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套连续实时取样进样组合件、改进过的色谱一质谱朕用仪进样接口件、自制放电装置,实施连续实时地测定热平衡低温等离子体中的瞬态成份,重视性好。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实时进样质谱法适合研究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成份。  相似文献   

2.
常温等离子体法合成氨的反应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试验条件和实时连续质谱诊断的氮氢混合气流放电过程中的瞬态成份 ,分析合成氨的反应途径和步骤 ,提出经由瞬态成份 N2 H6 衰变为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用直接进样法对豆油的脂肪酸进行定量和定性测定,确证了五种脂肪酸的组成。用直接进样法测定脂肪酸的成份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探讨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胚后发育变化。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表明,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4种形式:单个放电、连续单个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后肢芽期有3种放电形式,没有记录到连续簇状放电。各发育时期都以单个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单个放电和连续放电幅度随发育的进行呈下降的趋势,其均值变化更为明显。随着发育的进行,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均随之增加,在变态期达最大。变态期和成体期簇状放电无明显变化,连续放电在成体期则降低。结论: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随着松果体的发育逐渐多样化,放电幅度和频率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探讨其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5种形式。胚后发育的早期为4种放电类型,以簇状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胚后发育的后期为5种放电类型,以簇状和连续簇状放电为主。随着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单个放电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连续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降低,连续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的持续时间延长。随着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现丝室在某些充气条件下产生自猝灭流光放电,并对它的放电机制进行过探讨。由于自猝灭流光放电具有输出信号大,幅度分布窄,上升时间快等特点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我们对这种新型的放电模式也作了初步的测量。最近我们在极端气体成份条件下观察到自猝灭流光放电的一些新现象,和文献[1—3]的结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绝缘状况,以Modbus协议作为通信基础,设计与局部放电指示器通信的上位机软件,并在局部放电指示器的通信程序中编写协议。上位机通过RS485串口与局部放电指示器相互通信,利用Visual Studio 2017软件平台窗体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模块搭建上位机界面,在模块中编写串口和Modbus通信程序,实现修改局部放电指示器的通信参数和读取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功能。试验证明,上位机能够与局部放电指示器稳定地进行数据交换,快速方便地修改通信参数,实时获取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8.
用大口径短的FFAP毛细管色谱柱直接进样法,对抢劫案中所用药物进行了GC/MS分离鉴定。其结果为溶剂、苯甲醇、苯甲酸和安定。其中安定为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松果体在中华蟾蜍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记录了不同温度下(5、10、15、20、25和30℃)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表明,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有5种放电形式(单个放电、连续放电、簇状放电、连续簇状放电、不规则放电),在不同温度下,其各种形式放电单位所占比例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果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逐渐升高,在30℃时达到最大;放电幅度在25℃时最高,30℃时略有降低,证明松果体参与了中华蟾蜍的体温调节,可能与热敏神经元的活动有关,但热敏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单针-板电极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玻璃纤维为填充介质的单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测量了放电电压、电流波形,计算了放电功率,比较了有、无玻璃纤维填充时放电电流的差别及放电功率随放电间隙距离、电容电流、放电电压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填充介质对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压条件下纯空气间隙与有玻璃纤维介质填充时的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相比:①后者的放电的起始电压更低,放电功率更大;②后者连续放电电流显著减小,而放电脉冲数量和脉冲电流幅值显著增加;③后者负电晕放电有非常明显的放电脉冲,而前者则主要表现为连续的放电电流.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现行的煤层钻孔气体检测装置数据最高值不容易被捕捉、钻孔气体参数比较单一、测定结果不能实时显示的问题,特研制出一种煤层钻孔气体检测装置。此装置能够准确测定煤层钻孔内的气体浓度(包括甲烷、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气体流量、气体温度和气体压力等(包括高压和低压)参数,并且数据实时显示、连续记录、易于查询。应用实践表明:该装置能够满足煤矿现场测定煤层钻孔参数的要求,对实时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催化裂化沉降器粗旋风分离器的工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径300 mm的催化裂化沉降器粗旋风分离器冷态实验模型上测试入口气速、质量浓度,考察二者以及料腿末端设置重锤逆止阀对粗旋风分离器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加入后降低了气流旋转动能耗散,使粗旋风分离器压降降低,料腿排气率增大;提高入口气速有利于减小料腿泄气率、提高粗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尤其对细颗粒分离有利;随固相质量浓度增大,粗旋风分离器压降降低,分离效率和料腿排气率均有小幅上升;料腿末端安装重锤逆止阀可令料腿泄气率减小3%以上,并提高粗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针对粗旋风分离器结构特征提出的压降模型计算粗旋风分离器压降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MS及GC对痕量有机挥发性气体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目前最有效、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手段。由于分析对象具有含量低、难捕集、易分解等特点,所以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采样和进样技术,是分析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本文报道的冷捕集不分流进样技术,是在Likens及K.R.Kim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云南烟草、咖啡、云南花茶、油菜花粉、桉叶、薄荷、青蒿、大蒜、生姜及桂皮等多种经济作物的香气和异味成分的分析研究,证明这种采样和进样方法,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透平机械欧拉方程和经典的变分原理,推导出了内燃机冷却风扇沿径向气流参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建立了风扇叶片扭曲规律优化设计的数学方法.应用该方法对6102汽油机冷却风扇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将计算结果与等反击系数流型和自由涡流型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的双向流量开关控制的气体进样装置,可用于气相色谱仪,替代气体进样阀,其结构简单,进样部分无活动部件,定量精度高,由于可在线地对色谱柱“反吹”,重复性好,柱寿命长,因此特别适用于充程和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相似文献   

16.
利用建立的再生式液体药火炮(RLPG)中再生喷射燃烧过程的多维多相流数学模型,以37mmRLPG为对象,对其再生喷射燃烧过程进行了全模拟,揭示了过程中各物理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整个液体喷射过程期间,燃烧人存在连续的液注形态。液体药的燃烧主要发生在燃烧室和身管入口区区域。(2)身管入口节流对燃气流速加压力的时空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身管中段的燃气流速和压力沿轴向成线性分布。(3)燃烧室和身  相似文献   

17.
喷管内高速流动天然气相变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超声速旋流天然气分离器中,气流经过拉伐尔喷管绝热膨胀形成带液滴的超声速低温混合气流,喷管内的相变是实现天然气分离的关键.根据相变理论、气体动力学理论并考虑了实际气体的影响,建立了描述有相变的喷管中天然气高速流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喷管内有相变的天然气的流动特性;计算了不同入口条件下的相变起始点位置和水蒸汽的凝析率;分析了当喷管入口温度一定时,相变起始点、水蒸汽凝析率与入口压力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压力的升高,相变起始点位置逐渐前移,水蒸汽凝析率逐渐增大,建立了一种预测超声速旋流分离器正常工作压力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更好的高速连铸二冷区铸坯冷却效果,本文提出在气-水雾化喷嘴气路通道内增设加速环装置。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优化前后气-水雾化喷嘴的三维气-液两相流模型,分析了喷嘴进水压力和进气压力对喷嘴出口处液相速度和液相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条件下,当喷嘴进水压力一定时,随着进气压力的增加,喷嘴出口处液相速度显著增大,液相体积分数呈减小趋势;当喷嘴进气压力一定,随着进水压力的增加,喷嘴出口处液相速度减小,液相体积分数整体呈增大的趋势;相同工况条件下,喷嘴气路设置加速环后,喷嘴出口处的液相速度分布较优化前更稳定,液相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