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CR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并且是MCP1-4的受体,而MCP1-4是促炎症反应的化学诱导物。CCR2是炎症单核细胞最早的化学催化受体,在T-细胞、树状突细胞和上皮细胞都有表达,通过与配体衔接,CCR2介导炎症细胞移动和激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趋化因子MCP-1及其受体CCR2是否参与了SE初期的病理过程,应用SE的匹罗卡品模型,检测SE 30min、SE 1h、SE 2h和SE 1d时,MCP-1及其受体CCR2的mRNA在小鼠海马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CP-1及其受体CCR2在小鼠海马组成型表达.与对照组相比,SE 1h时,MCP-1在海马CA1区显著下调(P 0.01);SE 1d时,CCR2在CA3区显著下调(P 0.05).结果说明,MCP-1及其受体CCR2在成年小鼠海马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MCP-1/CCR2的下调与SE初期病理过程相关,可能由于下调导致了它们的神经保护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在A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趋化因子受体CCR5是HIV-1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可作为一种靶向制剂,以防治人类HIV-1感染.目前,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CCR5拮抗剂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以4-氯苄氯、5-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消去、还原及溴化合成了4-溴-2-溴甲基-1-((4-溴苄基)氧)苯(中间体3),以哌啶-4-酮合成了N-烯丙基-N-(4-哌啶基)吡啶甲酰胺(中间体7),通过中间体3和7合成了一种有望用作CCR5拮抗剂的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N-烯丙基-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吡啶甲酰胺,该产物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并对该产物进行了1H NMR、13C NMR、IR及MS表征.  相似文献   

5.
趋化因子受体CCR5是HIV-1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可作为一种靶向制剂,以防治人类HIV-1感染.目前,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CCR5拮抗剂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以5-溴水杨醛、4-氯苄氯为原料,通过消去、还原及溴化合成了4-溴-2-溴甲基-1-((4-氯苄基)氧)苯(中间体3),以1-苄基-4-哌啶酮合成了N-烯丙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通过中间体3、中间体7合成了一种有望用作CCR5拮抗剂的新的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N-烯丙基-N-(1-(5-溴-2-(对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苯甲酰胺,该产物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并对该产物进行了1 H NMR、13C NMR、IR及MS表征.  相似文献   

6.
CCR2是一种单核细胞化学引诱蛋白的受体,在各种疾病感染,发炎,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艾滋病感染的一种共同受体.通过同源模建和1ns限制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了人类CCR2(hCCR2)的一个3D模型,对这个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计算出N末端残基的Cα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平均距离,其结果显示,这个模型的主要功能区位于1MLSTSRSRFIRNT NESGEEVTTFFDYDYGAPCHKFDVKQIG42区域.  相似文献   

7.
人类化学趋化因子受体CCR5是HIV-1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实验表明,CCR5分子的N末端区域对化学趋化因子结合以及HIV病毒入侵起关键作用。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CCR5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胞外结构域进行了1ns高温分子动力学和200ps常温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CCR5的胞外结构域整体上表现为一个包装紧密的球形构象,二硫键Cys20-Cys269对这一构象的形成以及N末端区域的空间取向起关键作用,同时,二硫键的存在使N末端1-19区域定位在胞外结构域的顶部,并增加N末端构象柔性,使其有机会伸展到胞外空间去。根据这一结果和现有的实验证据,提出了HIV-CCR5两步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趋化因子CCR5是HIV-1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通过抑制CCR5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HIV-1的复制进程.miRNA介导的RNA干扰相比经典的siRNA在应用中具有更多的特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可特异有效靶向CCR5的人工miRNA元件.本研究以CCR5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了14个miRNA靶序列,以天然miR-30a为基础骨架通过靶序列区替换构建人工miRNA元件.通过将miRNA表达质粒与携带靶序列区的报告质粒的共转染抑制实验检测不同miRNA的抑制效率,结果显示miCCR-13A具有较好的抑制效率和特异性.进一步将miCCR-13A表达载体转染CCR5阳性的HIV-1受体细胞株TZM-b1,RT-PCR检测显示miCCR-13A可在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同时应用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在miCCR-13A转染细胞相比对照细胞的CCR5蛋白的检测活性明显降低.进一步的研究显示miCCR-13A在细胞中不会影响细胞活性和干扰素效应相关基因osa1和stat1 mRNA水平,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获得的可特异靶向CCR5的人工miRNA元件可为进一步的抗HIV-1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玉米须多糖(Stigma Maydis polysaccharide,SMP)对高糖刺激下大鼠HBZY-1细胞增殖、炎症因子MCP-1、IL-6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高糖加不同浓度SMP组(SMP35组、SMP70组) 4组,以35、70μg/m L两个质量浓度的SMP干预高糖刺激下的大鼠HBZY-1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光吸收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应用RT-qPCR法检测HBZY-1细胞中MCP-1、IL-6 m 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BZY-1细胞中MCP-1、IL-6蛋白表达.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HBZY-1增殖加快(P0.01),MCP-1、IL-6两指标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HG组比较,各质量浓度的SMP均可抑制高糖对大鼠HBZY-1细胞的增殖(P0.01),m RNA和蛋白水平可下调MCP-1、IL-6的表达(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SMP可能通过下调炎症因子MCP-1、IL-6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HBZY-1增殖,从而达到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肿瘤疫苗制备方法尚无法做到将广谱肿瘤抗原通过特定激活性吞噬受体途径递送给抗原呈递细胞,这可能是现有肿瘤疫苗临床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利用化学生物学方法,尝试将激活性吞噬受体的配体与广谱肿瘤抗原连接,为制备肿瘤疫苗提供新的方法.首先,通过非天然糖代谢掺入对培养的小鼠4T1乳腺癌细胞和CT26.WT结直肠癌细胞抗原进行标记,使糖基化肿瘤抗原携带叠氮化的唾液酸,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确定代谢掺入的最优条件参数.其次,利用生物正交反应使肿瘤抗原叠氮修饰位点再进一步共价缀合生物素,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生物素化情况.最后,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原理,将小鼠抗生物素单抗(IgG1亚型,其Fc结构域是IgG1FcR的配体)与生物素化肿瘤抗原交联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Western Blot判断最优交联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唾液酸前体物代谢掺入能高效地使肿瘤细胞发生叠氮化修饰,最佳浓度是2 mmol/L、最佳时间是24 h;通过生物正交反应能使叠氮化肿瘤抗原进一步生物素化;生物素化肿瘤抗原能高效地与抗生物素抗体形成复合物,二者交联的最佳比例(w/w)是20/1(4T1)或25/1(CT26.WT).结果证明,本研究通过化学生物学手段实现了广谱肿瘤抗原与特定吞噬受体的配体的交联,在方法学上为研制新型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趋化因子受体CCR5可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新靶点,以防治人类HIV感染,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CCR5拮抗剂的研究占居主导地位.本文以5-溴水杨醛、4-氯苄氯为原料,通过消去、还原及溴化合成了4-溴-2-溴甲基-1-((4-溴苄基)氧)苯(III),以1-苄基-4-哌啶酮合成了4-甲基-N-丙基-N-(4-哌啶基)苯磺酰胺(IV),通过III、IV合成了一种新的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CCR5拮抗剂N-(5-溴-2-(对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4-甲基-N-丙基-苯磺酰胺,并对该产物进行了1H NMR、13C NMR及MS表征.  相似文献   

12.
toll样受体和nod受体在天然免疫应答中是重要的家族。激发配体促进受体相互作用的精确检测从而导致多重信号的形成和多级信号转导的触发。这个过程能导致促炎因子的上调、细胞凋亡和调控其他免疫防御。最近,在这些受体家族中识别激活配体和配体的分子基础的检测上有重大进展。理解这些过程,对于新的疫苗佐剂的开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炎症反应和潜在的疾病甚至癌症,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ERK5抑制剂XMD8-92对M1型巨噬细胞标志性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脂多糖(质量浓度为1 ng/mL)建立细胞模型,XMD8-92(浓度为2.5μmol/mL)抑制ERK5表达.实验分为空白、模型和模型+抑制剂组,分别应用RT-q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MCP-1、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CP-1和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抑制剂组MCP-1和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细胞生存率升高,加入XMD8-92后细胞生存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XMD8-92对M1型巨噬细胞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MCP-1和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ERK5活化,抑制M1型巨噬细胞标志性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BS)新型药物靶标,应用分子靶向对接技术从痛泻要方化学成分中虚拟筛选具有活性潜力的天然小分子.创建了包含239种化合物的痛泻要方活性成分数据库,以色氨酸羟化酶1(TPH1),5-羟色胺跨膜转运蛋白(SE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CRFR1)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为对象,采用配体库构建、受体蛋白准备、对接位点研究、对接参数设定、分子对接批量打分、结合模式分析、相互作用分析、药效团分析的虚拟筛选流程.结果显示,123种天然成分显示了良好的配体-受体结合作用潜力,呈现"单靶点,多配体"的特征; Paeoniflorin、Deltoin、Naringin和β-Vatirenene等天然成分具有"单配体,多靶点"的潜力. 4-O-methyl-paeoniflorin、iso-Paeoniflorin和Gallotannin; iso-Benzoylpaeoniflorin、iso-Paeoniflorin和Benzoylpaeoniflorin; Paeoniflorin、Albiflorin R1和Albiflorin; Deltoin、Galloylpaeoniflorin、Galloylpaeoniflorine和Benzoylpaeoniflorin等13个化合物为最具潜力天然成分.药效团模型分析揭示,TPH1配体包含了2个氢键受体和3个氢键给体,SERT配体包含4个氢键受体、2个氢键给体和1个疏水中心; CRFR1配体包含1个氢键受体、2个氢键给体和1个疏水中心,TRPV1配体包含3个氢键受体和1个疏水中心.本研究为IBS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候选化合物,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痛泻要方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vMIP)是来源于人疱疹病毒8K4基因的重组蛋白。它同源于人MIP-1α,具有广谱结合人趋化因子受体,如CCR5、CXCR4、CCR8等,但不激活HIV共受体,即可作为受体的封闭剂。  相似文献   

16.
核受体Nur77(也称TR3)是立早基因NR4A1编码的产物,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自噬、炎症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Nur77不仅作为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还能作为不依赖于转录的调节因子,通过蛋白相互作用以及改变亚细胞定位的方式发挥作用.Nur77的配体至今尚未在生物体内发现,因此它被称为孤儿核受体.然而,近年的研究已发现数个靶向Nur77并调控其功能的小分子药物.本文重点综述Nur77的多功能性、其体外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筛选及其靶向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T 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细胞免疫、免疫调节等功能。然而, T 细胞的过度激活会导致疾病(如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发生, 抑制T 细胞的过度激活是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T 细胞抑制性受体可通过与其配体结合调控T 细胞增殖或功能发挥, 并在过敏性疾病、移植排斥等治疗中作为治疗靶点。因此, 进一步解析T 细胞抑制性受体的三维结构、配体-受体复合物组分及其下信游号通路将有助于免疫治疗的发展。本综述总结了GITR、CTLA-4、BTLA、PD-1、LAIR-1、TIM-3、TIGIT 等T 细胞抑制性受体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其配体结合后对T 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以及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精确地预测配体和受体间的结合自由能是计算化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首先,从未知受体三维结构和已知受体三维结构2个角度出发,评述计算配体和受体间结合自由能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分析计算结合自由能过程中长期存在问题与挑战,包括势能函数模型和溶剂化模型的合理建立,配体与受体结合过程中平动熵、转动熵、构型熵变化的精确计算;最后,研究应用ABEEM/MM力场结合GBSA和LIECE方法进行结合自由能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负调控因子,它可与CD28竞争跟B7分子的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2(Programmed Death Ligand-2,PD-L2)可以和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结合,产生的信号可以抑制TCR(T Cell Receptor)介导的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为了得到一种新型的高效免疫负调控蛋白,从人基因组中克隆了CTLA-4和PD-L2胞外区,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其融合表达和纯化.ConA转化实验表明,PD-L2/CTLA-4融合蛋白能显著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9%.相比于CTLA-4和PD-L2分子单独使用,抑制率分别提高了23%和10%,混合淋巴实验抑制率达71%,提示其具有免疫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0.
肝脏中Kupffer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肝脏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发现清除肝脏中的Kupffer细胞能有效地改善由高脂饮食所诱导的脂肪肝症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Kupffer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CL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在脂肪肝模型小鼠肝脏中CCL4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利用CCL4重组蛋白体外处理,发现CCL4能诱导肝内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CCL4受体的抑制剂Maraviroc能拮抗CCL4对肝细胞中脂质合成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综上结果可知,Kupffer细胞分泌的CCL4可通过CCR5信号通路诱导肝细胞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