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三国演义》和《水浒》作为我国第一批古典长篇小说的代表,经过了共同的诞生成长的历程:第一阶段是话本词话的草创阶段,大体上包括元代“三国”“水浒”杂剧;第二阶段是文人纂修集撰定型阶段。前一阶段我们名之为“市人文学”(“市井文学),后一阶段姑名之为“士君子”化文学。这两个阶段各自具有不容混淆的鲜明的特色:如话本阶段,规模都较小,境界亦浅陋,人物带有绿林气质;“士君子”化阶段,规模扩大了,境界提高了。如“水浒”由三十六人增加到一百零八人,同时脱去了市井化的绿林气质而成为英雄传奇文学,它们的结局也都由话本阶段的喜剧大团圆改为悲剧结尾;人物形象也都由粗俗简率而转向精细复杂,终于创造了我国第一批长篇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总之,从长篇小说的雏形而到  相似文献   

2.
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实际上是我国两条小说线索不断发展的最终汇合:一条是由《大唐西域记》发展而来的取经故事;另一条是从《补江总白猿传》到《陈巡检梅岭失妻》再到《西游记》所形成的神猿形象。它们都源于唐,发展于宋元,最后在明代实现了汇合。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虽然不是取经题材,却是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长篇小说《西游记》之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转变的一个枢纽,对长篇小说《西游记》有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杜光辉的长篇小说《可可西里狼》所突出的生态批判色彩与人道主义温情主题。认为作品:一方面通过形象塑造,揭示出人类中心主义、欲望享乐原则和无限增长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威胁生态的真正"恶狼";另一方面塑造一批"生态卫士"的理想形象,描绘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并指出其作品以此呼喊生态意识的回归,重建人文精神;同时,作为优秀的生态文本它没有成为生态话语简单的传声筒,而是以一种审美诗意的方式与生态对话。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的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金瓶梅》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颇具活力。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人物第一次走入长篇小说的艺术殿堂;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出多变的形象;同时觉醒的女性有了合理的追求与欲望,开始了抗争。由人物形象剖析出作者的关学观:以丑为美,形象的市井化,关注人性。  相似文献   

5.
《长生殿》、《桃花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优人形象,这对前代的传奇、戏剧是一个突破,本文正是通过分析这些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的“优人”形象。来透视作者这一创新意图。  相似文献   

6.
长脚是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根歌》中塑造的一个在都市生活中混社会的人物形象,他在社会上扮演多重角色,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嘴脸在几种社会层面穿梭往返,小说在塑造这一个物形象的时候情节设计有不周全之处,使这一个物形象在整体上给人一种闪烁不定,扑朔迷离的印象,其性格特征也有些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7.
元末明初问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两部古典小说,它们在作者情况、成书过程、思想观念、素材来源等方面有若干相似处,而在取材立意、形象塑造、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则明显地不同。其中,两书对待史实的差异所显示出的历史小说化的突进,反映了当时作家对小说艺术审美特性认识的深化;而围绕“历史的小说化”还是“小说的历史化”的争论,是我国古代小说演进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历史典籍。它不仅形象地记载了战国时期许多重要的史实,而且还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类型形象,为后世所叹赏和传颂。据笔者统计,在这部历史巨著中,作者所描写的各阶级阶层的人物共有四百多人。其中有君王将相,也有谋臣说客;有高才俊杰,也有游侠义士,乃至“鸡鸣狗盗之徒”,“引车卖浆者流”。研究和欣赏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对于我们了解作者“腾褒裁贬”(《文心雕龙·史传》)历史人物的价值标准,探究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学思想,都是很有意义的。1.在《战国策》中,作者着力描写的一类形象是那些政治开明,目光远大,而且能富国  相似文献   

10.
欧茨的长篇小说《中年》巧妙运用各种叙事手段塑造了一个救赎者——亚当的形象,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救赎”主题:现代社会中年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通过细致分析《中年》的平行结构、多视角叙述和自由直接引语等叙事特征可以揭示作品在表层叙述下的深层含义以及小说所蕴涵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和特别的格式,剖析、抨击了几千年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塑造了一个封建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它因彻底地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而震动了当时的文化思想界。《狂人日记》不仅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且在修辞方式上亦有其独特性,显示了鲁迅先生一般人难以与之比肩并立的敏锐观察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他把含蓄性和明确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左传》到《列女传》,女性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一方面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形象的塑造与作者的创作目的,与当时的学术语境密切相关。随着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逐步形成,儒学开始以经学的形式统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不同于《左传》,其实质乃是用儒家的观念塑造而成。  相似文献   

13.
蒋子龙同志的《悲剧比没有剧要好》(以下简称《悲剧》)是通过中央某部领导层在改革之前的“敏感期”发生的一场或明或暗的斗争和角逐,展现了改革前各色人的心灵和嘴脸,提出了当前改革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改革文学”中较有特色的一篇。但有人认为作品中的“富胜康、呼从简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复杂固然复杂了,统一性则显得不足”(见《作品与争鸣》一九八四年第一期第五十七页)。所谓“统一性显得不足”,也就是说这两个形象自身是矛盾的;或者说这两形象缺乏真实性或真实性不够。问题果真如此吗?请让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热潮中,陈染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命体验坚持个人话语的言说,坚持个性化写作,塑造了一批反传统伦理常规的女性形象。其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讲述了主人公倪拗拗的身心成长历程,通过对主人公孤独自闭、同性恋倾向、异性恋中的主体意识等方面的分析,可以见出小说文本中的自恋情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金瓶梅》研究中的三个问题陈述己见。《金瓶梅》有其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井通过一批正面形象与非正面形象来表现的,“写丑说”不全面。作者是位过来的醒世者,既有”寄意时俗”的入世一面.又有“无荣辱”的超逸的一面。考证作者有注意史料的同时,应从考察文本中的诸类历史现象入手,可能比单依凭传说有更切实的收效。  相似文献   

16.
“柳儿”是普契尼在其未竞的“天鹅之歌”——歌剧《图兰朵》中成功塑造的歌剧形象,也是闻名世界的经典歌剧形象之一。《图兰朵》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对歌剧形象的塑造,完成了柳儿歌剧人物从卑微的柔弱女子上升为生动、鲜明、感人的歌剧形象,赋予了歌剧作品长久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使该歌剧作品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庄子·内篇》记载、塑造各类“物”和“人”的形象,这些形象内涵丰富,意有所指,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试从动物形象群、植物形象群、人物形象群各自的形象对照关系来分析由此产生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与《左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两部历史著作,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中国早期女性形象的记载也大多留于此。但不论从形象塑造内容、人物塑造方法,以及各种形成原因等方面来看,二者都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1922年,历经战祸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欧洲“荒原”,同时出现了两部震撼西方文坛的力作,一部是艾略特的被称为西方诗坛“里程碑”的象征主义长诗《荒原》,另一部则是被人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解体的“史诗”、“震惊西方世界的奇书”《尤利西斯》。如果说艾略特在其长诗《荒原》中以其独特的象征主义手法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批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情感的衰竭,整个西方世界犹如一片荒原,那么,乔伊斯则以其奇特的视角、如椽的大笔,在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中真实地描绘了战后西方人格破碎、人性堕落、物质与精神都濒临崩溃的可怕图景,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满族作家老舍在开始创作生涯时,是受了狄更斯的影响的。他说他阅读了狄更斯的《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匹克威克外传》以后,便“大胆放野”起来,动笔写《老张的哲学》,而且决定了它的形式。《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郎长篇小说,是他显出惊人的幽默艺术才华、首次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