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秋冬季节来临,天气渐冷,家用电器使用频繁,如使用不当,轻则导致家电损坏,严重的还会引起火灾及人员伤亡。使用前须熟知以下十条禁忌。忌使用没有安装电度表的家用电器,致使用电无数,浪费电。忌使用未安装保险的家用电器,以防止因漏电短路,超负荷造成火灾等严重事故。忌使用电源线接头处有金属丝裸露在外的家  相似文献   

2.
盘条表层的魏氏组织是35K冷墩盘条冷镦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控制表层魏氏组织,首先在实验室模拟了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然后根据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在工厂进行了不同轧制过程温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在加热时间80~90min、均热温度1160~1230℃、终轧温度820~840℃和吐丝温度800~820℃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盘条组织均匀、表层魏氏组织小于1级,有效地防止了冷镦开裂.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研究了自适应模糊PID-Smith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利用Smith预估算法克服纯滞后,利用模糊控制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利用PID控制来提高稳态精度.通过Matlab仿真研究,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于大时间滞后的电加热炉温控系统是一种实用而简便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科技》2006,(14):60-60
电饭煲是一种功率较大的电器,与其他家用电器一样,当插头接触不好打出火花、电弧,电源线绝缘层损坏引起短路,与其他电器共用线路产生过负荷时,都有可能引起火灾。电饭煲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某些原因长时间通电,水被烧干时,温控器件容易被烧坏;当内胆底部和电热板之间附有杂物,二者接触不能完全吻合,也会使温控器件烧毁,导致电热板温度继续升高,引起火灾。  相似文献   

5.
步进梁式加热炉内的板坯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立了三段步进梁式加热炉内加热的板坯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离散化,同时运用软件工程的理论,编制了加热炉内板坯温度场计算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板坯加热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加热炉预热段温度、板坯入炉温度和炉气黑度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缩短板坯在加热炉内的加热时间,降低板坯氧化烧损量和延长炉子寿命.  相似文献   

6.
针对喷墨印花的后处理问题,研究了快速固色烘燥工艺.介绍了使用2只非接触式水分传感器作为传感手段,利用水分残余率作为控制参数,控制织物烘燥残余水分的控制原理.解决了用出口处织物舍湿率数值反馈控制车速的控制系统与PID的动态特性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无法得到良好配合的问题,易于控制,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介绍了一种结构紧凑,温度容易控制,固色效果好的工艺装置.  相似文献   

7.
SS400热轧板结疤缺陷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分析法,对某厂生产的SS400热轧板结疤缺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热轧板的结疤缺陷成因是由于加热炉工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通过对加热炉负荷、加热时间和铸坯温度等进行调整,使该类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且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模拟铜导线接触不良,制备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接触不良样品,然后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导线接触不良熔痕的宏观形貌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触不良熔痕的微观形貌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铜导线接触不良熔痕的形貌特征不同.在室温条件下冷却的熔痕,表面有明显的凹坑状熔痕,熔痕上布满气孔.在高温条件下冷却的熔痕,表面凹凸不平,被一层氧化层所覆盖,氧化层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细密的颗粒状.因此,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铜导线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可以鉴别其在火灾前是否处于接触不良状态.这就为公安消防机构准确认定起火原因提供了一种新的鉴定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红外线加热炉温度PID控制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红外线加热应用于连续退火实验,要求对红外线加热的温度进行有规律的控制·主要介绍所采用的PLC控制理论算法,包括系统辨识、比例积分微分参数整定及优化设计·通过PLC对红外线快速加热炉温度的控制,实现了对试样的快速加热和冷却及温度升降的循环控制,而且升降时间和速度可精确调整,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尺寸火灾实验中CO释放特性与真实火灾不同的原因,该文利用自行设计的"烟气发生装置-二次加热装置-FTIR"实验系统对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的CO气体进行实时在线的定量检测,着重考查二次加热温度对CO释放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木材燃烧时CO的释放呈有氧热解和残炭的不完全氧化2个阶段,二次加热温度和燃空比是影响CO释放的重要因素.证实了烟气温度偏低是导致小尺寸火灾实验中CO产率较真实火灾中偏低的重要原因,适当提高二次加热温度可以显著提高CO产率,但过高的二次加热温度又抑制CO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结构材料选用不当或在建筑结构、装修中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极易增加建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从实践来看,建筑火灾的起火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建筑火灾的起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火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建筑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钢坯在炉内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分析找出影响钢坯产生氧化烧损的主要因素,提出利用控制加热炉炉内气氛、降低加热炉的最高炉温和降低钢坯的加热时间等方法来减少钢坯在炉内的氧化烧损.结合高棒车间投产初期加热炉炉温控制所存在的问题,优化得到高棒车问的加热制度,并严格控制加热炉各段的空气过量系数,确实有效的降低高棒车间加热炉的氧化烧损.同时制定HRB500E加钒钢种的加热制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ABAQUS商业有限元软件对步进式加热炉内钢坯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建立了加热炉内钢坯加热的热力耦合模型,计算了不同热送条件下,中心与表面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及加热温度的提高,应力由铸坯表面向铸坯中心逐步增大;随着热送温度的升高,最大应变量逐步减少,应力存在一个拐点,且逐步出现双应力峰值.分析得出,在现有加热制度下,适合的热送温度在60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多舱室间烟气蔓延模型,计算舰艇防火分区内各舱室的火灾烟气温度、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并用计算结果指导舰艇防火决策.首先假设防火分区内起火舱室的烟气沉降符合双层区域模型,而烟气经过通风口蔓延到相邻舱室时没有卷吸现象发生;然后运用质量、能量守恒和气体状态方程建立防火分区内多舱室烟气蔓延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舰艇防火分区的按照t2发展的火灾场景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比美国的CFAST软件计算的结果略高出10%,主要原因是CFAST中考虑了下层冷空气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
淬火软点即一些工件淬火后在局部出现硬度偏低的现象。软点处容易形成淬火裂纹,影响工件的使用寿命。如滚动轴承钢脱碳后淬火时形成软点,使用时会发生接触疲劳损坏。因此,为了防止淬火软点现象的产生,有必要弄清其发生的原因。1淬火软点产生原因1.1加热不均匀加热时炉温不均匀,保温时间不足或保温时间不当是造成加热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淬火加热的目的是使工件在淬火加热过程中完成组织转变,因此,若加热温度偏低,保温时间不足,会使得原始珠光体组织未能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及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淬火后得不到全部马氏体组织而形成软点…  相似文献   

16.
给晨多孔珍珠岩电膨胀炉温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控制系统主要由加热部分、温度检测部分、温度数学显示与设定部分以及电源和控制电路组成,能对电炉的炉温进行测量、显示、恒湿控制及越界报警。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高温下温控精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模拟火灾条件,制备了不同受热温度下的水曲柳炭化样品,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受热温度逐渐增大,水曲柳管胞孔径变大、胞壁变薄,500℃开始,管胞端部絮状沉积物凝结出现,后参与氧化逐渐消失;500℃开始,纹孔外延出现,后随温度升高烧蚀消失;700℃以上管胞壁横截面出现裂痕,且数量增多,程度逐渐加重;碳、钾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在炭化物中含量增加,氧含量则不断降低.对炭化水曲柳的微观形貌以及组分含量随受热温度变化的研究,可以帮助火灾调查人员判断火灾现场温度分布、判定火势蔓延路线,认定起火部位、起火点,查明火灾原因.  相似文献   

18.
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也就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9.
重交通道路沥青老化规律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方法,对重交通沥青在不同老化时间和老化温度下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了时间和温度对沥青老化的影响,并将薄膜烘箱老化试验与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沥青性能老化评价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重交通道路沥青在老化10 h(163℃)或老化温度高于163℃时性能变化颇为显著;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5 h(163℃)老化前后的软化点比1、0 h(163℃)老化前后的25℃针入度比和15℃延度比来评价沥青老化后抗车辙能力;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10 h(163℃)或5 h(180℃)老化前后的针入度比和延度比指标来评价沥青老化后的抗疲劳性能;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24 h(163℃)老化前后的延度比或软化点比指标来评价沥青长期老化后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20.
 使用Airpak软件,对集装箱烘房内气体流动传热问题进行非稳态模拟计算.针对两种不同送风方案,计算得到了烘房内气流的各种场分布(流速、压力、温度、空气龄等).重点考查了箱体表面的温度场、温升和空气龄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所研究的两种烘房送风方案中,方案1是从烘房底部送风,方案2则是把送风口位置抬高到集装箱内部送风,其他条件相同.计算结果表明,与方案1相比,方案2温度场分布更均匀,温度升高更快且空气龄较小(尤其在死角位置).可见采用方案2能较好地保证烘干质量,提高烘干速度,缩短箱体死角位置的加热时间,降低烘干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