是构成山东省能源结构的主体,也是导致其GDP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关联度最低说明山东省清洁能源的利用程度较低.由此说明当前山东省能源利用的主要矛盾不是能源的总量性约束,而是能源的结构性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