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刘公岛水域内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年11月至1991年8月间调查资料,提出刘公岛水域内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指出此分布与该水域温度和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稍低,夏季最低。年变幅为0.21 ̄2.45mg/m^3,年平均值为1.02mg/m^3。初级生产力以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略低,冬季最低,年变幅为33.40 ̄512.72mg·c/m^2·d,年平均值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a^F(b^m+c^m)+1/b^F(c^m+a^m)1/c^F(a^m+b^m)≥3/2做了元数和指数推广,获得了一些新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3.
虾池生态系浮游生物亚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TELLAII建立虾池生态系浮游生物亚模型,模拟虾池生态系中浮游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生物量变化。模型中的生物状态变量是浮游植物的浮游动物,表达为能量单位kJ/m^2。,光和温度为强制函数,该模型模拟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和DIP在6月份到9月份4个月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4.
求解货郎担问题的几何算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求解货郎担问题的一种几何算法,它的时间复性为:O(n^3/m)次比较,O(n^2)次求距离运算与O(n^3/m^3)次加法运算,其中n,m分别为点集的点数和凸包顶点数。  相似文献   

5.
对虾养池塘富营养化程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1992年5-9月对晋江对虾养殖垦区池Chla,COD,DIN,DIP和初产量等富营养参数的调查结果,这些参数的量值在养殖期间逐渐上升,夏季Chla平均含量为22.2mg/m^3,初级产量达到2254mg/m^3.d.8大份大部分虾池COD值约为海区的3倍,营养盐含量在养殖期间也有变化,无机N平均值为14.8μmol/L,养殖后期的NH^+4/ΣN比率大高于早期,调查结果表明,虾池是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6.
低功率密度微波辐射对人细胞的非热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3,5和7mW/cm^2的微波照射人精子1h,发现3mW/cm^2和7mW/cm^2的微波对人精子的活动度、存活率、畸形率和穿卵率没有任何影响,而5mW/cm^2的微波对从精子的活动度、存活率、畸形率及其穿卵率有显著的影响。实现表明,微波的非热效应不仅存在,且在5mW/cm^2附近有明显的功率密度窗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连金州小黑山植被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金州小黑山地区自然植被有森林、灌丛,灌草丛三种类型,包括22种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森林群落涵养水源能力以麻栎林、蒙古栋林,辽东栎林较高,其群落总蓄水量分别为1091.5m^3/ha,1050.9m^3/ha和1001.1m^3/ha。  相似文献   

8.
用1.06μm的光泵浦国产Er^3+/Yb^3+双掺光纤的超 光实验,测量到μW量级的1.55μm超荧光,证明实现了Yb^3+→Er^3+的能量转移,为用国产Er^3+/Yb^3+双掺光纤研制光纤功率放大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风和台湾暖流引起东海沿岸上升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三维数值模型,首先计算了夏季风和台湾暖泫引起的东海沿岸上升流,结果表明,风和台湾暖流的作用都可产生顺岸呈带状分布的上升流,风生上升流在20m至30m水层速度较大,其值一般为1.0×10^-3cm/s;而台湾暖流形成的上升流则在30m以下速度较大,其值在浙南和闽北一般为1.0×10^-3cm/s在舟山近海为0.5×10^-3cm/s。此外,运用Eulerlan=lagrangian方法数值探讨了  相似文献   

10.
有效微生物群控制富营养化湖泊蓝藻的效应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在藻型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中应用有效微生物群菌剂的结果表明,有效微生物群对水体的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可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防止水华的发生,改善景观,在投入有效微生物群后,透明度迅速提高,2个月后,透明度提高了433%;水体表面的叶绿素a含量在1个月后下降了96.5%并维持在137.9mg/m^3以下;水深0.5m处的叶绿素a含量在投放菌剂期间及之后1个月保持在100mg/m^3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与植株配置形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生长季中的动态变化,了解人工林地下生理生态过程(尤其是根系效应)的响应规律,为合理调控杨树人工林栽植密度并提高人工林地上部分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栽植年份为10 a的杨树人工林作为试验林分,设置两种密度(低密度株行距:6 m×6 m和4.5 m×8 m。高密度株行距:5 m×5 m和3 m ×8 m)和两种栽植形状(正方形配置株行距:6 m×6 m和5 m×5 m。长方形配置株行距:4.5 m×8 m和3 m×8 m)共4个处理,每种密度和配置设置3个重复,共计12块样地。在每块样地中随机选取2株树,利用完整土块法在距树干60 cm处进行根系取样。分析比较细根[直径(d)≤2 mm]总生物量、不同直径等级(每0.5 mm为1个直径等级)细根生物量和生长季不同月份(5、7、9、11月)的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密度和植株配置形状处理下的差异。【结果】①林分密度对细根总生物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生长季中前期(5、7月)细根生物量和小直径细根(d≤1 mm)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生长季前期的小直径细根生物量均表现为高密度林分高于低密度林分;林分密度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效应在两种植株配置方式下具有相似的规律。②植株的配置形状对细根生物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因不同生长阶段和林分密度而有所差异。总体上,正方形配置(5 m×5 m和6 m×6 m)的林分细根生物量要高于长方形配置(3 m×8 m和4.5 m×8 m)的细根生物量(除9、11月的低密度林分),尤其是在5月和7月的细根生物量和小直径细根生物量;③在不同植株配置形状中,正方形配置(5 m×5 m和6 m×6 m)的林分均匀度较高,细根生物量在株间与行间方向上并无显著差异;而长方形配置(3 m×8 m和4.5 m×8 m)的林分在株间与行间方向上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两种长方形配置的林分细根生物量在株行距方向上有截然相反的变化,4.5 m×8 m的林分行间方向的细根生物量比株间方向的高,而3 m×8 m林分的行间方向上的细根生物量比株间方向的低。【结论】林分密度和植株配置形状在整个生长季对细根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和植株配置形状都对小直径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季细根快速生长的5—7月;正方形配置方式更有利于杨树细根的生长,细根能充分占据利用土体空间,而长方形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根系挤压或竞争,同时造成土地浪费。  相似文献   

12.
在市区范围,选择某一条线路公共汽车,调查其运行途中空气污染细菌的现状,结果发现:A11月(冬季)污染细菌的浓度最高(23 455个/m^3),比对照高出25倍,A17月(夏季)细菌污染浓度有所下降,5685个/m^3,比对照只高出7.5倍。因此人口密集(5人/m^2)、空气不流通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浮床水培柳树(Salix babylonica Linn)为对象,研究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2a积累的生物量、株高与生物量关系以及植物体对N、P的吸收情况.结果显示,柳树从种子到幼苗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生物量鲜重平均为789g/株.2a内,在种植密度为12.5株/m^2的浮床上,每平方米柳树浮床能将34.2m^3的水从V类水净化为Ⅲ类水质(以TP计).柳树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进程相对缓慢,但易于管理,适宜于水体的长期净化.  相似文献   

14.
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的数量变化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获得多毛类25种,隶属15科23属,多毛类优势种为羽须鳃沙蚕(Dendronereis pinnaticirrus)、腺带刺沙蚕(Neanthes glandicincta)、尖刺缨虫(Potamilla acuminata)、独毛虫(Thar yx sp.)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和大小头(Capitella capitata),A断面多毛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为每年4月(春季)最高,10月(秋季)最低,RB断面的多毛类从1996年7月起,以及ET断面的多毛类从1997年7月至1998年4月,均处于密度和低生物量状态,根据不同时间内多毛类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比较,判断了多毛类栖息环境受扰动状况,A和ET断面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RB断面1996年7月至1998年10月均受到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15.
茶苗根结线虫的季节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苗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uita)虫口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和在不同深度根系中的分布,以及茶圃杂草作为其保虫寄主的感染情况。感染率10~12月最高,8月最低,平均感染强度10月最高,7月最低;从上到下在第10~15 cm处雌虫最多,第20~25 cm侵袭期幼虫最多;10种杂草感染该虫种。虫口密度随月积温的上升而上升,而雄性比则随月总雨量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2007年7月对鄱阳湖的淡水螺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定性定量采集。标本经整理,计有螺类26种,隶属7科15属。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ntginosa)、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和方格短沟蜷(Semislcospira cancellata)。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69.60g/m^2和110,27ind./m^2。不同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在1,11—2.11;均匀度指数Jsww的范围为0,76—0.99。  相似文献   

17.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对南汇东滩围垦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被围垦潮滩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种,自然潮滩有29种;围垦潮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0.80ind/m2和1.89g/m2,自然潮滩为49.21ind/m2和4.08g/m2;围垦潮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及其时空变化动态,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广西珍珠湾红树林区的内、中、外滩各设置一个圆形封闭定置围网,于2013年的4季度(1月、4月、7月、10月)各选择3 d投放被标志的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区别于野生鱼)至围网中,并在次日用诱捕网捕获,基于标志重捕法的原理评估野生中华乌塘鳢的天然资源量。结果显示,珍珠湾红树林区中华乌塘鳢的全年平均种群密度为(18.74±4.04) ind./hm2,平均生物量为(1.44±0.37) kg/hm2,其中1月的生物量显著高于10月,其余时间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其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在红树林中无显著空间差异。红树林为中华乌塘鳢提供繁育场,生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中华乌塘鳢天然资源量下降,应加强监管、保护和相关研究,促进中华乌塘鳢资源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A compact and cost-effective all-sky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which is produced by Wuhan University and used for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hermospheric neutral wind, was installed at Chinese Yellow River Station in Nylesund, Svalbard in November 2010, and continuously operated in last two winter seasons. The 92-day all-sky interference data acquired from November 1, 2011 to February 26, 2012 were collected to get the velocity of thermospheric neutral wind, which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Doppler shift caused by the movement of oxygen atom at the different layers. The database wa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1) The OI 557.7 nm emission was observed from November 1, 2011 to January 12, 2012.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velocity of horizontal wind is normally less than ~40 m/s on the quiet condition, and exceeded 100 m/s on the disturbed condition; and (2) the OI 630.0 nm emission was observed from January 13, 2012 to February 26, 2012.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velocity of horizontal wind is normally less than ~200 m/s, and enhanced to over 300 m/s on strong magnetic activities. It shows that the velocities of meridional and zonal wind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velocities calculated from the model HWM07 at the higher layer, especially for the zonal direction at nightside auroral regions. Ion drag and Joule heating were the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nd pattern and aurora, suggesting that wind speed would be increased and accelerated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aurora arc when the aurora activity becomes strong.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微藻和水质特征,对山东威海市荣成刺参养殖池塘的浮游和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生物量及池塘水质进行周年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刺参养殖池塘共发现浮游藻类7门38属53种,底栖藻类4门25属42种,硅藻门种类最多;(2)池塘盐度、pH值、磷酸盐的变化范围较小,水温、溶氧变化呈显著的季节性特征;(3)池塘藻类生物量均呈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变化规律,并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浮游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分别为2.9和23.7 mg/L;底栖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分别为2.5和16.5 mg/L;(4)池塘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7月,分别为1.94和2.98;底栖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分别为1.66和2.35;(5)不同季节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存在演替现象。在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池塘水环境和营养盐结构稳定,为刺参健康养殖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