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移动自组网 (MANETs)因其组网容易移动方便而成为研究热点 ,分析了小区域移动自组网泛洪寻路过程的特点 ,以抽象的形式描述了泛洪过程的几个关键条件 ,提出了模拟器的基本功能要求 ,设计了模拟器的数据结构和基本算法 ,并在Matlab6 .0平台实现了模拟器 ,并且 ,以实验数据为依据 ,对研究的主要网络参数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移动自组网(MANETs)因其组网容易移动方便而成为研究热点,分析了小区域移动自组网泛洪寻路过程的特点,以抽象的形式描述了泛洪过程的几个关键条件,提出了模拟器的基本功能要求,设计了模拟器的数据结构和基本算法,并在Mallab6.0平台实现了模拟器,并且,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对研究的主要网络参数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战术移动自组网协议的安全性、脆弱性等问题,分析并仿真出适用于战术移动自组网的攻击方案,增强对敌方战场通信电台的控制能力,造成敌方战场通信指挥系统性能衰减甚至瘫痪.该方案从战术移动自组网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内联网层、传输层的协议特征分析,解析战术网络电台在MAC层信道竞争接入、内联网层拓扑更新和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的3次握手机制下存在的协议漏洞,并在NS3网络仿真平台中分层构建不同的攻击模型.该模型在内联网层解决了传统移动自组网中路由黑洞攻击不适用于战术移动自组网的问题,同时在传输层重构了TCP半连接队列机制.对比了攻击前网络性能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各层实施的攻击技术都能有效降低战术移动自组网的网络性能,验证了所建攻击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移动自组网使用全向天线进行数据传输时,会产生信号干扰严重和网络收敛较慢等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定向天线的移动自组织网(MANETs)接入控制协议(DAND-MAC).本协议可以统一协调定向天线与全向天线同步工作,全向天线进行拓扑发现和邻居监控,定向天线用于链路建立和数据传输.详细分析了DAND-MAC协议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核心算法,使用OPNET Modeler进行网络仿真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相比传统的静态时隙分配协议和全向天线动态时隙分配协议,DAND-MAC在端到端延迟、吞吐量和时隙利用率等网络性能上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无线自组网(MANET)是节点之间动态无线联系、没有固定基础结构的自主网络系统,而移动自组网中非固定参数约束的网络服务质量(QoS)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多跳无线分组的转发、控制流量的广播及所有节点既充当路由器又是发送源和数据汇集点的特性产生不同的队列行为.因此,基于分组各自的优先级调度算法将增进网络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优先调度器的模糊QoS控制器,用于决定移动自组网中分组的优先级,调度器的性能采用NS2进行了研究,并对分组的传输率、平均点对点的延迟等做了定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且充满前景,可应用于移动自组网.  相似文献   

6.
移动自组网( MANETs)无集中结构并有着多跳无线链路和高速移动的特点。为这种网络设计有效路由协议颇具挑战性。自组网其中的一种有效按需路由协议是AODV (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本论文旨在对AODV的局部修复工作进行完善。按需协议在链接失败时根据查询泛洪以发现新的路由。当一个链接失败时,新的路由必须在原有路由附近,如若选择一个相距较远的路由则不能算为有效操作。因此以下论文将对通过限制广播信道接入靠近原有路由的新路由,以减少局部修复时的广播数据包数量的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移动无线自组网(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由无线移动节点所组成的具有任意和临时性网络拓扑的动态自组织网络系统,每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主机和路由器使用。由于移动自组网的独特组织形式,固定网络和有中心无线网络的很多协议无法直接被它采用,因而需要设计专门适用于移动自组网的协议。其中,路由协议是自组网设计并研究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对MANET中的经典AODV路由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节点MAC层信息感知,表征出链路拥塞状态,同时将MAC层信息跨层共享,提出时延跳数积作为网络层路由判断和选择的依据,改善移动自组网传统路由协议遇到的拥塞问题,优化路由工作和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多播应用中,应当确保多种网络服务质量(Qos).针对移动自组网多播通信业务工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约束最优化路由算法(MQMGA),该算法能够优化最大链路利用、节省多播树开销、保持长寿命路径选择、减少平均延迟和端对端最大延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能够提高多播通信业务工程的性能,易于评价移动自组网的路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连接性是在设计和仿真移动自组网时需确定的重要基础性问题.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对移动自组网的连接概率进行了研究,利用仿真程序得出连接概率与节点发射半径及区域边界范围之间变化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移动自组网连接概率的公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移动自组网容量、延迟闭解分析在移动模型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的概率理论框架,将无记忆的独立同分布移动模型推广至更为真实的满足特定记忆条件的随机路径点移动模型,解决了局部移动方式带来的一系列复杂概率描述问题.对多副本两跳中继算法进行了研究,得出该中继模式下基于随机路径点移动模型的移动自组网的容量、延迟上限的精确闭解表达式.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概率理论框架的有效性及闭解表达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Mobile commerce uses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link to result in the transfer of values in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or goods. Wireless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will bring a revolution to the business model of mobile commerce if such networks are used as the underlying network technology for mobile commerce. Mobile commerce will remain in a niche market until the security issue is properly addressed. Hence, security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MANET applications in mobile commerce. Robust key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technologies for security of MANETs. In this paper, a new solution for key management is proposed using identity-based (ID-based) signcryption and threshold secret sharing. It enables flexible and efficient key management while respecting the constraints of MANETs. In our solution, each mobile host uses its globally unique identity as its public key. It greatly decreases the computation and storage costs of mobile hosts, as well as communication cost for system ke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2.
一种安全的多层移动自组网密钥管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自组网群通信中的安全问题,提出1种多层移动自组网安全分层密钥管理方案(HKMS)。其具体内容是:首先,为了简化群结构的管理,基于多层结构模型提出双层密钥管理方案,采用节点间的交换密钥和群密钥对数据包进行双重加密,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针对移动自组网拓扑结构频繁变化导致群结构维护复杂问题,对节点加入和节点离开2方面进行讨论;其次,从前向安全和后向安全2方面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最后,与类似方案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对节点的存储量要求较低,节点加入退出相关操作的执行效率等较高,简化了群管理与维护,能有效地减少群密钥重分发数。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具有带宽有限,信道质量不稳定,节点移动造成网络拓扑结构变化等诸多特性,这些特性严重损害了网络性能,以致在传统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具有严格QoS要求的多媒体应用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信道接入控制机制,以更好地支持实时通信流.该机制对传统的IEEE 802.11DCF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Ad Hoc网络QoS信令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中移动节点的自由移动和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所造成的已经建立的QoS(Qualityof Service)路径断开致使通信中断、时延、抖动等问题,对可支持Ad Hoc网络的QoS信令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Ad Hoc网络拓扑结构动态改变、传输带宽有限以及能量受限等问题,讨论了现存计算机网络综合服务和区分服务应用于Ad Hoc网络的优劣,提出了Ad Hoc网络QoS信令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研究表明:MRSVP(Mob ile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和DRSVP(Dynam i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较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在协议功能上有很大的增强;而FQMM(F lexib le Quality of Service Model forMob ile Ad Hoc Networks)则结合了IntServ和D ifServ的优点;三者对提高Ad Hoc网络的QoS,均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Adhoc网络及其路由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Adhoc是一组无线移动主机组成的一个无需基础设施或集中管理设备的临时网络。网络拓扑易变、带宽、能源有限是其主要特点。主要介绍Adhoc网络及其组网关键技术——路由协议,并对现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协议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助于从事Adhoc网络的工作者综合各种路由的优点解决Adhoc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移动Ad hoc网络中具有均衡策略的稳定性路由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自组织、不依赖预设的基础设施快速展开的网络。在Ad hoc网络中,移动终端可以自由移动,从而会导致链路频繁的断裂。由于该网络动态的特性,建立稳定的路由进行数据传输显得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均衡策略的链路稳定性路由算法,并且将它在传统的AODV协议上实现得到了一种新的协议,即N-AODV。该算法在路由建立阶段,通过节点间的相互运动预测链路的生存时间,并且将路由稳定性与跳数之间进行均衡,选择出稳定性较高、跳数较小的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新协议相比AODV、SSA协议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结构的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s)接入控制协议(CM-MAC).该协议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多跳移动自组织网络,采用分簇技术将整个大规模网络分成多个簇,每个簇拥有不同的工作频段,各个簇之间互不干扰.簇内采用了动态时分多址协议,每个节点根据自身业务强度动态地占用网络资源,簇与簇之间通过网关节点实现跨簇通信.本文采用了OPNET Modeler进行网络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大规模拓扑网络中,CM-MAC协议比标准USAP协议的吞吐量提升了约2.2倍,时隙复用率提升了约4倍,端到端延时降低了约3倍.  相似文献   

18.
移动IP和自组网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移动主机只能获得和它们直接相连(在一跳范围内)的接入点的服务,为此提出一种将无线接入点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多个自组网的新方法,每一个自组网都是一个Internet子网.阐述了这种网络的体系结构,列举了各种通信场景,分析了如何修改移动IP和自组网路由协议以支持这种体系结构.给出了一种linux实现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9.
无线Ad Hoc网络中的移动节点运动常导致节点链接中断,造成网络连通性的动态变化,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数据复制技术是该环境下提高数据可用性的可行解决方案。针对实际场景节点运动的相互关联性,即群移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移动条件下的改进型动态数据副本复制算法GM_Rep,将具有类似运动趋势的移动主机作为整体对象动态地进行复制数据副本分配优化。MATLAB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存在群移动特性的无线Ad Hoc网络的数据可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移动Ad Hoc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Ad Hoc网络比传统的有线和无线网络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问题,入侵检测技术可作为第2道安全防线来弥补入侵预防技术的不足;由于移动Ad Hoc网络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已有的入侵检测系统不适合被运用到移动Ad Hoc网络中。文章设计了一个新的适合移动Ad Hoc网络的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移动Ad Hoc网络资源受限的特点,对整个网络进行了簇的划分并且提出了一个划分簇的算法,进而对不同的Agent进行了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