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师地理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由地理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地理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和地理专业实践三大模块构成,本文提出了每个子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并指出高师地理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应突出师范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特色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
高师地理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由地理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地理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和地理专业实践三大模块构成,本文提出了每个子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并指出高师地理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应突出师范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特色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3.
从凝练专业特色、充实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西南大学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同时提出了形成创新的地理人才培养模式、地理专业教育体系、鲜明特色的地理学办学体系和教学水平与学术造旨较高的地理学师资队伍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并对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地理教育学科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直接影响本专业招生数量和质量。基于就业信息统计数据,分析了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形势和就业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就业地区以在生源地就业为主,其次是相邻地区,去外省人数就业的较少;从就业行业看,以中学教师为主,近几年去国土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人数开始增多,就业行业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就业性质看,以事业单位为主,其次是公务员,其他单位的就业人数增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以上研究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择业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高校招生和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存在重学科专业课、轻教育基础课,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理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本文在分析部分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提高师范生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构建以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为主的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以期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趋势与定位,改革与重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为培养具有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素质的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地理教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地理教师专业要求的提升以及我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推进,师范类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势必受此影响而做出改变.因此,构建独具特色的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例,通过对其2010和2013两版培养方案中学分、学时及课程设置状况的对比研究,分析地理科学专业(师范)课程体系构建的学术性与教师职业性特色,为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科地理科学类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设置和2017年各专业招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地理科学类专业布点和本科招生数量明显增加,但生源质量有待提高;各专业招收比例不均衡,师范类的地理科学专业招生最多;高中地理和大学地理科学类专业的学科性质差异使得文理兼收成为高校招生的主要模式;高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成为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力培养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系统理论方法,按照认知规律、逻辑结构、功能定位构建地理科学专业四大课程子系统课程模块,优化了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探讨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应以教育改革、地理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在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基础课以及拓展选修课教育的基础上来优化课程体系以及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0.
以优化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为目标,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等中国7所师范大学最新的地理科学专业培养计划及其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研、类比与分析,认为7所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模块几近相同,教育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不高且差异不明显,课程设置逐渐与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接轨但仍需加强及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时间长短不一.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的实践,从社会发展、课程改革及学生培养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的理论依据,并在以促进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地理师资为目标的原则下,提出了具有强化教育类课程地位与作用、加强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等特点的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地理师范学生实际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地理教师终身教育的需要,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改革中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改革中,加强了理论性、地理性和实用性;在更新教学理念中,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改革教学评估体系中,注重发展性、过程性和激励性评价,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学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高师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刻分析了中学地理新课程的特点,中学地理新课程对高师地理教学的挑战和高师地理教学特点,提出了高师地理教学必须调整教育视角,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转变课程功能、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承担起自身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高校办学层次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原有的学科体系不能适用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分析,构建"层次+课程模块"地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此实验体系实施中制定相应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响应社会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97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与2003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比较,分析新课程的特点,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理课例研修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重要形式,有必要推动研修成果的课程化.课例研修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在选择课例研修的案例时,应覆盖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作用,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分别构建初中和高中地理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组成内容包括教学团队组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实践等.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是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也就是和人类直接有关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它是一个系统。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个系统本身,考虑的问题是系统的整体性,所以必须改革零散的,内在联系不强的教学结构。通过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考试考查的系统化改革,从而提高自然地理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已经开始实施,新课标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新课程实施,本文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已经开始实施,新课标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新课程实施,本文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04年高中新课程展开实验。地理新课程在理论上描述了一番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美景,可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和偏离,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探讨。文章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生态学的角度,把地理课程实施视为生态系统,运用泛化、特化、优化等生态位策略优化课程实施内、外部环境,建立课程实施系统的生态秩序,扩充地理新课程生态位的宽度,最终让应试教育彻底退出生态系统,从而推进地理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