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耆旧续闻》与《齐东野语》所载陆游《钗头凤》词本事,信者有之,疑者也有之,各言理由。未有确论。本文以为上述二书记事细节上或与事实有出入,然大体不差,尤其是陈鹄云其亲至沈园见此词题于壁间,更是不容否定。词中“宫墙柳”句,疑者云沈园之墙不得云宫墙,本文解“宫”指与沈园相邻之禹迹寺。  相似文献   

2.
陆游将毕生精力贯注在诗歌创作方面,“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流传至今的诗篇尚有九千三百多首。他对词这种文学样式却有点鄙夷,没有并力而为,故其词作数量远不如诗篇繁富。今传汲古阁刻本《放翁诗》(一称《渭南词》)一卷,凡一百三十首,另从《剑南诗稿》卷十九补五首,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补二首,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补五首,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一补一首,明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七补《大圣乐》一首,共得一百四十四首,仅及其所传诗篇的百分之一点五。质量上也不能跟他自己的诗作和同时代的“词坛泰斗”辛弃疾的词篇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3.
四库本《青山续集》七卷,题为郭祥正著,其后五卷为同时期孔平仲作已成定谳。其前两卷篇目的归属,或以为孔平仲之作,或以宋刻本对勘,认为均散见于宋本郭祥正《青山集》卷十三到卷十五中,但是没有做具体内容方面的细致分析考辨,稍嫌笼统。笔者续貂,从四库本《青山续集》前两卷文本内容本身,与四库所收三十卷本《青山集》对比研读,参考郭祥正行履所及和平生交游的文献记载,并具体比照孔平仲《清江三孔集》中相应文本内容的关联度以及当时人评价引用郭祥正诗作的文献材料,予以分疏。研判《青山续集》前两卷作品与四库本《青山集》能够互证,能够确定为郭祥正的作品,但是仍有诗作属于溢出范畴,并非全抄宋本。  相似文献   

4.
《升庵长短句》是明代文人杨升庵谪贬云南以后的词集.杨升庵诗文并茂,尤以诗词著称.《升庵长短句》共有正集三卷,续集三卷,补遗一卷,附录若干则,共收杨升庵作的各类词章250多首,如包括同一题又有若干阕的,共330多阕.这些词作问世以后,即被传抄传诵,一再编印刊刻,在当时民间和文坛上发生很大影响,还发生了一次对《升庵长短句》的成败与得失的学术大讨论.本文试图对《升庵长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当时文化学术界对它的评价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宋史·艺文志》载有《黄庭坚词》二卷,今佚。行世者有南宋闽刻本《山谷琴趟外篇》三卷,为现行归安朱祖谋先生《疆村丛书》本所从出,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山谷词》一卷。虞山毛氏汲古阁六十家词刻本疑从之出,故仍沿旧名。明嘉靖刻甯州祠堂本《豫章黄先生词》一卷,词同毛刻而编次前后则异。《全宋词》录《山谷琴趣外篇》,删去黄叔达〔南乡子〕词一首,得九十首;又录《豫章黄先生词》八十九首,《山谷词》一首;另从《回文类聚》、《全芳备祖》《诗人玉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杨金本草堂诗余》、《金山县志》、《京本通俗小说》诸书中各得一首,计一  相似文献   

6.
唐圭璋先生编的《全金元词》(1979年中华书局版)收录金、元两代二百八十二位词人的七千二百多首词作.编者采用的“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综合诸家,益以新辑,并据南京图书馆所藏丁氏八千卷楼写本词集和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词集校补”《全金元词,凡例》而  相似文献   

7.
(一) 《粤西诗载》是清人汪森于康熙年间编成的历代有关广西的诗歌总集。共分二十四卷,收辑自汉至明各体诗歌二千九百六十五首,附词一卷四十五首,可谓洋洋大观,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广西地方史文献典籍。编者汪森,字晋贤,号碧巢,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卒于雍正元年(1723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粤西诗载提要》认为“森,嘉兴人”近人叶恭绰先生《全清词钞》汪森小传也说“汪森……浙江桐乡人”但这都是不准确的。据汪森《词综序》及  相似文献   

8.
爱国诗人陆游及其表妹唐琬的婚姻悲剧,自清人桂馥作《题园壁》以来,即搬上了戏剧舞台。近人吴梅有《陆务观寄怨钗凤词》,后来陈墨香改编为《钗头凤》(京剧,荀慧生演出),吴琛、魏于潜都曾改为同名话剧,陈明锵则改成闽剧……近年《风流千古》的放映,更进一步将此悲剧推上了银幕,使沈园题壁、钗凤寄怨家喻户晓。但是,戏剧艺术毕竟不是历史。艺术允许虚构,而历史则要求严格遵照史实,二者不可混同。即如陆游的表妹唐琬,就不是唐(?)的女儿,也不是绍兴(宋时称山阴)人。本文拟就唐琬的家世和籍贯作一考订。  相似文献   

9.
《全唐诗》卷三六八有崔护《郡斋三月下旬作》诗一首:“春事吕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全唐诗》卷四七九张又新名下亦收该诗(题同),仅异二字:“嫩”作“初”,“卷”作“倦”。据此,诗作者应在崔、张两人之中。不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1169页说此诗是谢灵运在温所作,题为《读书斋诗》。逯钦立先生所据是光绪八年(1881)《永嘉县志》卷二十一,较《全唐诗》晚170多年,一般应以《全唐书》为准。不过,这首《读书斋诗》还可找到更早的出处:明末清初永嘉人周天锡曾编过一本专收外地人在温诗作的《慎江诗类》,完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手抄本共六卷,原藏玉海楼,温州市图书馆今藏有黄群敬乡楼、永嘉乡著会等几种抄本。其卷一收谢灵运诗二十七  相似文献   

10.
俗语词零札     
露柱《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卷六《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一双可(胳)膊似粗椽。(800页)这是形容丑女的脚胫、胳膊粗大难看,如同柱子、椽子一样。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增订版,以下简称《通释》)“露柱”条把上例“露柱”释为“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见该书第三篇“释名物”,77页。),按“露柱”一词在宋代禅宗的白话著作中常见,似不能以《通释》所说  相似文献   

11.
《新唐书·艺文志》较《旧唐书·经籍志》不仅著录更富,分合归类亦更科学,理应获得较高评价。美中不足者,其书名作者著录时有疏误,且偶有条目重出,前者已有董文武先生《点校本<新唐书·艺文志 >校勘拾遗》(《河北师院学报》1990.1)一文条辨纠正,后者尚无人论及。今摭拾于此,供研究者参考,有关文字校勘亦附及之。 1、乙部史录正史类(第1457页)徐坚《晋书》一百一十卷 按两唐书本传不言坚作《晋书》,旧志亦不载此书,疑新志徐坚名下脱“注”字,盖注臧荣绪《晋书)一百一十卷也。新志次此书于李善《汉书辨惑》二十卷后、高希峤《注晋书》一百三十卷(房玄龄等撰)之前,亦可见其类矣。 2、乙部史录编年类(第1459页)梁祚《魏国书纪》十卷  相似文献   

12.
据记载,李清照的作品是很丰富的。《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宋人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称,李易安有《文集》十二卷;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称,《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多数作品散轶了。除词以外,李清照的诗文存留至今的,诗仅有十九首和断句十五则(其中《端午帖子》三首与《春帖子》二首,是歌功颂德的应时诗,应属糟粕);文仅有八篇(其中《投  相似文献   

13.
范文正公文集、别集皆无诗余。归安朱孝臧《疆村丛书》从岁寒堂本补编录出词四首;又以《敬斋古今黈》卷三所载[定风波]一首,合《中吴纪闻》卷五所载[剔银镫]一首为补遗。共计六首,另附《范忠宣公诗余》[鹧鸪天]一首。辑为《范文正公诗余》一卷。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有[忆王孙]二首(其中“飕飕风冷荻花秋”一首,已见《范文正公诗余》),《古今词选》卷五有[意难忘]一首,皆题仲淹作,传世署名范词,尽于此矣。  相似文献   

14.
永嘉卢祖皋,是南宋著名词人,有《蒲江词》传世。其生平,《宋史》无传,亦未见墓志、碑传。现存明弘治以后的温州、永嘉郡、邑志虽各为立传,但均仅举籍贯、科名和主要仕历。倒是《四库总目》卷一百九十八《蒲江词提要》对他的情况记载得稍多一点,说他是楼钥的外甥,尝与永嘉四灵相唱和,诗集不传。《(光绪)永嘉县志》据四库提要,在卷十七《人物·文苑传》中对旧志作了补充说:  相似文献   

15.
《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的套曲之一。作者睢景臣(一作睢舜臣)的生平事迹,据元人钟嗣成著的《录鬼簿》记载:“景臣,后字景贤。大德七年(公元一三○三年),公自维扬(扬州)来杭州,余与之识。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并附录了他所作的杂剧《千里投入》、《莺莺牡丹记》、《楚大夫屈原投江》等三种。《嘉庆扬州府志》卷六十二卷《艺文·集部·别集类》著录《睢景臣词》一卷。可惜这些作品,只剩一个目录了。睢景臣之所以名列元代优秀作家之列,主要是由于他制作的套曲《高祖还乡》不仅压倒了当时“诸公”所有撷取同一题目写成的套曲,就是放在全部元代套曲中比较,在思想上、艺术上也算得上是一篇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4):F0002-F0002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芸阁,一作云阁,又号芗德、罗霄山人,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他是晚清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廷式学问渊博。涉猎广泛,著作宏富,沈曾植先生誉之为:“有清元儒,东洲先觉”,于当时政界、学界、文坛都有过重大的影响。其平生学问汇萃于《纯常子枝语》40卷。文廷式以学人而为诗人、词人,现存诗近600首。词150余首。尤工于词,时人谓之“清季四大词人”、“清八大名家”。已故词学大师龙榆生曾对其词集《云起轩词》进行重校集评。  相似文献   

17.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撰作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四百二十卷。何异于嘉定壬申(1212)所作《容斋随笔总序》最先记载了《夷坚志》全书的卷帙情况:“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共四(按:原讹作三)百二十卷。”征之书簿,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的著录最为完备:“《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  相似文献   

18.
《凌朝浮江旅思》:“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岸花开且落,江乌没还浮。羁望伤千里,长歌遗《回愁》”。此篇《唐诗纪事》卷四和卷九、《全唐诗》卷三九和卷四六于马周、韦承庆名下并载。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及多数选本、诗话均作马周诗。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卷下“韦承庆”下云:“《凌朝浮江旅思》一首,《唐诗》载为承庆作,尤遂初(袤)载为民周作,未知孰  相似文献   

19.
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晚年又号灵鹫山人,逸民。“世为太和(今大理市)人”(《李中溪先生全集》卷十,第15页。以下引用此集,视情况标注卷次及页码,或仅标注卷次),“世居苍洱之间”(卷七,34页),“土著”(卷八,46页,51页),元阳自述为大理“土著”亦见于《鹤庆军民府城记》(杨金铠《鹤庆县志》卷二),为白族。生于明弘治丁已(公元1497年)卒于万历已丑(公元1589年)。嘉靖丙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分宜、江阴县令,监察御史,荆州知府等职。李元阳为官清廉,敢于同朝廷奸党作斗争,对皇帝亦诤言直谏,极力捍卫国家利益,关心民间疾苦,“格君惠民卓然有经世才”(卷一·行状)。40岁时,愤于朝政昏暗,毅然辞官归里。著作有《心性图说》、《中溪漫稿》、《艳雪台诗》等,由后人编入《中溪家传汇稿》,重刊时,编为《李中  相似文献   

20.
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以下简称《奥》)的主题是什么,迄今学术界仍无一致的意见。笔者不揣谫陋,仅就管见所及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一 关于《奥》的主题,一种较通行的看法是歌颂人战胜自然的斗争。如杨宪益先生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一文中讲到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时说:“《奥德赛》歌颂航海的冒险行为,歌颂人对自然的斗争,……” (见《世界文学》1959年第12期149页)石璞先生认为“它主要是写希腊英雄对自然作斗争的生活。” (见四川人民出版社版《欧美文学史》上册39页)牛庸懋先生写道:“《奥德赛》则主要是歌颂航海的冒险行为,是歌颂人对自然的斗争的史诗。” (见贵州人民出版社版《外国文学五十五讲》上册29页)三位先生都没有使用“主题”一词,所以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上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