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CCK-8法和MTT法的最佳实验条件。CCK-8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50nm,最佳检测时间为加入CCK-8试剂后4h,适宜细胞数量范围为8×10^2-1×10^5个。在检测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对PC3细胞的增殖影响实验中,发现CCK-8法测得数据的线性相关性优于MTT法,并且数据偏差较MTT法小。实验结果表明CCK-8法较MTT法检测的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是一种优于MTT法的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CK-8法和MTT法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细胞毒实验中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3大鼠BMSCs,制成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 h,分别用CCK-8法、MTT法检测其吸光度(A)值,根据细胞浓度与A值关系曲线确定两种方法各自的最适细胞浓度;取最适浓度的细胞于0.5,1,2,3,4和5 h 6个不同时间点,分别于450,490,595 nm处测定吸光度A值,确定两种方法最佳的检测时间和最适检测波长;采用CCK-8和MTT法检测5个浓度的鹿茸Ⅰ型胶原对BMSCs的增殖的影响.结果 CCK-8法测得的A值与细胞数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优于MTT法;CCK-8法、MTT法最佳检测波长分别为450,490 nm,最佳检测时间分别为1,4 h;在检测鹿茸Ⅰ型胶原蛋白对BMSCs的增殖的影响时,CCK-8法测得数据的线性相关性优于MTT法,并且数据偏差较MTT法小.结论 CCK-8法与MTT法检测结果相比线性相关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在BMSCs细胞毒检测中CCK-8法优于MTT法.  相似文献   

3.
MTT法和CCK-8法检测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细胞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的筛选首先需要考察化合物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分别用MTT法和CCK-8法考察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这两种存在于中药穿心莲中具有抗病毒潜力的成分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毒性情况.结果表明,CCK-8和MTT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细胞存活率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均提示在A549细胞株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内酯的无毒浓度分别在0 5μg/mL及0 10μg/mL之间.用MTT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CC50值的变异系数(CV)均大于CCK-8法得到CV,表明CCK-8法检测的精密度较MTT法更高.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的判定系数和细胞存活率的数据标准偏差数值表明CCK-8法测定的准确度相对MTT法更高.另外,CCK-8法操作更为简便和快速,对实验者和环境危害低.因而,CCK-8法值得在细胞增殖和药物毒性检测等实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培养肺腺癌细胞Calu-3的方法,利用MTT和CCK-8法确定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激活剂(Genistein)和抑制剂(CFTRinh-172)的最适浓度,用CFTR激活剂和抑制剂的最佳浓度分别处理Calu-3细胞,然后采用划痕实验观测了培养48h后Calu-3细胞迁移的差异.结果表明:MTT法检测激活剂的最佳浓度为25μmol/L;CCK-8法检测抑制剂的最佳浓度为10μmol/L;划痕实验检测得出25μmol/L激活剂组细胞迁移数量((74.2±5.79)个)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34.1±10.04)个)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1);10μmol/L抑制剂组细胞迁移数量((148.3±17.70)个)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34.1±10.04)个)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270.05).激活剂通过促进CFTR氯离子通道的开放,抑制了肺腺癌肿瘤细胞Calu-3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是肿瘤治疗的一种二元体系,利用含10B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高选择性、在肿瘤细胞中有足够的富集量和滞留时间,用具有合适能量的超热中子束照射肿瘤部位,发生中子俘获反应10B(n,α)7Li,反应释放出的高传能线密度α粒子和7Li,在一个细胞大小范围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含10B药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输送是BNCT有效性提高的关键.为了提高肿瘤细胞对含硼化合物的吸收,本文基于糖类物质与硼酸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糖类具有在肿瘤细胞中富集的性质,研究了葡萄糖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吸收硼酸及其衍生物的影响,探讨了利用糖类物质增加肿瘤细胞中10B含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肿瘤细胞对硼酸及取代硼酸的吸收增加,而正常细胞的吸收增加不明显.此外,葡萄糖对硼化合物在细胞中的滞留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的肝素结合域(HBD)在HeLa细胞中的转导活性,并证实HBD具有运载药物蛋白(凋亡素)进入细胞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通过克隆表达的HBD-EGFP融合蛋白经Ni2+-NTA纯化后,观察其转导活性;并利用HBD-凋亡素融合蛋白表达纯化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用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HeLa细胞内有绿色荧光;MTT法检测表明凋亡素融合蛋白能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HBD具有转导活性,能携带药物蛋白(凋亡素)进入细胞并能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甘草查尔酮B(Licochalcone B)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MTT染色法检测甘草查尔酮B对5种肿瘤细胞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T24)、人宫颈癌细胞(HeLa)、高转移性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0)的增殖抑制作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甘草查尔酮B对B16F0细胞的致死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JC-1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势(△Ψm)。结果表明:甘草查尔酮B(5、7.5、10、12.5、15μg/mL)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5种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在最高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67.52%、67.24%、65.41%、62.81%、68.13%;随甘草查尔酮B处理浓度的增加,B16F0细胞死亡率升高,细胞皱缩,脱落细胞增多;甘草查尔酮B可明显降低B16F0细胞的线粒体膜电势,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以上结果显示:甘草查尔酮B对多种肿瘤细胞体外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所致的线粒体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海藻真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福建漳州浯屿岛和漳州浮宫海岸潮问带采集到的10种海藻中分离到66株海藻真菌.采用MTT法对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34株菌株对KB和/或Raji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供测菌株的52%.其中对KB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21株.对Raji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30株.对两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17株.分别占活性菌株的62%、88%和50%.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对微囊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采用EB/Calcein-AM和MTS/PMS细胞检测新方法,并与传统的台盼兰及MTT染色检测法进行比较,探索适合于微囊化细胞活力检测的方法.研究表明:分别采用EB/Calcein-AM,台盼兰,MTT,MTS这4种方法,检测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内MSCs细胞活力,传统的台盼兰与MTT检测法不适用APA微囊化MSCs细胞活力检测,EB/Calcein-AM与MTS是检测APA微囊化MSCs细胞活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野西瓜挥发油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作用.采用MTT、SRB和肿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实验观察野西瓜挥发油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ITC-Annexin V和PI双染法检测野西瓜挥发油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野西瓜挥发油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MTT与SRB法测得其IC50为145.5μg/mL,GI50为121.32μg/mL,LC50为900.96μg/mL,TGI为240.55μg/mL;野西瓜挥发油对SGC-7901细胞集落形成的IC50为160.04μg/mL.Annexin V/PI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75、150、300μg/mL的野西瓜挥发油可诱导SGC-7901细胞出现凋亡早、中、晚期的细胞形态.提示野西瓜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α-干扰素(α-IFN)、异搏定(VRP)对RCC-925肾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将RCC-925肾癌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逆转剂α-干扰素或异搏定或α-干扰素+异搏定及与不同浓度阿霉素(ADM)共同培养;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2)图像分析仪检测逆转前后PgP(P-glycoprotein)表达。结果:单独应用α-干扰素无逆转作用;联合应用α-干扰素、异搏定显著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效果优于单用异搏定(P<0.05);2.5 mg/L异搏定+500pg/mLα-干扰素共同与细胞作用后,PgP表达降低。结论:α-干扰素、异搏定作为逆转剂联合使用,能显著逆转RCC-925细胞的耐药性,可望为临床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体外快速筛选抗HIV药物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体外快速筛选抗H IV药物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荧光染料钙荧光素(Cal-ce in-AM)标记H IV感染的慢性H9细胞(H9/H IV-1ⅢB)与不同稀释浓度的药物作用后,与靶细胞MT-2细胞混合培养,2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T-2和H9/H IV-1ⅢB融合细胞的变化;孵育3 d后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 IV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和H IV-1p24抗原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培养上清p24抗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药物(双黄连粉针剂)能够抑制MT-2和H9/H IV-1ⅢB细胞融合(双黄连粉针剂抑制融合的EC50为3.18 mg/L,选择指数SI大于314.5);能够保护H IV感染细胞的死亡(EC50为10.59 mg/L,SI大于94.43)和减少H IV-1p24抗原的表达(EC50为23.29 mg/L,SI大于42.9)。结论:运用此方法4~6 h即可初步判断药物是否具有抗H IV的作用,此方法可简便直观,敏感快速进行抗H IV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细胞活性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活性测定是体外筛选抗肿瘤药物和临床肿瘤药敏试验的重要方法之一;细胞活性的测定方法有MTT法、SRB法3、H-TdR掺入法、LDH法等,根据不同细胞系及其测定原理,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及最适测定条件;概述了近年来细胞活性测定的几种常见方法、原理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FluroBeads B荧光磁珠法体外分离并培养人B淋巴细胞作为研究材料,通过MTT法、^3H-TdR掺入法测定重组入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rhsBLyS)对人B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活性并进行相应比较.结果表明:rhsBLyS非融合蛋白在引发剂Anti-IgM的协同作用下表现出显著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且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充分验证了rhsBLyS样品的活性;MTT法检测可替代放射性同位素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肺癌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和来源,并探究IL-10对肿瘤的作用,采用MSD超敏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Lewis肺癌小鼠模型血清中IL-10的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组织IL-10的主要来源,再通过CCK-8实验、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凋亡实验、划痕实验,检测IL-10重组蛋白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较正常小鼠显著升高,肿瘤组织中的IL-10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其中,B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是IL-10的主要来源,IL-10重组蛋白可以显著抑制LLC(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 line)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综上可见,IL-10水平与肺癌密切相关,B细胞和MDSCs是产生IL-10的主要来源,IL-10可能通过激活CD8 T细胞或者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Temsirolimus)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对C6鼠胶质瘤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C6大鼠胶质瘤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C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原位注射法建立C6大鼠胶质瘤模型,10 d后分为替西罗莫司组、替莫唑胺组、联合药物组(替西罗莫司+替莫唑胺)及空白组,隔天给药7次,4周后断头法处死大鼠取脑,做肿瘤病理组织切片,计算肿瘤体积;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检测与肿瘤侵袭性有关的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结果:联合药物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效果显著高于替莫唑胺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替莫唑胺组移植瘤体积下降了33.5%(P0.05),移植瘤中MMPl表达为(++),移植瘤细胞凋亡率64.6%(P0.05);联合药物组移植瘤体积下降了55.2%(P0.05),移植瘤中MMPl表达阳性(+),细胞凋亡率84.0%(P0.05).结论:西罗莫司联合替莫唑胺用药能明显抑制C6大鼠胶质瘤细胞移植瘤生长,并降低与肿瘤侵袭能力有关的MMP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药大青叶有效单体进行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CVB3)的研究,通过观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作为考核药物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大青叶有效单体1  相似文献   

18.
拟研究2-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类小分子抑制剂(SKLB-163)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后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利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裸鼠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移植瘤模型中评估药物灌胃给药时能否抑制肿瘤生长。流式细胞术和MTT表明,SKLB-163能够促进SW620细胞凋亡,且能够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动物实验表明,口服灌胃给药SKLB-163(200 mg/kg)能够显著抑制裸鼠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移植模型肿瘤的生长。总之,SKLB-163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发展新型2-巯基苯并噻唑类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野西瓜挥发油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野西瓜挥发油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采用MTT和SRB法观察野西瓜挥发油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FITC-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野西瓜挥发油作用于HepG-2细胞后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野西瓜挥发油对HepG-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有剂量依赖性,MTT与SRB法测得其IC50为127.5μg/mL,GI50为131.98μg/mL,LC50为168.24μg/mL,TGI为301.91μg/mL;Annexin V/PI双染发现随着野西瓜挥发油剂量的增加,HepG-2细胞中活细胞数减少,早期凋亡细胞数增加,300μg/mL的挥发油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出现13.7%的早期凋亡细胞.提示野西瓜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4HPR对KB、SCB-5e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SRB实验法。结果:4HPR对于KB细胞,作用48、72h后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对于SCB-5e细胞,作用72h后出现抑制作用。结论:4HPR对KB、SCB-5e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4HPR的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