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鲤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组鲤分别进行腹腔注射、口灌恩诺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恩诺沙星在鲤(Cyprinus carpio)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消除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种给药方式下,鲤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的药时曲线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59.185 6 μg·h·mL-1、Ka为75.762 7 h-1、t1/2β为96.545 6 h、T(peak)为0.073 0 h、C(max)为3.297 0 μg·mL-1;灌服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600.296 1 μg·h·mL-1、Ka为0.169 3 h-1、t1/2β为168.287 1 h、T(peak)为3.665 5 h、C(max)为3.266 1 μg·mL-1.这说明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血药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  相似文献   

2.
将诺氟沙星原药(98%)按质量比为1:1 000制成颗粒饵料投喂凡纳滨对虾,研究在养殖模式下诺氟沙星在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3P97分析诺氟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药物回收率、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等参数。结果表明,诺氟沙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吸收二室模型,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血淋巴=9.236 e-0.662 t+56.938 e-0.01 t-66.174 e-0.985 t,C肌肉=21.491 e-0.576 t+0.328 e-0.047 t-21.819 e-0.726 t,C肝胰腺=30 115.96 e-0.355 t+39.314 e-0.01 t-30 155.274 e-0.378 t。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诺氟沙星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 h、4 h和4 h,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13.527 5 mg/L、1.904 4 mg/L和698.916 7 mg/L,表观分布容积V1/F分别为0.017 L/kg、0.210 L/kg和0.001 L/kg,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704 h、0.954 h和1.832 h,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1.047 h、1.204 h和1.951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9.315 h、14.812 h和69.315 h,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12分别为4.347 h-1、0.098 h-1和0.098 h-1,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21分别为0.629 h-1、0.081 h-1和0.017 h-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764 mg·h-1·L-1、9.538 mg·h-1·L-1和7013.467 mg·h-1·L-1。血淋巴、肌肉、肝胰腺组织中诺氟沙星浓度水平的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凡纳滨对虾3种组织中浓度最高的为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中诺氟沙星代谢较快,在投喂8 h后药物残留接近于零,但肝胰腺组织易蓄积诺氟沙星,其残留时间至16 d才未被检测到。实验实施期间为9月份,平均水温为28℃,因此,使用质量比为1:1 000制成颗粒饵料投喂凡纳滨对虾至少应经过448℃.d后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考察由不同工艺制备的恩诺沙星注射液A和B在鸡体内的药动学过程,选用40日龄的健康海兰鸡进行了研究.A、B 2组分别肌注相应的恩诺沙星注射液(15 mg/kg),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恩诺沙星浓度,结果发现,A、B 2种注射液的恩诺沙星在血浆中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是:t1/2为9.68±0.02 h及18.60±0.05 h;t max为1.25±0.03 h及4.50±0.02 h;C max为1.88±0.12及1.40±0.20μg/mL;AUC(0-t)为19.72±0.21及26.76±4.15μg·mL-1·h.其中,注射液B的t1/2,t max及C max分别为注射液A的1.92,3.6和0.74倍,两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注射液B肌注后吸收缓慢,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临床应用72 h给药1次能维持对常见病原菌的有效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4.
探讨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影响.黄连解毒散分别制成超微粉和细粉,以4g/kg体质量的剂量分别灌服给家兔,采用HPLC测定家兔体内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PKS处理,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及其细粉中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及其细粉中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房室模型均为一级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药物的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0.14,0.36h,药物的消除相半衰期T1/2ke为1.70,1.41h,达峰时间Tpeak为0.672,0.957h,达峰浓度Cmax为0.627,0.419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899,1.356μg·h/mL,与细粉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达峰时间提前0.285h;峰浓度提高49.6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加40.04%.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显著提高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考察抗风湿涂膜剂中辣椒素和乌头类总生物碱在生物体内药动学特征,以获得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为给家兔背部按一定面积涂抹抗风湿涂膜剂后,于不同时间采取血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血药质量浓度,通过3P97药动学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自动拟合获得药动学参数,得辣椒素药动学行为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Ka=1.160 013h-1t、1/2(Ka)=0.597 534 h、Ke=0.219 206 2 h-1t、1/2(Ke)=3.162 079 h、AUC=22.084 286(μg/mL)h;乌头类总生物碱药动学行为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Ka=0.300 004 9 h-1t、1/2(Ka)=2.310 453 h、Ke=0.185 421t、1/2(Ke)=3.738 234 h、AUC=22.389984(μg/mL).h.药代动力学实验表明,本制剂中辣椒素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速率较快,而代谢消除速率较慢;而乌头类总生物碱吸收与代谢均较慢.二者吸收程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氟苯尼考注射液在大鼠体内代谢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剂量30 mg·kg-1的氟苯尼考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的代谢及生物利用度.静注后药动学特性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Cmax为36.51±3.25μg·mL-1;AUC(0-t)为51.75±0.21μg·mL-1·h.肌注后药动学特性符合一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主要动力学参数:肌注组t1/2β为12.63±0.02 h及21.32±1.02 h;tmax为1.0±0.03 h及8.0±0.02 h;Cmax为6.70±0.12及3.50±0.20μg·mL-1;AUC为45.22±0.21及34.35±1.15μg·mL-1·h.氟苯尼考注射液肌注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好,分布快,消除缓慢,药动学行为与对照品纽弗罗注射液相似.  相似文献   

7.
研究槲寄生中N-桂皮酰基丁二胺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大鼠灌胃给予N-桂皮酰基丁二胺,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用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N-桂皮酰基丁二胺的浓度,并用DAS2.0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N-桂皮酰基丁二胺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室模型,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半衰期速率常数T_(1/2)(k_a)=0.343 h,分布半衰期T_(1/2)=1.306 h,达峰时间T_(max)=0.750 h,最大血药浓度C_(max)=1.700μg/m L,表观分布容积V_(1/F)=21.047 L·kg~(-1),口服消除率C_L=11.172 L·h~(-1)·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4.129 h·mg·L~(-1).N-桂皮酰基丁二胺口服给药后,吸收和分布均较快,且分布广泛,在血浆中的清除也较快.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水温对培氟沙星在鲤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和残留消除规律的影响,以期对培氟沙星药物残留进行有效监控,选取18和25℃水温条件下,按体质量10mg/kg的剂量对鲤单次混饲口灌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样品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氟沙星含量.结果显示:高温组的达峰时间(2h)早于低温组(4h),达峰浓度(2.360mg/L)高于低温组(2.092mg/L);高温组和低温组的表观分布容积Vd、总体清除率CL与温度呈正相关,分别为5.73L/kg、0.191L·h-1·kg-1和5.464L/kg、0.17L·h-1·kg-1;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与消除半衰期t1/2 z与水温呈负相关,分别为66.278mg·L-1·h-1、20.317h和88.346mg·L-1·h-1、22.301h;肌肉、肝胰脏、肾脏组织中培氟沙星的药物含量于给药后2h时高温组较低温组分别提高了8.9%、15.6%和17.4%.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对鲤体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畜禽用复方微量元素注射液中铜元素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猪单剂量肌注畜禽用复方微量元素注射液0.3 mL/kg(铜210 μg/kg),24 h不同时间10次前腔静脉采血,火焰原子吸收法(AAS)测定猪血清中铜元素的浓度,采用3P97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铜在猪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开放型一室模型,最佳药时曲线方程为C=1.213 0 e-0.145 5t-1.213 0 e-0.885 9t.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0.744 1±0.213 4 h,消除半衰期(T1/2Kel) =5.097 1±1.385 9 h,达峰时间(Tm)=2.352 0±0.439 h,达峰浓度(Cm)=0.706 9±0.068 8 μg/mL,曲线下面积(AUC) =7.108 0±1.114 7μg·h/mL.结论:肌肉注射畜禽用复方微量元素注射液后,元素铜在猪体内吸收较快,消除也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0.
氯霉素在牙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牙鲆体内氯霉素的药物浓度,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表明:1)单次口服剂量为8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在牙鲆体内的药-时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第一次达峰时间Tmax(1)出现在2.00 h,鳃、肝、肾、血、肌的第一次达峰浓度Cmax(1)依次为15.01、11.80、10.35、8.56、5.21μg·mL-1;第二次达峰浓度Cmax(2)小于第一次的浓度Cmax(1),第二次达峰的时间Tmax(2)出现在8.00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肾、鳃、肝、血、肌分别为176.87、133.77、118.77、65.33、50.36μg·mL-1·h.消除半衰期(T1/2)为4.89-10.39 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8.67-17.05 h,说明氯霉素在牙鲆体内吸收较迅速,但滞留时间较长.2)连续5 d口服剂量为4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消除半衰期(T1/2)为39.40-115.50 h,说明口服氯霉素在牙鲆体内消除缓慢,残留较严重,其中以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