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和谐校园是一个理想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大学校园的适用,阐述了广大师生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现在加强认识、强化情感、坚定意志和努力实践等方面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谐校园是一个理想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大学校园的适用,阐述了广大师生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现在加强认识、强化情感、坚定意志和努力实践等方面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廉政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预防和惩治教育腐败,提高广大师生道德情操和社会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和谐校园建设需要诸多要素和条件,道德的规范和调节作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和条件。道德的规范和调节作用的发挥,其前提是人们对道德信念和道德原则的认同,以及对既有道德规范的接受,而任何道德信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认同和接受都离不开道德的教育和感化。和谐校园建设应该高度重视道德教化在价值引导、荣誉激励、利益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并起着独特的作用。学生是校园的主人,构建和谐校园关键要转变育人观念,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是师生携手共建和谐校园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掘音乐教育在道德育化、发展智力、健全心理和激发创造力等方面的功能,促进校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安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和谐校园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依法治校为核心,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建设和谐校园,实现高校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徐丽 《奇闻怪事》2008,(4):10-11
和谐的校园是师生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创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要达到和谐校园和和谐教育最佳状态,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朱惠芬 《科技信息》2009,(33):292-292,319
和谐校园建设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同学问的和谐及师生间的和谐。明确了班主任工作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工作应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建设和谐的班集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学校发展的和谐、学生发展的和谐、管理与服务中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等内容。高校应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依法治校、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科学发展等办法来构建和谐校园,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而道德冲突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当前学生道德教育中漠视道德冲突主要表现在:知性道德教育目标导致道德冲突的僭忘;灌输性道德教育方式导致道德冲突的滞留;单一性道德教育途径致使道德冲突解决的断裂。本着"以人(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目标应由知性化到生活化;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交往对话;道德教育途径由单一性走向整体性,以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一定角度上说,道德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离开经济关系的道德判断是没有意义的。在民营企业,两个道德主体(企业主和雇佣者)在经济地位和管理地位上具有非对等性,导致了道德主体之间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失衡,使弱势道德主体(雇佣者)的道德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实行“道德代理人”制度是构建民营企业道德主体地位平等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3.
道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组成。道德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不同。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怎样的结构,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对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道德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何种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即道德观念的多元性,道德行为的冲突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矛盾性,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一是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德育机制,优化德育功能;三是加强道德实践,实现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15.
周允  郑思亭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3-15,91
道德信仰是道德建设顺利进行的精神基础。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道德生活与道德建设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反思这一现状,其客观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从主体角度看,则缘于人们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缺失的原因虽不是单质的,但现代性危机造成的信仰与精神的失落、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伦理秩序的失衡与道德资源的不足以及道德教育目标上终极价值关怀的缺乏,却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济是一种主要以道德教育为手段来发展的经济 ,是劳动者道德素质状况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发展道德经济是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积极进步的道德觉悟 ,使之焕发出合法的积极的高效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行为 ,由此推动社会、集体和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道德经济学是以道德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是为我国发展道德经济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论的科学。当前我国发展道德经济、研究道德经济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丰富道德情感和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布依族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道德心理结构。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维度对布依族伦理道德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可以概括为:伦理道德认知由感性到理性;伦理道德情感由简单到丰富;伦理道德行为由他律到自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青年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建设者,他们在生态道德方面存在着认知不全面、情感意志不坚定、行为难以落地等问题,从丰富青年学生生态道德认知、增强青年学生生态道德情感、推进青年学生生态道德实践等几个方面下功夫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对增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美丽的生态文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道德是指科学共同体内形成的行为的基本准则;科学道德失范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在科学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严重欠缺的国家不可能建成一个科技强国。科技人员的道德自律和他律是保证科技人员行为规范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和科技工作者的摇篮,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使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运用中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担负起社会道德责任,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隐性德育是相比显性德育而言的,是指实质上进行着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传递与道德灌输,形式上却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这种外在的价值干预的教育活动。美国德育具有鲜明的隐性特质。从美国的文化传统、德育的主导理论与实践以及德育实现的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几个方面去剖析,可以深刻把握美国德育之所以隐性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