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区茶业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方山地传统茶园开发与经营面临水土流失治理、茶园生态保育、多样功能挖掘与深化绿色生产等挑战。通过实地调研与科学分析,结合福建省山地茶园发展实际,提出山区“三生”耦合茶园与绿色发展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其技术对策,主要包括强化山区茶园生态恢复效率、强化山区茶园高优生产效益、强化山区茶园康养生活功能、强化山区茶园“三生”要素耦合,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有效发挥,以有助于发展富有区域特色的山区茶园循环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均山地近8亩.山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复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上长期滥用自然资源等原因,大多数山区水土流失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改变山区面貌,减少水旱灾害,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山区群众奔小康步伐的一项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们湖北是一个多山多水的省份.在丘陵山地所在区域(简称“山区”,下同),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结构复杂多样,生产潜力很大.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山区生产,对于实现全省经济起飞,对于实现全国经济“东靠西移,南北对流”宏图,都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加快山区生产建设步伐,取得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有关战略决策问题,我们仅就近几年实地考察所感,阐述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山地环境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包括海拔>500m的山区、高原及>500m的丘陵,是陆上的“岛屿”,有一定的高程、起伏度和切割度。山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生衍的一种重要环境,在人口膨胀对自然资源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开发山区是不可避免的行为。我国是个多山之国,山地丘陵的面积约650万Km~2,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67.7%,有45%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山区属“老、少、边、穷”区,研究和开发它,对四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重大研究任务和系统工程。它不只是研究自然,也不是只研究社会,而是研究两者“耦合”运动的地理环境巨系统,寻求对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对策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6):F0002-F0002
根据中央和四川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战略部署,山地所党委紧紧围绕“推动山地科学发展,支撑国家山区建设”的主题,坚持做到强化领导责任,准确定位载体,统筹活动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规定动作。至5月底,已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准备、思想动员、学习调研和思想大讨论等几个主要环节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区位于我省西北部,属鄂西山地的一部分。土地面积约三万六千多平方公里。境内山脉广布,峯峦重(?),谷深坡陡,且地处僻远,交通不便。因此在我省农垦史上,开发时间较晚①。解放以前,反动统治对山区人民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更使其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水平极为低下。解放以后特别是“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开展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整个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1975年本区  相似文献   

7.
沿焦枝铁路线以西的湖北山地,是我省自然资源的宝库.这里山岭重叠,峡谷幽深,广大山场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发展林业和特产业的优越条件,生产潜在力很大.按照山区土地资源特点,因土地适宜性而调整农业结构,恢复和重建山区生态平衡,应是振兴山区农业,繁荣山区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仅从土地资源特点、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和经济合理利用方向三个方面,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8.
“山光水尽地瘦人穷”,这是湖北省宜昌县的同志就该县山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果严重而作的总结.一句八字,言简意赅,融自然经济为一体,全面联系山水地人,因果相照,尤为深刻.而一语道破山区的人地关系,辩证思想最为可贵.凡山地占当地土地总面积较大的地区称为山区.我国是多山之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湖北是多山之省,山地占全省面积56%,若加上丘陵共占73%,作为农业自然资源,山是主体.探讨山区人地关系,合乎国情省情.研究山区,振兴中华,富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石灰岩山地是石山地区的主体,采用“封、治、堵、改”的措施、“林、农、牧、工”综合发展是山地农业的基础,理顺了“开发与治疗”的关系,山地农业是治山之本,兴山之路,对于南方峰丛山地区亦有重要的借鉴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西南部山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管理模式的不合理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经营效率低等问题长期占据农业热点问题排行榜,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理论界和政策界已形成基本共识。结合我国农耕用地中山地面积广的特点,特选取了我国西南部典型的山区耕地,并以山地玉米种植为例,探索细碎的山地农业在面对当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浪潮时应采取何种对策,从而实现农户收益增加和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怒江州致贫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怒江州是云南和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山高坡陡,耕地量少质差;80%人口居于海拔大于1 400 m山地,长期处于种粮为主的原始农业状态;人地矛盾加剧,轮歇种植和陡坡垦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长期滞后.本文以翔实的资料、案例对怒江州的贫困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提出以下脱贫对策思路:修建山地干线公路,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山地停止种粮,全面退耕还林还牧;调整产业结构,重建生态环境;建设山区新农村,拓展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开发的严峻挑战。人口爆炸和资源的要求,迫使人们要开发山区;这对我国尤为重要,也是当今国际地学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 1990年在成都“长江流域山地开发与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山地研究会决定于1992年在贵阳召开“山地环境与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委托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进行筹备。此间,我们得到中国地理学会及有关部门和全国同行的热情支持。经  相似文献   

13.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审视山地经济发展,是实现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的融合,解决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的有效手段.首先分析了山地系统结构及其变迁的技术途径,再阐述山地系统结构变迁的驱动力及作用机制,最后根据山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别,划分相应的农业主体功能区,采取山地资源系统开发的技术组合,实现山区优化发展.结合国家有关资源型城市发展、重庆市近年来区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三峡库区治理贯彻实施的大政方针为宏观背景,以三峡库区山地资源系统开发为个案,并将该区域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综合,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再到从抽象到具体对实践的指导,为山地资源系统开发与山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整合,做出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北部丘陵山区,地处我国中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的南缘,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和山多、水多、林多、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等优势.从这一观点出发,本文提出了在山地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林业;在耕地上下功夫,努力搞好粮食生产;在水资源上打算盘,做到综合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等综合利用开发山区的战略方向和主攻目标,为制订区域衣业发展规划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科技下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却不够令人满意。有些报刊对此也有议论。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科技下乡”的方向要坚持;“科技下乡”的方法要改进;“科技下乡”的目标要明确。 一、“科技下乡”的方向要坚持 我省连续3年的“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很受农民欢迎。“科技下乡”顺应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求,促进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一些地区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逐步提高,使农业不断地向着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方向迈进。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安徽农业资源丰富,粮棉油生产优势明显,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农业发展迅速,发展步伐不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发展,对稳定经济全局和改革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元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市,农业总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30%~40%,所占比重相当大,因此发展农业的意义就更重大.众所周知,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对于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但自然资源比  相似文献   

17.
<正> 1 WTO《农业协议》对我国农业的影响1.1国内支持(政府补贴)方面 农业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财政的手段向某种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某些国民提供的转移支付,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主要分为“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就“绿箱补  相似文献   

18.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以柞水县下梁镇为例对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动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表明,地形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山地农业景观空间格局的两个主要因素,人类活动是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农业景观的生态重建必须考虑规范人类活动的性质,程度,本研究可对优化山地农业景观结构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剖析丘陵山区耕地流转障碍因素不仅是破解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研究方法:选取江西省修水县的彭桥村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方法与文献梳理法,剖析丘陵山区耕地流转特征和障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丘陵山区耕地流转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1)丘陵山地耕地流转比例并不高,约为36.92%;2)抑制丘陵山区耕地流转与基础设施落后耕作交通不便、耕地细碎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滞后和农民流转意愿密切相关;3)实现丘陵山区耕地有序流转还应从深化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业设施、构建耕地流转平台和提升生活保障水平。研究结论:研究以丘陵山区耕地流转为研究对象丰富了耕地流转案例。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教导我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浙江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综合性经济区,山区面积大,解决水利问题,对搞好山区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山区水利问题,研究提供山区的引水工具,1972年,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下达了浙农水泵新系列(山区水泵部分)的课题,由温州市工科所、省机科所、新昌第二农机厂、缙云农机厂、开化农机厂、平阳宜山农机厂和温州农机厂等单位组成三结合的“联合设计试验小组”,开展对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