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五四"诗人刘大白的作品表现出了浓郁的古典情韵,他对旧体诗词既有否定又有明显的继承:形式上借鉴古代歌谣和旧体诗词,推陈出新;诗中多采用传统意象,情调婉约,在现代新诗中别具一种悠然的情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究旧体诗词音乐性的实验方法:用录音机记录旧体诗词普通话和广州话的朗诵和广州话的声调,用光线示波器将录音机记录绘成示波图。从示波图确定旧体诗词的节奏和广州话声调的调型。从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知:由于旧体诗词有一定的格律,因而使旧体诗词节奏有一定的形式,朗诵时能给人以既多样又统一的节奏感。本文对律诗的声律节奏和意义节奏作了比较。提出了在声律节奏和意义节奏存在矛盾的情况下,朗读时处理的原则。本文给出了广州话九声调的调型。本文利用普通话和广州话各声调的调型,解释旧体诗词格律对朗读时音高变化所起的作用。本文还说明了旧体诗词押韵对旧体诗词音乐性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关民国广州地区旧体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诗人诗作的个案研究,这方面主要集中在名家大家之作。二是诗人词人的群体研究,数量不多,从文献整理和文学研究上都还有许多可开拓的空间。三是诗词理论研究,这方面更受关注,研究成果显著。四是文学史论中的诗词研究,比较零散,尚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4.
诗海激荡爱国情──中国历代爱国主义诗词概览金辉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纵横上万里的壮丽锦绣河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词家,赤县神州是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旧体诗词中,有许许多多洋溢着爱国主义情...  相似文献   

5.
诗词比兴,借景譬事,因景言情。诗人常通过事物形象以言志、抒情。事物形象为诗情画意之所附。故英译诗词之难,首在再现形象。如何再现(?)见仁见智。其间得失,虽多无伤大雅,亦常毫厘千里,于此不可不慎。对形象之变通,增益,诗眼或凝炼词语蕴含形象之显现,形象再现与风格之统一等,尤宜留心。(一)诗词中之形象已非单纯客观事物。其取含,则景为情谋,凝聚着诗人情思与联想;其相  相似文献   

6.
旧体诗词创作要健康发展,重点需要解决的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的问题,是诗词的人文品格与价值理性的问题。诗所以为诗",发乎情"且须"依乎咏"。旧体诗词创作要走出一片艳阳天,需要有对于诗歌本身的责任感,以及因人文关怀而激生的人性悯情。  相似文献   

7.
茅盾除了旧体诗词,只写过一首《留别》的新诗。严格地讲,他并不是一位诗人;但作为一位理论家,他对诗学却谈过不少意见。然而遗憾的是,迄今尚无人清理这份遗产。今天看来,他对诗史变化的探讨、对诗歌审美本质的阐述、对诗人及诗歌思维的看法,都不失其理论意义,并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作出过理论指导的贡献。本文试图涉足这一课题,冀就教于专家学人。  相似文献   

8.
石英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3):139-140
当前,中国旧体诗词(或曰古体诗词)有明显“复兴”趋势。据有人统计,经常创写旧体诗词的作者至少有百万之众。总的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当然在如何评价新诗“主体”写旧体诗的地位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9.
2016年3月5日至7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18)"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阶段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内多所高校专家教授等60多人。大家围绕包括民国词在内的"民国旧体文学与文化"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专家先后对以首席专家曹辛华教授所主编的《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丛书、《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续编》丛书(为其重大项目的相关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民国旧体文学研究》创刊问题、"民国旧体文学与文化"数据库建设问题进行了座谈。会议进行过程中,还举行了对河南文艺出版社、采薇阁书店等捐赠民国文献图书的授奖仪式。  相似文献   

10.
林庚白是民国期间写作旧体诗词的重要诗人。我们大致可以上世纪90年代为界,把林庚白研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为林庚白研究的奠基期,后一时期为林庚白研究的拓展期。其研究主要从生平事迹的整理和作品研究两个方面展开。我们要继续做好林庚白的作品辑佚、生平事迹、作品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顾随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一生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戏曲的教学与研究,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与戏曲。精于旧学且擅长填词谱曲的顾随,表面上更像是一位旧式学人,实际上却和新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顾随的旧体诗词写作和古典文学研究,背后都有新文学的立场和精神的底色。整体来看,顾随与新文学的关系可谓貌离神合,即使将其视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的传人,恐怕亦不为过。  相似文献   

12.
钱理群一生都在与鲁迅对话,与鲁迅不同时期的两次生命相遇,使他由理解、研究鲁迅转向感觉鲁迅,追求一种更为自由的叙述风格;对鲁迅平民化一面的关注,还原了一个普通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论诗     
毛泽东具有极为广博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素养.他对古典诗词美学理论作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多方面的阐发,其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旧体诗词乃至新诗的创作.他一生读诗、写诗、评诗,其理论和实践成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许多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形成了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耀眼群体。毛泽东是这一群体的核心和领袖。他们以诗感时言志,以诗纪事写实,以诗唱和赠答。这些诗词"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笔下情韵风骨俱现,反映了新中国开天劈地第一代风流人物的情志意绪,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丽画卷。它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结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瑰宝,是我党我军和我国革命及建设的珍贵文献资料,其思想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永存。  相似文献   

15.
旧体诗词定格的无法突破与语言发展使其定格的必须突破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寻求新的途径——促进新旧诗的双相运动。这种双相运动、就是既要以旧体诗词的音韵、声律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美为基点,又要以新诗的形式活泼、表现自由、具有时代气息,能体现时代的新思想、新事物、新知识、新语汇为起点,双相向心的方向发展,最终出现一个支汇点,产生出一种或几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诗体。这种新诗体的诞生,将是中华诗词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丰碑。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这首诗里一开头就写道:“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高度地概括了陈毅同志本身的最突出的特点,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中外闻名的诗人。一九六二年,臧克家发表《陈毅同志的诗词》一文,其中也说:陈毅同志“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元帅原来是诗人啊。”“将军——诗人”,正是理解陈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诗词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大门,看清楚他这一时期诗词的特点。首先,由于他是“将军——诗人”,  相似文献   

17.
《文山先生全集》收录诗词九二六首。这是诗人平生遭遇和思想性情的真实写照。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别具一格的典型化方法,鲜明地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突出地表现了这一形象的个性特征及其典型意义。(一)一部自传体史诗文天祥的诗歌所抒写的是作者的自我性情,所刻画的是作者的自我形象,几乎每一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除此之外,还塑造了好几个妇女的形象。在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就有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虽也有涉及婚姻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但主要在于揭示封建社会中严重地存在着的妇女问题。所谓妇女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笔者写此文的目的,是探讨一下鲁迅塑造这些妇女形象,向我们提供了哪些有关妇女问题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文军 《科技信息》2010,(27):317-317
古诗词鉴赏,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其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然后要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用心体悟诗词所蕴含的感情,与诗人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不但起着思想教化养育人心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语言的、文化的、文学传统的原因。中国古典诗词在人称指示、形象意境、主题情调几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朦胧美”。英译中国古典诗词重在传达原诗之“意”。诗词的朦胧要求我们在翻译时要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其隐含或潜在的意思。诗词的“达诂”。译者要利用语篇、背景和常识性的知识以及借助“想象”去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