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在大城市中的应用情况,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功能整合,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案例据实分析。结果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在现代城市住宅区设计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主要表现在实施的两种发展模式上:一是"传统邻里发展模式"(亦称"TND模式");二是"公交主导发展模式"(亦称"TOD模式")。结论基于新都市主义理念下的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可以增强交往空间的人性化,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期有多部实验电影试图运用电影语言和叙事工具来关注中国都市的当代转型及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如果静止和沉思是第五代电影的主旨和准绳,那么"都市一代"的实验电影则以其动态性及其对当代城市生活的瞬息万变的高度知觉为特征.<月蚀>和<苏州河>两片激进的当代性体现在它们对于引入另一种现象学的政治与诗学的坚持.魅影姊妹是过去和当下相复合的人物形象,各自不完整却又相互重叠.她们表现了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这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对人的摧残,同时也借助多种方式的感官修复过程来确保社会记忆的持久性.从更宏观的世界影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造就了德勒兹所称的"直接的时间影像":它试图重新确立电影中的时间与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影片的视觉风格可以理解为是把现代人的失落感和疑虑调配到黑色电影的语法中来,改装出另一种适用的"方式与格调",再用它对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中国文化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电影学的肢解和分离,认为当下的电影研究不光是愧对电影的创作,更是愧对电影学本身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尊严。讨论了电影研究中的真假命题,并对"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电影的本体研究"这2个假命题进行了剖析。认为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应多写些实实在在的文章,在电影的分支、细节、前沿交叉上多做一些实证研究,努力构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术话语场所和批评场所,在电影产业和电影观众之间搭起一座很舒坦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相比于科幻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中国的科幻电影创作可以用贫瘠来形容。如此现状,与电影从发展到兴盛的一百年中,中国绝大部分时间处在战乱、饥荒、不太平的现实情况有关,也与重视现实、反思过去的思想倾向有关。在1986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了《错位》(黄建新导演,黄欣编剧),在"探索电影""伤痕文学"大为兴盛的彼时,同为第五代导演的黄建新,却用科幻电影的模式,在艺术风格、故事内容和现实关怀上做出了独有的开创。《错位》这样诞生于特殊时代下的科幻电影,也成为中国科幻电影、乃至整个科幻文艺创作历程上一部有着别样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田先钰  覃睿 《天津科技》2007,34(1):66-68
针对东丽区在“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中首次引入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介绍了新都市主义理论的产生过程及其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市镇建设理念的演进和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且简要阐释了中国实践所赋予的新市镇理论之“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追求个性、自由、自主写作的独特的一个,作为一位不属主流又漠视政治潮流,而被中国现代正统文学史排挤在边缘的文学家,在近几被“发现”了,甚至成为一些所谓“新都市”作家追慕的“典范”。她的被“发现”,得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海外学者的推崇。在中国大陆80年代以前的文学史上,根本没有张爱玲的名字,即使提及也多当作“反面教材”,而在海外研究者眼里,她却有极高的位置。如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给了鲁迅26个页码,却给了张爱玲43个页码。有人甚至认…  相似文献   

7.
"孤岛"电影的产生缘于客观时局与主观人为的合力。中国电影在"孤岛"恶劣环境下短暂繁荣的出现与海派文化的禀赋关联密切。"孤岛"电影继续秉承着上海电影始终深受海派文化商业性深刻影响而蕴含的商业化色彩。"孤岛"电影彰显着上海作为中国进步思想策源地和先进文化中心的影像。饱含海派文化特质的"孤岛"商业电影是其在"孤岛"环境下的生存策略,主要表现在武侠神怪片生存策略、古装片生存策略、时装片生存策略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乡下人进城"是孙瑜电影的重要叙事内容。讲述"乡女进城"的故事,并继承了中国早期电影流传下来的喜剧传统,以及对比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是孙瑜电影"乡下人进城"叙事的主要策略。在对城市与乡村这对关系的处理上,孙瑜表现出对现代性欲拒还迎的暧昧姿态:一方面对都市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又流露出面对都市魅力的无力抵抗。这一暧昧姿态,正是其对现代性之复杂性的当然反应。  相似文献   

9.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通过对剧中角色的戏剧化分配和精准捕捉,生动展现了纳粹人格在特殊情境中的形成和发展。以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从该理论的"权威主义人格"和"机械趋同"两个方面,可以为《死亡实验》中的不同角色找到精神分析学范畴的阐释。弗洛姆的精神分析成果直指纳粹主义心理与现代民主,而这一点正是《死亡实验》的深层创作意图,即在假定的现代语境下进行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从电影独立工作者到国家电影局承认的导演,贾樟柯终于走出"地下"获得了合法的文化身份.这当然可以用"中国电影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豪言一语概括,但当把这段从地下到地上身份转换的经历置于文化研究的视阈下加以放大、解读时,可以看到以贾樟柯等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电影人处于先锋与大众、西方与本土、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尴尬境遇,以及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月落》这部反法西斯题材的小说曾经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被广泛传播,其中文译本最早是以报刊连载的形式出现在中国读者的视野中的,后来又以剧本、文学评论、电影、电影小说、电影文学剧本以及口述故事等多种形式被改写,由此形成了这部小说在现代中国传播和接受的独特风景,小说本身在经历了种种改写后也被赋予了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思想以其极端的反叛性的颠覆性影响全球,这种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崛起于90年代的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创作,使他们以"异端"电影的创作吸引了世人的瞩目,在选材、表现形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做了新的大胆的创新,从中也看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观念同后现代文化理念的激烈碰撞。其间虽然有得有失,但这种追求、探索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艺术史虽然是对于人类文明中的艺术进行整体回望,但一直以来中国的艺术史主要是受西方艺术概念、视野及框架下建立的学科。同时我们也渐渐发现即使是西方艺术史也在随着现代艺术之后的艺术观念而需再次被解构和重建。当下电影、电视、计算机虚拟技术时代到来所带来的对艺术新的理解,使得中西方艺术史陷入恐慌。中国艺术是哲学、文学、伦理相结合且极其极端的环境下成长的。将中国艺术的范围扩大化、概况化则需要上升到"形相学"层面,还需要用"中国自己的眼光"和"现代立场"重新审视。深入研究人们如何通过视觉与图像来对人类的历史、文化和人性进行研究和追索,这在图像时代到来之际显得尤为迫切。在当今越来越开放的学术环境下,中国艺术史研究是否能够回避西方学术思想和话语体系的影响而独立地存在和发展,这需要我们用开放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艺术史。  相似文献   

14.
《集结号》的成功上演,对处于困境之中的当代中国电影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对战争状态下人性的思考,对入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在电影主流文化价值与国家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及国际电影主流文化价值与民族本土文化价值的契合,使冯小刚的电影展现了一个全新视景,也是冯小刚对中国电影国际化进程的一次成功探索与尝试,预示了中国电影新的文化诉求,给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中国电影时,"代际论"俨然已成了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它基于电影创作中的作家主义,从而确认出以下两个向度:要么切断中国电影史的历时性纵断面,要么切断某一特定时期的横断面.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叙事的一支重要力量,当代中国城市电影与城市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和想象关系,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促成了电影的发展,而电影的发展历程又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柳赫 《世界博览》2015,(3):53-55,52
在中国的农历新年前,导演彼得·杰克逊令旗一挥,带着他的新作《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声势浩大地做起宣传。这是他第一次与中国影迷见面,却也是一次告别。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自己会回归新西兰老家拍摄那里的电影,他也表示不排斥与中国合作拍摄电影,却无法认同好莱坞为中国市场做出的一些虚伪行为,将来他要拍就一定会拍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是的,这就是那个魔幻世界中的天才,彼得·杰克逊。小时候的彼得·杰克逊就有丰富的想象力,经常痴迷于恐怖与幻想。1969年的圣诞节,8岁的他,从父母那儿得到了一架照相机。在一些学校里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17岁辍学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脱胎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使得"零余者"这一形象具有一番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鲁迅、巴金、叶圣陶等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40亿,可谓实现了爆炸式增长。就在2014年底,中国电影总票房还未能突破300亿;再往前梳理,从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初到2010年,突破百亿梦想用了9年时间,之后的3年完成了向200亿的转变,而从200多亿到400多亿,仅仅只用了1年时间。另据业内人士乐观预测,未来三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有望接近1000亿,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外媒评论,这一"中国速度"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罕见的"。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观影人群、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毋庸置疑的消费潜力与能力,共同助推了中国电  相似文献   

20.
以张艺谋自2002年肇始一直延续至今的"商业大片"和贾樟柯自成风格的"文艺片"为分析蓝本,从历史溯源、创作理念、运作发行等角度对这两种类型电影进行深入的对比,置于中国电影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语境下对之进行重新审视,得出如下结论:一味重视数字技术的包装、金钱的无限堆砌以及眩目耀眼的明星阵容所构成的商业电影和只注重个人感情的宣泄、低成本再配以群众演员的生活化表演的文艺电影都不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通途,"黄金"或"好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只能是两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