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收集了Ariel V ssI、GINGA、EXOSAT及RXTEX卫星在X射线波段(2-10keV)的观测数据点1059个,获得了类星体3C273从1976年至2008年的历史光变曲线。利用Jurkevich方法及DCF方法计算并分析了类星体3C273的光变周期,结果表明,3C273在X射线波段的光变周期为14.45±0.15年。此外,针对这一光变周期结果,用双黑洞模型对其中心黑洞质量进行了估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致密射电源SgrA*是一个质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本文介绍在射电、毫米/亚毫米、近红外、X射线波段对Sgr A*的光变观测和理论研究进展.自1974年被射电干涉测量发现伊始,Sgr A*就被检测到时标从天到年不等的射电光变,随着新的观测设备的出现和观测技术的发展,天文学家先后在所有的对银河系中心可观测波段上检测到了Sgr A*的光变,包括在毫米/亚毫米波段的时标为小时的快速光变,近红外波段上时标不到1 h的显著光变,以及空间X射线卫星记录到的幅度变化几十倍以上的巨大耀变.这些光变观测数据可以用于估算产生Sgr A*耀变辐射的区域范围(假设光变是由整个源产生的,辐射区域的尺度/与光变时标τ之间存在线性关系,/≤Cr),并对Sgr A*辐射机制研究提供了间接的限制.近年来开展的一些多波段联测显示,近红外和×射线光变是同步发生的,并且都比射电和毫米波光变先出现,这类时间延迟支持Sgr A*光变的绝热膨胀理论模型.但目前成功的多波段耀变观测非常有限,如何获得从射电厘米波到X射线的Sgr A*光变间的内在关联将是未来几年中Sgr A*光变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Blazar中γ射线中光深对黑洞质量的依赖关系,搜集了blazar的相关观测数据,包括X射线和γ射线的流量以及短光变时标,分析了33个blazars,得到中心黑洞质量,辐射区距离,辐射角以及多谱勒因子等重要参量.结果表明:中心黑洞质量的范围是(1.32~151.49)10^7M+(M+是太阳质量),辐射区范围(16.8~992.9)Rg(Rg是Schwild半径),辐射角的范围是1.31°-56.34°,多谱勒因子的范围0.21~4.11.  相似文献   

4.
通过Blazar的伽玛射线光度与亮温度的关系讨论了伽玛辐射的喷流效应.从一些文献中收集了50个伽玛射线噪Blazar天体的伽玛射线、X射线资料和相应的亮温度.该样本中包括16个蝎虎天体(BL Lac)和34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研究了光度与亮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亮温度与伽玛射线和X射线光度都存在相关,这一结果说明伽玛射线和X射线都具有强喷流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变模型对收集到的30个Blazars的光曲线进行拟合,由模型参数确定光变特征时标.根据确定的光变特征时标计算了中心天体质量和辐射区域上限,结果表明利用光变模型得到的特征时标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相符.因此,该光变模型可以作为研究Blazar短时标光变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Blazar天体光变时标的结构函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结构函数分析提供的定量分析时变特征方法,利用云南天文台获得的观测数据,对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子类——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射电选的BL Lac天体有较高的短时标光变观测率,而Blazar中各子类(RBL,XBL和QSO)的结构函数特征无明显差异存在.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南天文台1.02m和2.4m光学望远镜2008年和2009年的观测,获得了5个Blazar天体的观测资料,通过孔径测光,对它们的短时标光变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进行的观测夜中,3C66A,OJ248,Mrk421,1ES2344+524等4个天体无短时标光变;3C66A在观测期间处于较稳定的高态,其光学R波段的平均星等达13.8mag.平谱射电类星体PKS1510-089具有短时标光变,光变时标118min,由此估算了其中心黑洞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运行来最初3个月观测的Blazar为样本,给出了74个(46个平谱射电类星体,28个BL Lac天体)伽玛射线噪Blazar天体的射电(5 GHz)和伽玛射线流量,计算了射电到伽玛射线辐射的有效谱指数αRγ.研究了有效谱指数及射电光度与伽玛射线光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射电和伽玛射线光度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180个Fermi Blazar天体的射电波段、红外波段、光学波段、紫外波段和X射线波段的准同时性多波段观测数据,用二次函数拟合了同步辐射区域的能谱,根据能谱拟合得到的参数值,获得了同步辐射区域的峰值频率和多波段能谱指数.通过研究多波段谱指数与同步峰值频率的相关性,探讨了不同能谱类型的Blazar天体之间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活动星系核(AGN)是指那些具有强烈电磁辐射的星系核心,其巨大能量是由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MBH)吸积周围物质,将其释放的引力能转化为热能、辐射能而产生的.各种时标的多波段光变是AGN的典型观测特征,其中尤以X射线光变最为引人注意,因为其光变剧烈、时标短、携带着AGN吸积盘最内区的丰富物理信息,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研究星系中心SMBH的探针.但是,目前对AGN的X射线光变还没有很根本的认识,对其来源和产生机制仍不甚清楚.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 Probe,EP)卫星具有空前的软X射线巡天能力,其grasp(即探测器有效面积与视场的乘积)比起之前同类卫星提高了一到两个量级,这使得EP能在从百秒到年的采样频率上对全天数百个亮AGN进行监测,获得前所未有的大样本、宽采样频率覆盖的光变数据.我们拟据此重点开展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对大样本亮AGN的软X射线功率谱进行完整测量;系统监测和研究AGN中罕见的大幅度X射线光变和耀发现象;研究大样本AGN的长期光谱变化以及开展其爆发监测;开展AGN/类星体巡天.这些数据将促进对AGN X射线辐射的剧烈光变与爆发现象及其产生机制,SMBH的吸积盘、喷流及冕区的物理条件、结构、动力学与辐射过程,以及AGN的宇宙学演化等科学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另外,鉴于EP能够探索一个全新的发现空间(大天区、长时标软X射线的系统监测),将有可能发现前所未见的黑洞吸积现象——宇宙的复杂多样性总是超乎人类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一维粒子模拟对经由相对论电子束汤姆逊散射来产生阿秒X射线的两种方案进行了研究。第一种是激光驱动薄膜靶产生相对论电子束以及经过汤姆逊散射产生阿秒X射线,运用倍频探测光的方案可得到更短波长X射线。第二种方案添加了反射厚靶,通过厚靶对驱动激光的反射来减小电子束的横向动量但让其通过,而探测脉冲经过电子束汤姆逊散射后的多普勒频移因子提高,得到的X射线波长也明显减小,光子能量达到1KeV,反射光频谱也明显优与第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2.
医学影像学一直是诊断技术的热点 ,X射线成像设备是目前医学成像的主流设备之一 ,传统平面成像正受到新兴数字成像技术的挑战。基于 X射线穿透性成像技术的关键是 X射线发生器、探测器和成像软件的开发与改进 ,未来基于 X射线成像技术的趋势是在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的同时 ,提取和处理更多的有效信息 ,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分辨率更高的医学影像。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所合成的c84富勒醇外接官能团数目,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XPS)技术,对C84富勒醇进行窄区域高分辨细扫描采集C1s芯能级能谱,分峰拟合C1s谱峰.确认该化合物的平均分子式为C84O8 (OH)I8.结果表明,同步辐射XPS法是确定富勒烯水溶性衍生物外接官能团数目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研究 X射线 Bragg- Fresnel元件中金属吸收层的热变形问题 .给出因 X射线辐射引入的热载荷所产生的金属吸收层衍射图形尺寸膨胀量及金属吸收层热应力的计算结果 .探讨 X射线 Bragg- Fresnel元件基底材料的选择和厚度尺寸与元件在热载荷作用下热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NSRL光电子能谱实验控制软件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实验的软件.软件对光束线的控制由罗兰圆模式改为DRAGON模式[1],光通过率提高2~3倍.软件不仅可以做以X射线枪为激发源的X射线激发谱(XPS),还可以做以同步辐射光为激发源的能量分布曲线谱(EDC)、固定终态谱(CFS)和固定初态谱(CIS).软件使用图形的菜单界面,可视化操作,运行稳定,满足科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利用汇编语言、 C语言、 Borland C++Builder等开发了基于 Windows环境的智能化实时处理软件 ,成功地实现了对原 X射线衍射仪的数据的采集、处理、实时显示和存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X射线荧光测井仪的硬件与软件。该测井仪井下探管外径42mm,以充稀有气体的正比计数器为探测器,以8098微机芯片管理的256道脉冲幅度分析系统,可以一次下井同时测定两种或多种元素含量,实现了在地面计算机控制下的数字传输、数字收录和数据处理。开发的软件具有原始数据采集、能谱分析、含量与储量计算等功能。野外锶矿测井试验表明:X射线荧光测井仪可在井场实时提供锶、钡两种元素的品位,其耗费的时间周期还不到传统方法的1/30  相似文献   

18.
太阳活动强紫外线、X射线等短波射线强,对高层大气的影响强,对对流层大气影响不大,对天气和气候的作用微小;而太阳活动强时可见光、红外光等长波辐射减弱,对地球热辐射减少,使大气环流减慢。反之太阳活动弱时,使大气环流加快,两者从而使洋流发生改变,大气环流和洋流的改变,对短期天气影响不立即显现,而对于气候则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9.
X射线残余应力的层析扫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法和美国X2001应力仪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测定低原子序数材料内部三维应力的层析扫描方法,对装置和测定原理进行了讨论,设计出适合于层析扫描测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能够对这类材料表面及内部任意一点进行全三维应力分析,计算应力及梯度和被测材料的晶面间距,并有一套计算的自我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浙江地区地闪和云闪的雷电活动,基于2019—2020年浙江省三维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多回击地闪和云闪相关参数特征。结果表明:两年内浙江省共发生地闪回击数和云闪回击数98万和38万余次,多回击地闪和云闪分别占28.1%和8.01%,其中负闪占总闪比重大于正闪;地闪和云闪频数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和地域分布,夏季和浙南地区更易发生多回击过程;云闪平均回击次数为1.10次,低于地闪的1.59次。地闪和云闪回击平均强度随回击数的增加而下降,其中正闪下降趋势更为剧烈;超一半的多回击地闪和云闪至少有一次继后回击电流强度大于首次回击电流强度,地闪和云闪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值呈对数正态分布,集中在0~2,其中云闪分布更为集中。地闪和云闪回击间隔时间算术平均值相当,约115 ms,几何平均值地闪明显大于云闪;回击间隔时间呈对数正态分布,其云闪分布更为集中,且集中区域对应的回击间隔时间更小。不同回击次数的云闪和地闪平均间隔时间随回击数增加而减少。地闪和云闪间隔距离分布相似,地闪平均间隔距离明显小于云闪,且分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