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7000系铝合金厚板喷淋淬火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溶处理淬火工艺是获得高性能铝合金板的关键环节。笔者从导热微分方程入手,建立了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7000系合金厚板传统淬火工艺以及喷淋淬火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瞬态温度场解和淬火冷却曲线,比较分析了两种淬火工艺温度场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000系合金厚板的辊底式喷淋淬火工艺优于传统工艺,能够获得冷却强度大,所需时间短和均匀性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Cr12冷作模具钢常规的热处理工艺存在着强度高、韧性差、淬火变形大等问题,通过调质处理+低温淬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淬火工艺对低和中碳铬钢的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断裂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淬火温度,使中碳钢所获得的、带方向性的纤维状马氏体和呈等边三角形出现的马氏体都是孪晶型的片状马氏体.低碳淬火钢中有相当数量的板条马氏体中也都带有孪晶.并证实,具有细小奥氏体晶粒的细片马氏体或隐针马氏体的冲击韧性值高于粗大的低碳板条马氏体.因此,无论是低碳,还是中碳和高碳钢,当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稍大时,采取提高加热温度进行淬火的工艺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激光淬火工艺的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激光淬火工艺的机理 ,光束的优化 ,复合工艺 ,淬火的方法 ,淬火表面预处理的方法和淬火相变硬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直径65Mn钢圆锯片感应加热等温淬火工艺及其对变形开裂的影响,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感应加热等温淬火,可使锯片硬度达HRC60,平面度≤3mm,锯片使用寿命比传统盐浴淬火提高50%~100%。生产成本下降2/3。  相似文献   

6.
对普通调质淬火和锻造余热淬火工艺的各方面进行比较,论述了锻造余热淬火工艺强韧化机理,介绍了确定造余热淬火工艺参数的方法,并分析其优点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生产中6″活扳手扳体淬火裂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原工艺常规淬火产生裂纹的原因,根据扳体的技术要求,选择了直接亚温淬火的新工艺进行试验,找出扳体直接亚温淬火的最佳工艺方案,然后投入生产,解决了扳体淬火裂纹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连续淬火和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GCr15轴承钢淬火组织、钢硬度、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淬火工艺获得的M-B复相组织(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比连续淬火获得的单一片状马氏体组织具有更好的强韧性能.在等温淬火工艺的加热和等温温度不变条件下,等温时间对M-B复相组织及强韧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瞬时淬火工艺下低碳钢组织的演变规律,在热模拟机上对Q195和CR340试样进行了瞬时淬火处理.结果表明,瞬时淬火工艺初期得到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未溶渗碳体的复杂混合组织;保温足够时间后,未溶渗碳体逐渐溶解使奥氏体平均碳浓度升高,奥氏体晶粒内碳浓度梯度减小,从而增加组织中马氏体相对量,最终得到全部板条马氏体组织.瞬时淬火工艺与传统淬火工艺相比可明显细化试验钢晶粒尺寸,提高升温速率对试验钢晶粒细化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淬火油槽的安全容量、与安全有关的结构、工艺平面布置和淬火操作中一系列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为使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着重介绍了淬火工件起重装置中吊钩的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11.
1 Results The synthesis,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Pt particles prepared using the surface oxidized carbon nanotubes prepared by chemically anchoring Pt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CNTs with 2.0 mol/L HNO3 by refluxing for 10 h to introduce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The particles of Pt are synthesized by reduction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of H2PtCl6.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liquid methanol of this catalyst as a thin layer on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s investigated at room te...  相似文献   

12.
电解槽侧部碳块砌筑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铝电解槽内衬施工中,传统的加工工艺很难保证侧部碳块立面和角部碳块角面的精度,采用铣床对侧部碳块立面和角部碳块的角面进行加工,不但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使侧部碳块砌筑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输气北干线沿线地区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所取得的大量试验数据,应用概率统计理论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分布规律;然后采用最小方差准则对分布规律图象进行回归处理,得出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形式,以此建立了输气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的概率分布模型。同时在一定的置信区间范围内,应用土壤腐蚀性的单因素评价准则对输气北干线沿线土壤腐蚀性作出了评判。此外,利用这些概率分布模型还能够计算输气北干线所经地区不同腐蚀性土壤区域各自出现的概率,以及可能存在的最大土壤腐蚀性等工程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根据渗碳试验碳浓度测试结果计算碳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及相关常数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给出了渗碳试验的设计原则,并利用C18钢渗碳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误差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碳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碳纳米管(CNTs)、碳纳米管基聚合物的研究意义及现状,提出碳纳米管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取得初步成果.指出:制备碳纳米管基阻尼材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CNTs在基体中的分散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在宽工作温度区间和宽频带范围高阻尼材料的制备方法上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利用二氧化碳合成高分子生物降解聚酯材料既可节能减排,又能降低大量使用塑料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以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交替共聚制备的聚碳酸亚丙酯(PPC),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40wt%,在成本和性能上是唯一真正具有工业化价值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品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自1997年以来,持续开展PPC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制备了具有工业化价值的稀土三元催化剂,并于2013年完成了万吨级PPC生产线的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碳原子数和羟基数一一对应的乙二醇,丁四醇,甘露醇,木糖醇及聚乙二醇等不同碳链长度的直链多元醇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类高吸水性树脂.本文研究了此类交联剂碳链长度对吸水树脂的酸碱性、耐盐性能,保水率等基本性质影响.通过各反应条件探讨发现,不同多元醇做交联剂的所有聚丙烯酸钠衍生物具有相同的最佳反应条件.其中碳数为六的甘露醇交联的吸水树脂吸水性能最高(吸蒸馏水1750mL/g).通过XRD对该类树脂溶胀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以外墙保温板残料为原料, 采用碱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BET 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碘值进行表征。使用外墙保温板残料在N2保护下以10℃/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到800℃, 在800℃下炭化30 min, 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炭粉; 炭粉用含有4 倍当量的KOH 溶液(0.1 g/mL)浸渍8 h, 加热除去水后转至活化炉中, N2保护下以10℃/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到800℃活化60 min, 自然降温到室温; 用5%的盐酸和水清洗至pH 值为中性; 120℃干燥恒重。本工艺制备的活性炭: 碘值2300.27 mg/g, 比表面积1293.45 m2g, 平均孔径2.4 nm, 主要由微孔和偏小中孔组成。  相似文献   

19.
用活性炭脱除石脑油中氯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炼油厂石脑油为原料,利用水洗法对石脑油中的氯化物进行界定.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石脑油中的氯化物进行定性,用微库仑分析仪定量,然后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对石脑油中的氯化物进行吸附脱除实验.结果表明:济南炼油厂石脑油中的氯化物以有机氯化物的形式存在,主要是氯仿、1,2-二氯乙烷及四氯化碳等;温度是影响活性炭吸附脱除石脑油中氯化物的主要因素,温度为100~300℃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活性炭对石脑油中氯化物的脱除率提高;在液时空速为5 h-1,温度为300℃时,活性炭对石脑油中氯化物的脱除率达到了89.8%,石脑油中氯化物的残留量为4.4 mg·L-1,满足工业生产中油品氯含量的工艺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溶氧作为控制信号补料分批培养生产PH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已构建的工程菌Escherchia coli XL1-Blue(pKSABC),在20L自动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研究表明,底物浓度、温度、pH、DO等参数是影响菌体生长和PHA积累的重要因素;通过补料分批培养可以提高PHA的积累量。通过对DO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确定DO作为补料时间的在线控制信号。补料的原则是,使发酵前期菌体大量生长,发酵后期PHA大量积累。在优化条件下,对工程菌Escherchia coliXL1-Blue(pKSABC)进行了60 h的补料分批培养,菌体浓度、PHA浓度和PHA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分别为179g/L,132g/L,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