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光学涡旋点阵与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涡旋光干涉特性测量物体离面位移的新方法.利用三束光干涉产生光涡旋点阵作为物光,模拟了物体变形前后与平面波干涉的图样.推导得出光流场运动矢量场与干涉图样条纹频率、变形相位场之间的关系.模拟计算得到的三维位移相位场与理论值相吻合.模拟结果表明,光学涡旋点阵用于物体变形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灵敏度,为相位测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物体的变形场进行定量测量.通过偏转参考物体法,实现散斑离面位移场的空间载波调制;结合傅里叶变换法解调,仅需一或两幅条纹图就可得出全场离面位移分布.理论分析与典型实验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散斑干涉计量的特点,结合相移相位测量技术,提出利用物体本身变化产生的相位变化来实现散斑干涉计量中相位的测量方法,从而得到不同时刻物体的相位变化.通过对计算机模拟漫射体产生离面倾斜的时变散斑图,计算其均方根误差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的测量物体面内和离面位移场的电子散斑检测技术.和传统的采用渥拉斯顿(Wollaston)棱镜的散斑检测技术相比,该技术的改进不仅仅从产生机制上增加了干涉光束的光强度及干涉条纹的清晰度,更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实验成本的增加.另外,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剖析了该技术的原理以及实现过程,更进行了典型实验,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曝光散斑照相法对物体进行平面内微小位移的测量,用付里叶光学技术使该散斑相片产生杨氏条纹,利用计算机对杨氏条纹进行了自动分析与处理,采用Radom变换的一维付里叶变换求得该物体在二维频域中的位移场分布的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传统的电测法测量材料变形非常广泛,但在测量应力集中现象时,则显得力不从心。而数字散斑方法直接对物体变形前、后的两幅散斑图像进行相关运算处理,以提取散斑图中所携带的变形信息,能很好地反映应力集中场区的应变变化。对本科生开展利用数字散斑方法测量应力集中问题的实验专题,并和传统的电测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掌握这种全场、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体会该方法的优越性和便捷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力集中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曝光散斑照相法对物体进行平面内微小位移的测量,用付里叶光学技术使该散斑相片产生杨氏条纹,利用计算机对杨氏条纹进行了自动分析与处理,采用Radom变换的一维付里叶变换求得该物体在二维频域中的位移场分布的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字散斑自相关技术的微位移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散斑照相实验,得到粗糙表面在激光照射下的散斑场,移动粗糙表面,记录位移前后的散斑图像,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分析散斑图像,即可确定粗糙表面的位移。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测量带有粗糙表面物体的微小位移,精度可达微米级。  相似文献   

9.
光束经过光阑后产生衍射图样,通过分析衍射图样可得到光阑的形状和尺寸等信息.当光束的传输路径中存在散射介质,散射介质的随机散射效应将导致光场变为随机的散斑场,无法直接从中获取光阑的信息.本文基于强度相关理论,实现了通过散斑场对光阑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光阑轮廓信息.散斑重构的光强分布图的像素间距与实际物体的物理间距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能够利用重构图像对目标光阑进行定量测量,本实验散斑重构图像的最高分辨率为396.8μm/lp.  相似文献   

10.
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高温条件下物体面内位移场进行快速、高精度测量.采用532 nm面阵激光作为照明光源配合532 nm窄带滤波与可调式衰减片组成的光学处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高温情况下成像难题.介绍了人工散斑的制作方法,采用耐1000℃高温的高温墨作为散斑的制作原料,制作了可在1000℃高温情况下清晰的利于图像相关计算的散斑图.搭建了高温条件下物体面内位移的检测系统,分别做了常温下亮度不同的千分尺移动位移检测实验和喷灯对钢板持续局部加热到1000℃热变形场的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本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计算精度高以及便于实现的优点,可用于常温及高温条件下物体位移或变形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变形监测的过程中,两期变形点坐标值的差异并不一定反映点位的变动,它也可能是测量误差引起的;为探明这些差异主要是误差干扰还是变形造成的位移,需要进行位移量显著性检验;文章在误差椭圆法进行点位变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误差椭球法进行点位位移量显著性分析,该方法适用于三维坐标变形分析的问题,并用一组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将SulstowiczA.假说引入预计地表静态位移变形式中,提出了预计地表剩余位移变形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YLH-8预计程序,给出了该程序对实例的处理方法及由图形数据差值法得出的剩余位移变形等值线分析图。  相似文献   

13.
A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of interframe displacement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online monitoring the shape dimensions of both the deformation zone and its adjacent zone by machine vision, the initial and terminative positions of deformation were dynamically identified during dieless drawing, and the global monitoring and online closed-loop control of the deformation zone were achieved. The dieless drawing process was systematically carried out on NiTi shape memory alloy wires. It is shown that th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of interframe displacement can track the axial displacement of the wires, but this cannot be achieved by traditional machine vision. The initial and terminative positions of deformation can be accurately identified by this method. The proposed rectifying control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wire diameter fluctuation during dieless drawing, that i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wire diameter fluctuation could be decreased from 0.30 to 0.08 mm after three passes of dieless drawing, indicating that the control system has a good rectify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14.
船舶与海洋平台碰撞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船舶与海洋平台碰撞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首先研究了平台圆管构件的局部凹陷特性,推导了一个带凹陷损伤的圆管截面的屈服条件,以考虑局部凹陷损伤造成的构件承载能力的减弱.采用塑性节点法结合大位移分析理论,综合考虑构件的局部凹陷变形、构件整体变形以及平台结构的总体变形,对船与平台组成的碰撞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响应作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得到了碰撞过程中平台结构变形、损伤和碰撞力等响应信息.最后,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供应船与导管架平台碰撞的计算例子.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投影栅线的全场非接触测量振动或者连续变形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利用高速摄像机采集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投影栅线图.加窗傅里叶变换由于可进行局部分析和更好地抑制噪声,被用来提取单幅栅线图的相位.经过对序列投影栅线图在空间域上的处理,得到包含位移信息的三维复相位矩阵.再通过加窗傅里叶脊对位移在时间域上的分析,进一步提取出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布.连续振动悬臂梁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动态投影栅线结合加窗傅里叶分析能够得到动态变形物体上每个点的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布,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际铝土矿露天开采边坡工程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边坡深部位移监测,结合数值计算技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反映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实际状态.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合理的位移监测方案对边坡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评价具有指导作用,能得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趋势,工程监测、数值计算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可为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下管线位移,基于两阶段法,首先给出了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自由土体位移的计算方法,然后结合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建立了受土体卸载附加变形影响的地下管线竖向和水平方向位移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出地下管线位移。将此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其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两阶段法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本方法可用于分析管线埋深、管线距离、地基土性质等因素对管线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造软基边坡概化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土工织物在不同软基深度下边坡中的加固效果,主要将整体安全系数、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工织物加筋法,可明显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限制侧向变形.当软基厚度较薄时,土工布的铺设可大大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但是位移的减小程度不明显;对于软基厚度较大,加固效果与软基厚度较薄时恰好相反;而且,多层土工织物的铺设对于边坡稳定性的提高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基准传递原理为基础并结合桥梁挠度变形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在梁体上布设连续连杆的挠度测试的新方法。为验证该方法,进行了一个空心板梁在温度及动载作用下的挠度测试试验,试验过程中测试了连杆中部与梁体的相对位移时程曲线,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加汉明窗的滤波得到了温度效应产生的梁体各测点的挠度变化值。结果表明依据基准传递原理进行桥梁挠度测试可以精确地同时对静、动态挠度进行测试,并能很方便的对单因素作用下的挠度进行分离,从而为桥梁的安全性评价和挠度长期健康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