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范辉  袁雨晴 《遵义科技》2002,30(2):24-25
遵油一号属中熟高产的双低杂多优质油菜品种,为探索其丰产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出高产潜力,完善油菜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遵油一号在中海拔(850m)左右肥力中等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7000株/667m^2,并且适宜于宽行窄株栽培,有利于通风透光,建议在我市海拔600-1000m地区较适宜种植密度5000-7000株/667m^2,上等肥力田块采用下限密度,下等肥力田块密度采用上限。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优化川西南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通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农家肥(X2)、复合肥(X3)、种薯大小(X4)做决策变量,分别以单株产量、株高、单位面积产量作目标函数,建立各因素与目标函数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凉薯97马铃薯原种扩繁优化模式。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凉薯97单株产量的影响为:复合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农家肥;对株高的影响为:农家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复合肥;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为:种植密度>复合肥>种薯大小>农家肥。(2)试验获得了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05.6 kg/667 m2 和最高单株产量0.55 kg/株。通过模拟寻优获得最高的单株产量0.62 kg/株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100 g;获得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89.78kg/667 m2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5 5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80 g。  相似文献   

3.
采用五水平有重复的最优回归设计,选取种植密度、缩节胺用量和打顶时间等可调控因子进行杂交棉的栽培技术研究,以探索影响杂交棉丰产栽培的关键因子及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对籽棉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打顶时间>种植密度>缩节胺用量;杂交棉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X1≤1.48万株/667m2)、适宜的化控量(X2≤8.3g/667m2)和打顶日期的延后(X3≥ 7月7日),籽棉产量出现300kg/667m2以上的几率增加;过大的种植密度(X1≥1.72万株/667m2)、缩节胺化控超量(X2>16.7g/667m2)和过早的打顶时间(X3≤6月25日),高产的几率较小(Y≤200kg/667m2).在2007年特殊气候条件下,当种植密度在0.60~0.84万株/667m2,缩节胺化控量为7.2g/667m2,打顶时间在7月10号时,杂交棉七杂五可获得345.70±0.53kg/667m2最高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紫苏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每667 m29 400株、4 700株、3 800株、3 500株、2 800株、2 300株的密度进行紫苏栽培,分别测定产量,对紫苏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35.33,190.62,173.75,164.62和116.10 kg.考虑农事操作方便与栽种效率,紫苏最佳种植密度为每667 m24 700株.合理密植有利于高产.研究结果为紫苏产业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通蓖7号、通蓖9号两品种进行了5个种植密度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两品种667m2产量及全株籽粒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先增加后减小,且呈抛物线变化;通过各自的回归方程得出通蓖7号、通蓖9号667m2最高产量时的密度分别为1594、1588株/667m2;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两品种籽粒含油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荞麦不同播种密度8万株/667 m~2、16万株/667 m~2、24万株/667 m~2对杂草控制的试验研究,收获时对荞麦的生物性状进行调查,并对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提出荞麦密度在16万株/667 m~2左右能达到既控制杂草又保证植株健壮、产量增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我县海拔600--800m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杂选l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667m^2栽6000—7000株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2.0—181.2kg/667m^2。  相似文献   

8.
陈梅 《遵义科技》2006,34(2):24-25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稻田免耕栽培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贵杂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余庆县海拔600m地区,免耕移栽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栽6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为169.3kg/667m^2。  相似文献   

9.
黄菠萝苗木密度决定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密度为70~100株/m2时最好,其H:D比均匀,生物量也大.大棚内培育120d左右的黄菠萝容器苗有很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表明:高油玉米密度为4500株/667m2时,产量高;而普通玉米密度为5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叶面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生物产量表现为高油玉米大于普通玉米;经济产量表现为普通玉米大于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从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优质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建优G2,在我市经过五造多点试种,表现株叶型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一般每667m2产量在550kg,高的产量达每667m2产量650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宜于川西南高海拔山区马铃薯肥料施用及种植密度的优化种植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N、P、K肥及种植密度对"西芋3号"产量、主茎数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因子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的重要程度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钾肥;对主茎数的影响重要程度为:氮肥种植密度磷肥钾肥;对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钾肥氮肥磷肥种植密度。产量大于2 000 kg/667 m~2、净光合速率大于16μmol/(m~2·s)及主茎数在3~6个/穴的试验方案共计39套。[结论]高产栽培应合理控密控氮,施足磷肥,增施钾肥。马铃薯"西芋3号"最适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4 317~4 529株/667 m~2、N施用量6.39~7.52 kg/667 m~2、P_2O_5施用量5.00~5.83 kg/667 m~2、K_2O施用量24.94~28.6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3.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佳辐占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过20多年的研究,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选育出大粒(千粒重30 g)优质、高产、稳产、抗病虫、适应性广的早籼稻新品种佳辐占.其品质基本上达到了部颁一级优质食用米标准,千粒重、长宽比、垩白度都是当前国内优质早籼稻品种中最好的品种之一.产量水平400~450kg/667m2,高产的超过500kg/667 m2.广西、江西、广东等省、区已引种成功.2003~2004年在福建省推广11.4×104hm2,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长期存在的大粒不优质,早籼稻难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等难题.  相似文献   

14.
杨波  刘起  郭克明 《汉中科技》2009,(6):27-27,20
介绍了草莓大棚栽培高产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质品种、培育壮苗,做好选地、施把、作畦,适时栽植,搭建拱棚,覆盖微膜,加强定植管理,控制温湿度,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及时摘收,妥善包装运输。  相似文献   

15.
黄菠萝苗木密度决定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密度为70~10株/m^2时最好,其H:D比均匀,生物量也大.大棚内培育120d左右的黄菠萝容器苗有很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高密度栽培试验,得出棉花在21~24万株/hm^ 2密度范围内保留10台果枝,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当密度达到30万株/hm^ 2时,产量反而降低.棉花高密度栽培优势在于合理增加密度,来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以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给有机粳稻栽培中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开展农家肥(腐熟的人畜粪)施用技术研究。以高原粳稻楚粳28号为试验品种,采用盆钵种植,设置两个变量因子,即3种施肥量(100g/钵、200g/钵、300g/钵)和4种施肥方式,设施用复合肥料(颚中复合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研究对高原粳稻的穗部性状、产量、收获指数和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农家肥施用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增加到4500kg/667m2时,其有效穗、实粒数、着粒密度、产量等方面都达到最优并且超过了施用复合肥料的穗部性状和产量,并能提高稻株对土壤中N的利用率;不同施肥方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大田生产上建议农家肥的施用量为4500kg/667m2左右,施肥方式可根据农家肥积存的速度、劳动力的多少和田间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种植密度对中麦30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450,600和750万株·hm-2,研究种植密度对中麦30总茎数动态、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60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植密度,但不同种植密度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无显著变化,说明种植密度主要通过影响单位面积穗数而影响籽粒产量。3个种植密度下,中麦30成熟期群体干物质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和对籽粒氮素积累贡献率及籽粒蛋白质量分数以60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最大。3个种植密度相比较,中麦30在冀东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在该密度下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能实现高产目标,并通过促进氮素的积累和转运实现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的优质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含小单孢菌有机肥料在青菜生产上的肥效,在华北平原平行异地两处进行实验.供试作物为青菜(品种上海青);供试有机肥料为小单孢菌有机肥料,其营养成分有机质≥45%、有效养分(N+P2O5+K2O)≥5%.常规施肥为667 m2底施复合肥50 kg,加尿素15 kg.试验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设两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试验组为常规施肥加667 m2底施小单孢菌有机肥料20 kg;对照组为常规施肥.结果表明,小单孢菌有机肥料能提高青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单株重.露地平均每667 m2增产73.7 kg,增产5.3%,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棚平均每667 m2增产300 kg,增产10.1%,统计分析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点的影响,2014年于新疆兵团第四师71团6连试验地种植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登海618(DH618)和KWS1568,设置了15000株/hm2(D1)、60000株/hm2(D2)、120000株/hm2(D3)、180000株/hm2(D4)4个密度水平,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玉米叶片叶面积空间分布特点、单株玉米叶面积最大值及其所在的叶位、产量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空间垂直分布呈单峰曲线,在植株的基部和顶端叶面积较小,中部叶面积较大;不同密度条件下,中部叶片叶面积较其他部位变化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垂直分布越来越紧凑;随着密度的增加,3个春玉米品种DH618、KWS1568和XY335的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D3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因此,合理密植通过调控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使得冠层获得最适的空间结构从而产生最多的光合产物,可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