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连续脉冲微反应技术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甲烷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指出甲烷二氧化碳反应首先是甲烷逐步脱氢至碳并生成吸附态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解吸;然后二氧化碳消炭生成吸附态的CO(ad),CO(ad)从催化剂表面解吸成为气态CO,其中未及时消除的碳失活并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上。结果表明CH4CH3+H是反应的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2.
徐占林 《松辽学刊》2003,24(1):20-23
本文通过脉冲反应,在还原态六铝酸镧LaNiAl11O19催化剂表面,考察了CH4和CO2的活化及CO2重整过程,提出了甲烷CO2重整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在还原态六铝酸镧LaNiAl11O19催化剂上,Ni^0是CH4和CO2活化解离的活性中心。在CO2重整过程中,六铝酸镧LaNiAl11O19对甲烷裂解积炭和二氧化碳消炭反应都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二氧化碳的消炭作用促进了甲烷的活化裂解,同时甲烷裂解积炭提高了二氧化碳消炭及活化解离生成CO,两个反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甲烷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稀土助剂抗积炭性能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微型反应色谱装置研究了Ni-2,Ni-2-Ce,Ni-2-Ce-Mg催化剂剂CH4脱氢和CO2消炭反应,结果表明,CeO2能够抑制甲烷脱氢积炭反应,增加催化剂表面炭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转化反应的热力学特性,计算了反应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Ni/Al2O3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转化反应的的热力学特性,计算了反应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Ni/Al2O3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制备了以Ni为活性组分六铝酸盐复合金属氧化物BaNiAl11O19-δ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把过渡金属活性组分Ni镶嵌在晶体的晶格中形成的高温稳定的复合金属物催化剂,催化性能稳定,活性高,750℃反应条件下2h反应物CH4和CO2转化率分别为92.70%和93.14%,合成气H2和CO收率分别达91.94%和92.92%。  相似文献   

7.
六铝酸盐CaNiAl11O19—δ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温焙烧硝酸盐分解法,以Ni为活性组分制备磁铅石型六铝酸盐复合氧化物CaNiAl11O19-δ催化剂,并用XRD,XPS,TPR和TGA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六铝酸盐CaNiAl11O19-δ对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制合成气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780℃连续反应18h,CH4和CO2转化率分别保持在93.4%和91.2%以上,催化剂积炭量仅为1.618%,没有发现高温  相似文献   

8.
甲烷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稀土助剂抗积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脉冲微型反应色谱装置研究了Ni-2,Ni-2-Ce,Ni-2-Ce-Mg催化剂CH4脱氢和CO2消炭反应,结果表明:CeO2能够抑制甲烷脱氢积炭反应,增加催化剂表面炭的活性,同时提高CO2的消炭能力.XRD研究表明,加入CeO2和MgO助剂后,能够提高Ni的分散度,从而使Ni-2-Ce-Mg具有高活性、选择性而且具有很高的抗积炭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脉冲微型反应色谱装置,选择性能优异的Ni-2-Ce-Mg催化剂研究了甲烷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反应过程中甲烷脱氢和一氧化碳歧化两个主要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甲烷脱氢反应积炭比一氧化碳歧化积炭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0.
Ni/α—Al2O3上CH4/CO2重整制取合成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对Ni/α-Al2O3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一定CH4/CO2配比下,考察了镍负载量、助剂及助剂添加量对催化活性和积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KI(PHx)方法和真空红外技术研究了化学计量式为ABO3的钙钦矿型完全氧化催化剂—La0.35Sr0.65Co(1-x)CuxO3上的表面过剩氧量和活性氧物种,实验得到的表面氧氧化能力分布曲线证明,只有具备高氧化能力的氧种才能参与反应。对其红外吸收谱的解析表明,可能的表面活性氧种是、及晶格氧。根据CO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活性评价数据,并与相应条件下该催化剂的X光衍射图谱相关联,探讨了催化剂的活性物相是以正交钙钛矿为主的混合物相,这种物相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能有效调变B位活性组分元素的氧化价态,对提高催化功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35Sr0.65Co0.7Cu0.3O3上CO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常压及160~200℃温度范围内,CO氧化反应速率对一氧化碳与氧分压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51和0.17;反应表现活化能为62.0kJ·mol-1。并且对该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从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分布方式和反应性能角度出发做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钙钛矿型氧化物La0.35Sr0.65Co0.7Cu0.3O3催化CO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35Sr0.65Cu0.7Cu0.3O3上CO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常压及160-200℃温度范围内,CO氧化反应速度对一氧化碳与氧分压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51和0.17;反应表现活化能为62.0kJ.mol^-1。并且对该催化剂上OC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从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分布方式和反应性能角度出发做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赵丽娜 《松辽学刊》2005,26(3):37-39
对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的热力学可行性、反应催化剂的研究以及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热力学方法在理论上研究了甲烷、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制甲醇合成气(氢碳比R=2)反应的特性。计算了体系中存在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研究了不同含量二氧化碳、氧、水蒸气对CH4转化率、反应的平衡组成以及对合成气氢碳比(R)的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适合于制甲醇合成气反应原料的最佳含量(甲烷为1mol);氧为0.3mol;二氧化碳为0.1mol;水蒸气为0.7 ̄1.1mol最佳操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KI(pHx)方法和真空红外技术研究了化学计量式的ABO3的钙钛矿型完全氧化催化剂--La0.35Sr0.65Co(1-x)CuxO3上的表达过剩氧量和活性氧物种,实验得到的表面氧氧化能力分布曲线证明,只有具备高氧化能力的Os氧种才能参与反应。对其红外吸收谱的解析表明,可能的表面活性氧种是O2、O2及晶格氧。根据CO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活性评价数据,并与相应条件下该催化 X光衍射图谱相关联,探讨了  相似文献   

17.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PR、XRD、SEM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Ni/Al2O3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甲烷部分氧化活性,还原性能,相组成及镍的分解度。结果表明低温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易还原的特点。而高温焙烧的催化剂,由于活性组分Ni与Al2O3载体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使催化剂表面几乎全部形成了难以还原的NiAl2O4尖晶石,对于低温高空速甲烷部分氧化反应,Ni-900活性优于其他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TPR、XRD、SEM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Ni/Al2O3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甲烷部分氧化活性、还原性能、相组成及镍的分散度。结果表明低温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易还原的特点而高温焙烧的催化剂,由于活性组分Ni与Al2O2载体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使催化剂表面几乎全部形成了难以还原的NiAl2O4尖晶石。对于低温高空速甲烷部分氧化反应,Ni-900活性优于其他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9.
钯/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甲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以不同方法制备的钯/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纯二氧化钛胶体催化剂,在实验室模拟太阳光,固定二氧化碳为甲酸的初步研究,证明太阳光催化能将CO2这一大气污染废气转化为有用物质,并对最优催化剂的选择以及光地化还原反应体系的建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浸渍法和并流共沉淀法制备含Ni量不同的Ni/ZrO2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在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高Ni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较温和的条件(T=573K,P=0.1MPa,GHSV=12000h^-1)下,C02的转化率达99.7%,CH4的选择性达100%,Ni与ZrO2的相互作用对催化活性有很强的影响,Ni的含量和CO2吸附程度决定了甲烷化反应活性,催化剂作用下活化能的大小与活性变化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