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传统索引算法在数字数据索引应用中存在的索引建立时间开销较大问题, 提出一种将B+树理论和算法应用于索引的设计方案. 在对B+树索引基础上, 建立了索引存储模型, 结合位图存储方式将B+树节点存储在存储介质上, 实现索引存储. 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B+树, 可按路径读取, 节省了建立索引时间, 同时提高了B+树的稳定性, 在B+树节点存储的情况下访问键值信息, 索引速度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当前信息检索多是建立在语词匹配基础上的搜索,索引库不断增大,搜索时间长等问题.通过对文本检索步骤和索引结构的研究表明,索引结构是决定文本检索效率的关键.提出对动态索引结构B+树进行改进,通过改进减少了索引层数,提高了检索速度,降低了索引存储空间,研究结果对改进文本检索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索引字段加密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树的索引字段加密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DBMS内部加密机制,选取在页/段映射到块时使用加密组件对索引字段进行加密,它能够使加密后的索引仍然保持有序,不会失去索引的快速查询功能.为了进一步保证索引字段本身的安全性,对索引按结点实施加密.实验中,模拟Postgresql中B~+树的构造方法,研究基于B~+树的加密索引字段的查询性能,并在页结点数和B~+树深度参数变化时,对分结点加密的查询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树的索引字段加密的查询速度虽然比明文查询速度下降20%左右,但采用分结点加密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解密代价,避免索引字段加密对查询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VFP中的索引文件类型较多.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索引文件及特点,同时也介绍了主索引和辅助索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使大家较为准确和熟练地掌握索引文件及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翼飞 《科技信息》2012,(29):9+16-9,16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内存资源十分宝贵,而实现快速查询必须有一套高效的索引机制。B+树是数据库中常用的索引机制,它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空间利用率较差。该文针对这一缺点,对B+树的插入算法进行了改进,这种改进算法不仅继承了B+树索引效率高的特点,还有效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程鹏 《科技信息》2010,(26):134-135,137
位图索引是一种新兴的索引技术,特别适合于只读性海量数据的索引。本文对现有各种位图索引进行了分类,介绍了BBC、WAH、范围编码、区间编码、分箱和基于Bloom Filter编码的位图索引压缩和查询技术。比较了各种位图索引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讨论了如何根据数据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位图索引,并指出位图索引的未来研究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索引技术的发展对索引方式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信息的索引方式主要有人工索引、自动索引、基于网络机器人的索引、基于元数据方式的索引、数据库的索引等.  相似文献   

8.
湛茂溪 《科技信息》2012,(12):243-244
针对海量数据的数据库设计,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数据查询的速度,索引是提高数据查询速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合理的设计索引是一件复杂的事件。本文先分析SQL Server中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实现原理,然后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两类常见的索引设计的误区,并总结了在实际应用中索引设计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缓存敏感CSB+-树索引的操作效率,在图形处理器(GPU)上研究CSB+-树的并行构建和查询性能.通过分析索引树内部节点的每一键与对应叶子节点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一次性并行构建CSB+-树所有内部节点键值的无锁并行算法,以最大并行度来快速构建索引树.该算法通过设计GPU平台上支持CSB+-树的索引数据任意伸缩的动态数组来解决GPU上不能动态分配显存空间的问题,通过在索引内部节点的边界增加填充位来减少线程块的线程分支数,从而提高CSB+-树的查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算法的运行时间比基于单个节点和基于树层的并行算法分别提高了31.0和1.4倍.  相似文献   

10.
一种海量文本的动态索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量文本动态索引的构造方法,通过对索引维护策略的研究和对比,设计了一个优化的索引模型,在保证检索效率的前提下,提供了实时索引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分代的动态索引构建方法,以减少索引合并代价,同时可以调节索引和检索的性能平衡,与以前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规模可扩展性,并在理论和实践中验证了这种索引维护方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冻融作用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b2+和Cd2+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冻融作用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推断了影响机制, 并分析了温度对冻融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降低了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 影响了吸附曲线的斜率, 但未改变吸附曲线形状, 这与冻融作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有关: 冻融作用影响了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机制, 引起专性吸附向非专性吸附转变, 利于Pb2+和Cd2+向环境的解吸和释放. 冻融作用未影响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热力学性质, 随着温度的升高, 冻融土壤和未冻融土壤对Pb2+的吸附量逐渐升高, 属于吸热反应; 对Cd2+的吸附量降低, 属于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2.
多种金属离子对白蜡虫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白蜡虫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i^ ,Na^ ,K^ 对酶活力没有影响,Ca^2 ,Mg^2 ,Ba^2 ,Mn^2 ,Co^2 有激活作用;而Zn^2 ,Cu^2 ,Cd^2 ,Pb^2 有抑制作用,Ca^2 是有效的激活剂,表现为非竞争性激活效应,Cu^2 为有效的抑制剂,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效应,酶液经EDTA透析处理后活力完全丧失,失活的酶可用加入Zn^2 和Ca^2 复活。  相似文献   

13.
就常用食品添加剂 (含甜味剂、酸味剂、 Vit C、苯甲酸钠 )和 7种金属离子 ( Cu2 + 、 Fe3 + 、 Mn2 + 、Al3 +、Zn2 +、Na+、Mg2 + )对蓬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结果表明 :葡萄糖、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对蓬红色素有不同程度的护色 (增色 )效果 ,Vit C对色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金属离子中的 Cu2 + 、Fe3 + 对蓬红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其它离子如 Mn2 + 、 Al3 + 、 Zn2 + 、 Na+ 、 Mg2 + 等对蓬红色素无影响或影响甚微 .  相似文献   

14.
正己醇在改性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制备了Ag^ -活性炭、Cu^2 -活性炭、Fe^3 -活性炭、活性炭、Ba^2 -活性炭和Ca^2 -活性炭6种活性炭,推导了脱附活化能的估算模型,并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测定了正己醇在这6种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结果表明,正己醇在Ag^ -活性炭、Cu^2 -活性炭和Fe^3 -活性炭的脱附活化能高于其在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而它在Ca^2 -活性炭和Ba^2 -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低于它在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辉钼矿纯矿物的浮选实验和动电位的测试,研究了金属离子对辉钼矿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a~(2+),Cu~(2+),Pb~(2+),Fe3+均可在辉钼矿表面形成吸附,但Ca~(2+)对辉钼矿的浮选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只有Cu~(2+),Pb~(2+)和Fe3+对辉钼矿的浮选产生了抑制作用.通过溶液化学计算发现,在一定的p H值范围内,Cu~(2+),Pb~(2+)和Fe3+形成的氢氧化物沉淀会特定地吸附于辉钼矿的极性和非极性表面,产生异相凝聚,导致辉钼矿表面亲水,可浮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有斑百合叶片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红色顶生花有斑百合为试材 ,取其叶片进行组织培养 .在MS +2 4 -D 1 0mg/L+6BA 0 5mg/L +蔗糖 30 g +琼脂粉 7g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形成愈伤组织及鳞茎丛 .在MS +2 4 -D1 0mg/L +蔗糖 30 g +琼脂粉 7g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仅形成了愈伤组织 .在MS +6BA 1 0mg/L +IAA 0 5mg/L +蔗糖 30g +琼脂粉 7g上进行培养 ,不经过愈伤组织 ,直接在外植体上形成了鳞茎丛 ,经过诱导生根 ,长成了幼苗 ,幼苗长至 5cm左右 ,栽到蛭石与沙土的混合基质中培养进一步长成了植株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紫外光(UV)激发下,Bi~(3+)、Sm~(3+)单掺杂和共掺杂的GdBO_3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及发光强度随组成变化的规律。发现在GdBO_3:Bi,Sm体系中,Bi~(3+)和Gd~(3+)对Sm~(3+)的发光均有敏化作用。Bi~(3+)的绝大部分能量是通过Bi~(3+)→Gd~(3+)→(Gd~(3+))_n→Sm~(3+)途径传递给Sm~(3+)的,Gd~(3+)在能量传递中起中间体作用。研究了Bi~(3+)→Sm~(3+)的能量传递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根据406nm激发下GdBO_3:Sm体系中Sm~(3+)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证明了Sm~(3+)自身浓度猝灭的机理也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intrathymic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by which precursor cells derived from the bone marrow develop into immuno-competent T lymphocytes is poorly understood. Most thymocytes express both CD4 and CD8 accessory molecules,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either the function of these molecules or the responsiveness of the CD4+8+ double positive thymocytes that bear them. Here, we address the possibility that CD4 engagement influences T-cell receptor (TCR) expression on developing thymocytes. We engaged CD4 molecules on murine thymocytes by in vivo injection of an anti-CD4 monoclonal antibody, which reduced the surface expression of CD4 on CD4+ thymocytes. More importantly, CD4 engagement also affected TCR expression on CD4+ thymocytes, but the effect on CD4+8+ double positive and CD4+8- single positive thymocytes was very different. CD4+8+ thymocytes responded to CD4 engagement by dramatically increasing surface expression of TCR, whereas CD4+8- thymocytes decreased surface expression of TC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ffect of CD4 engagement on TCR expression is dependent upon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of the responding thymocyte, and, most interestingly, results in increased TCR expression by double positive thymocytes.  相似文献   

19.
以衣藻和微囊藻的混合培养来模拟水体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群落,研究了pb2 不同质量浓度对水体生态系统中衣藻和微囊藻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优势种随pb2 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而在乙酸铅高质量浓度下衣藻变为优势种.测定了pb2 不同质量浓度对衣藻和微囊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以及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污染下生长速度较快,而衣藻对Pb2 高质量浓度污染的耐受能力较微囊藻高,这可能是导致衣藻和微囊藻混合培养的培养体系结构随环境Pb2 污染强度而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拟南芥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拟南芥对不同Cd2+浓度处理(0、20、40、60和80 μM)的生理响应,以探讨Cd2+对植物的毒性效应及植物的耐性机理.结果发现,各浓度Cd2+导致拟南芥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植物根部细胞DNA出现明显的损伤,拟南芥生物量及根长也显著降低(P<0.05),表明Cd2+对拟南芥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产生了严重的胁迫效应.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在60和80 μM时处理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高Cd2+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拟南芥体内丙二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Cd2+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在60 μM时处理效应显著(P<0.05),表明Cd2+胁迫导致其膜脂过氧化效应.在全部Cd2+处理下,拟南芥体内谷胱甘肽和植物螯合肽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类黄酮、花色素苷等酚类物质也随Cd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并在高Cd2+浓度(60和80 μM)下处理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拟南芥通过积累具有活性氧抗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提高其对Cd2+的耐受性.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深入研究Cd2+对植物毒害的分子机制以及植物对Cd2+耐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