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以下简称“单片机”)课程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和自动控制等理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这类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型教学环节。本文针对现“单片机”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蔽端,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方略和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明伟 《科技信息》2012,(22):490-49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微控制器类实验性环节的基础和理论先导课之一,在微控制器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教学实践,针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单片机课程实验环节,改革教学方法,软件设计仿真实验和课程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巩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气类单片机类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基于“竞赛引领创新”思路和“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对单片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方法能将电气类单片机类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并在实践锻炼中逐步锻炼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互动”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互动,师生互动,直观和抽象互动.另外,提出了“三个结合”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虚拟和实际相结合,基础实验和综合应用实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单片机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针对近几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开展的凌阳单片机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取得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单片机课程设计更好的开展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单片机课程教学特点,将单片机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环节均进行了改革,将虚拟设计与仿真软件融入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中,按照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流程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系统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介质。单片机课程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衔接,肩负着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知识转化实践应用技能教学重任。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与特色,深化单片机教学变革,开发单片机课程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塑造当代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孟祥莲  温海洋 《科技资讯》2014,(12):148-14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践训练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单片机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迎澍  金文  陈曦  张慧群 《实验室科学》2013,16(1):166-168,172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及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对该课程的课堂授课方法与教学实践环节进行了深入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偏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遵循“面向应用实践”的原则,并大幅度增加实践环节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对于本课程知识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开展课堂与实验教学,提高电气电信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理论多、实践难以理解的问题,应用STC89C52单片机,联合教学中的传感器,设计相应的检测装置,从检测原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测试展示等4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单片机实例设计可在理论学习中增加实践环节,有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是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将CDIO国际化教学工程教育模式应用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立基于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新型授课体系,通过把工程项目和授课体系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教学实践环节的检验,该教学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符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高等院校机电类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机电类专业教学实践,介绍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及实施效果,提出了关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刘艳 《甘肃科技》2007,23(10):274-276
单片机技术是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所开设的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单片机技术的效果,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构建学生微处理器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项目教学法探讨及实践、闭环实践模式探讨及实践、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EDA仿真软件几方面阐述了独立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包括微机原理与51单片机两部分教学内容.由于该课程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才能深刻理解并巩固相关理论知识.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将首先接触微机原理相关实验,然后再针对51单片机进行实验研究.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微型计算机与51单片机的CPU不同且二者的汇编指令系统以及硬件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有关单片机实验的难度系数加大.考虑到实际教学中实验课程通常被分配较少学时的现状,明确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的区别与联系,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对比法”模式对授课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经实践验证,“对比法”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存在的一些教与学的难点问题 ,例如 ,如何处理硬件电路部分 ,如何加深理解及记忆“控制字” ,如何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等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一些较有成效地教授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仅靠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环节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应用能力,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使之贯穿单片机教学活动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验环节,实验教学中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率,通过课外的课程设计、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活动加强工程项目的训练,构建形成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工程技能三位一体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单片机原理的课程中,注重的是单片机原理和汇编指令的介绍,考核过程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系统的把计算思维融入其教学过程中,因此学生很难将单片机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以上的分析,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单片机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充分优化教学环节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信息类本科专业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相对抽象,学习难度大,需要足够的实践环节来加深学生对单片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是单片机原理课程的重要延伸。文中针对近几年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类本科专业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改革,为提高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