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自民  杨泊 《贵州科学》1993,11(1):62-67
喀斯特化岩体中存在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溶孔、溶隙、溶洞和管道构成的地下空间。在垂直水动力分带中,下部饱水带中的地下空间充满喀斯特地下水,而包气带中的地下空间中绝大部分是空气。兴建喀斯特地下水库就是选择合适的地段,修建地下坝或地表坝,拦截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利用包气带中的地下空间或与之相通的地表洼地蓄水,形成地下水库。喀斯特地下水库是喀斯特区开发喀斯特水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一些特定的喀斯特自然环境下,它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球系统科学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论述了地下水超采对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地下水与地下水资源的区别,地下水资源超采的科学含义,对现行地下水资源超采分类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最后对如何保证地下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放线菌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贵州省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的放线菌多样性。不同于动植物及大型真菌,对包括放线菌在内的其他微生物资源的资源调查和多样性研究较为缺乏,相关资料也很零碎。在有关贵州省放线菌菌株资源相关文献的查找、分析基础上,汇总了贵州省土壤放线菌多样性(4属共48种)、喀斯特洞穴放线菌多样性(43属共157个种)、空气放线菌(仅4种)及贵州省放线菌资源的开发研究概况,以期促进贵州省放线菌多样性的保护及其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洞穴环境与洞穴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营力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下形成。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及气候的复杂性,地表、地下洞穴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洞穴的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文方面讨论,评价洞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东风湖是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库区 ,其旅游区的建立将成为连接贵州省西部旅游线的黄金水道和启动织金乃至毕节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钥匙。本文分析了东风湖旅游资源的特色 ,并从旅游主题与功能定位、特色产品设计与旅游市场进入、旅游开发体制与经营保障等研究入手 ,探讨其旅游开发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花江峡谷示范区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的喀斯特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喀斯特发育,封闭性强,劳动力资源开发欠缺,客观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增加花江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投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喀斯特农村经济,是解决花江喀斯特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对大连市大魏家喀斯特水源地海水入侵现状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喀斯特发育规律、地下水动态,重点对海水入侵的平面、垂向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入侵机理较复杂,主要受构造、喀斯特发育以及人工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海水入侵必须采取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同时要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海水入侵的重点地段必须建立地下喀斯特水库。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方法。根据当前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选取10个指标,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区划。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低-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冲洪积扇扇顶的乡镇和各县市的中心城区附近,冲洪积扇扇顶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是主要制约因素,各县中心城区人类开采是关键的因素。论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过程可为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及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贵州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环境整治、植被恢复、珍稀植物保护、森林生态旅游及生态经济林业开发等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原市是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深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以人工管井方式集中开采;缺水不仅严重制约了太原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加剧了地下水超采,引发了岩溶泉水断流、大面积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今后地面沉降还有加剧的趋势.引黄工程对解决太原市水资源短缺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水质、水量不稳定,水价能否保证取水用户少用或不用自备井水,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分析了太原市水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当前应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对太原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利用分析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广泛的省份之一,岩溶地下水极为丰富。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解决的出路与关键科技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山区的缺水是由于自然条件差,工程条件不具备造成特有的"工程性缺水",或称为"环境性缺水".通过对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结合喀斯特山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以浅层喀斯特水开发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及节水为主的解决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的模式和措施.并针对以往试验示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切地计算和评价浅层喀斯特水资源?如何保护微型蓄水工程(小水池、水窖、水柜)水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4.
在烟台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与实际开采量的关系,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下水超采,水的利用率低,水污染等问题.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转化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为背景,分析在一定的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影响.并推求出石羊河流域不同灌溉开发水平下的上游山水与中游泉水间的月推移年径流量互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溉开发水平的提高,虽然可以加激地下水资源转化,夺取一些无效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最终将导致掠夺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寻求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资源转化规律对区域水利规划及生态环境评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赋存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中的岩溶水是徐州市的主要供水水源.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快速城市化,市区岩溶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而且城市西北郊煤矿的开采疏排水活动也导致大量的地下水流失.上述两种作用导致徐州市岩溶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逐年增加,增强了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诱发了诸如局部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地下水污染和岩溶塌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和连锁性的特征,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质量,增加了城市供水的风险.根据各个环境要素演化关系,本文建立了城市化条件下地下水开发的环境效应概念模型,并提出了岩溶地下水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丽江市水资源环境现状与应急地下水源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灵魂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丽江面临着水污染加剧、景观水质和水量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丽江盆地水资源量可以满足丽江城市近期和中期发展需要,对远期保障率不高.在城市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盆地边缘的岩溶大泉及盆地中部冰水堆积的砂砾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及承压水可作为丽江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宝鸡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影响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性因素入手,系统分析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水位持续下降;水污染严重,水质明显恶化;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水利工程设施老化严重。结果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全面推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的社会;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水资源的产业化管理;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水利工程的调蓄防洪能力;加强水资源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结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宝鸡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资源型缺水城市,当无外来水源时,为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决策者们常常选择超采地下水这一办法,尽管此举可能引发许多环境问题,但是在国内仍屡见不鲜,毫无疑问,继续超采地下水,完全可以想见,地下水资源最终将枯竭,本文研究了地下水枯竭现象、地下水枯竭的速度、深度、地下水枯竭产生的条件以及研究减缓下水枯竭过程的对策措施,本文提出了地下水资源枯竭的概念及确定枯竭速度、深度和枯竭年限的方法并应用于大同市  相似文献   

20.
渭河咸阳段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城市地下水处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严重污染的问题,通过对渭河阳段傍河水源地地地下水质的调查,了解了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分析了渭河水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质的影响。从长远看,要对渭河水和潜水进行处理,以保证深层承压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