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兔的重要细菌病原体。巴氏杆菌病特别是呼吸道病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和免疫学知识是来自牛、禽,而对兔巴氏杆菌的血清学材料很少。应用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巴氏杆菌)免疫生物学的材料,来提高对兔病的理解,并产生一个预防或控制疾病的基础。本综述的目的有:1.提出革兰氏阴性菌的荚膜和细胞壁的现代理论;2.提出从动物(主要是牛和禽)分离出的巴氏杆菌的血清分类基础;3.将这种分类法应用于兔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12:A对家兔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的严重的常见病之一,死亡率很高。初步试验证明,兔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细菌血清型是12:A和3:A。这二个血清型及其他血清型的比较致病性的研究较少。为了了解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防制方法和生产一个有效的活苗,必须弄清巴氏杆菌主要血清型的致病性和宿主对巴氏杆菌的兔疫反应。本文研究目的是确定来自兔病的巴氏杆菌血清型12:A对可的松处理与不处理的无巴氏杆菌病兔的致病性,形成集落方式及个体免疫反应。本实验所用兔是无巴氏杆菌病、无波氏杆菌病和无巴氏杆菌抗体的新西兰兔,共24只,分三组。第一组经氢化可的松处理(25  相似文献   

3.
<正>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实验兔的常见病原菌。它可使患兔发生鼻炎、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蓄脓、睾丸炎、脓肿和全身性败血症。本文报导一例巴氏杆菌病的一种异常表现。病例报告病史:一只四月龄新西兰白色母兔突然发生双侧眼球震颤,后肢麻痹和斜颈。该兔是作为SPF(无多杀巴氏杆菌)兔从一家商贩处购入,并在兔笼内饲养了六周。在此期间,该兔处于控制的条件下,喂以颗粒饲料随意饮水,未做过实验。施以安死术后进行尸体剖检。病理学检查:主要肉眼变化是端脑,视  相似文献   

4.
由慢性肺脓肿的兔病例中分离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人工感染20~4O日龄、60~90日龄家兔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家兔经胸腔、鼻腔感染造成的病变与自然病例相似,即纤维素性化脓性胸膜肺炎;经皮下感染引起弥漫性蜂窝织炎;经静脉、肌肉感染可产生败血症。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病变和A型所引起的病变相似。  相似文献   

5.
产气荚膜杆菌是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吉林市中心医院在一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脓汁和血液中同时各分离出1株产气荚膜杆菌,并伴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多重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发生于新疆塔城地区某农场成年牛所发生的一种以流涎,狂躁或低头呆立,视力障碍,咽喉水肿,脑膜出血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采集该农场濒死期病牛的脑、心血、肝、脾和淋巴结,分离其病原,研究病原的形态学特性、培养特性、API STREP 20生化特性、链球菌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的血清学特性;采用平板法观察细菌对绵羊血和兔血的溶血情况;根据NCSL标准采用纸片法检测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选用清洁级小白鼠和家兔作为实验动物,观察分离株的毒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引起该此发病的病原为豕链球菌,血清学类型为兰氏B型,分离株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性且对青霉素和四环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确定了交错群A_n的Carter子群。A_3和A_4的Carter子群是它们的Sylow 3—子群,A_3没有Carter子群,当n≥6时,A_n的Carter子群是它们的Sylow 2—子群。  相似文献   

8.
血凝实验发现真江蓠凝集素对4种供试血红细胞均有凝集作用,其中对兔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最强,而细基江蓠凝集素只对兔血红细胞具有凝集活性;在对8种单细胞藻的凝集实验中,它们都只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有凝集作用,对其他单细胞藻不具凝集作用;抑藻、抑菌实验表明,2种江蓠凝集素对棕囊藻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大斑病菌、黑曲霉和圆弧青霉等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供试的3种细菌中,只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容易着色,所以通常用衬托染色法染色,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在菌体周围形成一透明圈.实验选用3种荚膜染色制片方法湿墨水法、干墨水法、Anthony法对细菌荚膜的染色制片进行理论探索和实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实验动物细菌鉴别用血清的制备及标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制备并标化16种实验动物相关病原菌鉴别诊断血清。方法将16种标准菌株灭活,制成适宜浓度的免疫用细菌菌液,分别经耳缘静脉和背部皮下多点注射32只SPF家兔,获得相应抗血清,经吸收去除非特异性凝集,制成特异性诊断血清。结果以玻片法和定量凝集法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抗血清只与相应的免疫用细菌形成特异性的凝集颗粒,抗血清凝集效价≥1∶1 280。结论所制备的抗血清特异性强、效价高,为实验动物细菌学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血清学鉴别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1.
福建部分海藻凝集素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天然和经酶修饰的绵羊、兔、鸡,以及人的A型、B型、AB型和O型7种红细胞,对产于福建的16种海藻(绿藻1种、红藻8种、褐藻7种)进行了凝集素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每种海藻提取液至少能凝集2种以上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在检测的16种海藻中,褐藻门的铁钉菜、厚网藻和绿藻门的浒苔产生的阳性凝血结果最广泛,能凝集供试的7种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红藻门的粗枝软骨藻、褐藻门的扁铁钉、鼠尾藻的凝血能力最差,只能凝集2或3种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在7种红细胞中,绵羊血红细胞对海藻凝集素最敏感。各种类型的红细胞经酶(胰蛋白酶)修饰后,对凝集素的敏感性普遍增加(鸡红细胞对几种海藻例外)。  相似文献   

12.
1.病因1.1巴氏杆菌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鼠疫杆菌、假结核杆菌、肠道结肠炎杆菌和土拉杆菌原归本属,现前三者改归耶尔森氏菌属,最后一种改归弗朗西斯氏菌属。本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  相似文献   

13.
泥蚶(TegillarcagranosaLinnaeus)凝集素能凝集所测试的14种人或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兔的红细跑的凝集活性最高.泥蚶凝集素也能凝集大鼠和小鼠的肺、脾脏、肝脏、骨髓细胞以及小鼠精子细胞.该凝集素对兔的红细胞的凝集活性不被测试的10种浓度为200mmol·L-1的糖所抑制.  相似文献   

14.
用葡聚糖凝胶G—75亲和层析柱和猪甲状腺球蛋白—ABSE交联琼脂亲和层析柱纯化所得的蚕豆外源凝集素,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前一方法提取的蚕豆外源凝集紊呈一条深色带,一条浅色带,后一方法提取的蚕豆外源凝集素呈一条显色带。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亚基分子量为23800。血凝反应表明蚕豆外源凝集素能显著地凝集兔的红细胞,对人(A型和O型)和猪的红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凝集效应,并对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用猪甲状腺球蛋白—ABSE交联琼酯作为亲和吸附剂与国外沿用的Sephadex G—75法相比较,具有成本低、操作步骤较简便的优点,此外,它所提取的蚕豆外源凝集素的生物活力也较鬲。  相似文献   

15.
多杀性巴氏杆菌幽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Phi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和温敏控制表达系统与质粒pPBA1100基因杂交,构建了重组子pPBA1100-E.将重组子转化到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温度诱导使裂解基因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检验重组子.扫描电镜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幽灵和菌落形成单位评价遗传灭活率.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琼脂糖电泳呈现三条谱带,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组子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细菌幽灵.菌落形成单位检验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遗传灭活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普通级实验家兔进行了剖腹净化,建立我国SPF家兔种子核心群,使普通级兔子升级换代,以满足科研、生产及检定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方法采用剖腹摘取子宫术,在无菌隔离器内以吮吸法人工哺乳仔兔,离乳后将正常菌群植入仔兔体内,并转入SPF屏障设施内饲养、繁殖.结果建立了具有100只种兔的SPF兔子核心群,兔群生长发育正常.经多次微生物检测,符合SPF标准.SPF兔群将作为建立SPF实验用兔生产群的核心种群.  相似文献   

17.
禽霍乱琼扩抗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1,3和 4型菌株 ,分别接种于加有绵羊血红素的马丁氏肉汤中进行培养 ,将培养物混合后离心 ,并漂洗沉淀物 ,制成琼扩抗原 ,与NDV ,HAAV ,APIV ,IC ,SP ,MG ,MS和IBDV等抗血清无交叉反应。将 3个血清型细菌培养物等量混合后 ,免疫 6周龄SPF鸡制备禽霍乱抗血清  相似文献   

18.
10例肿瘤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肿瘤因素导致 ABO 血型系统抗原减弱所引起的定型困难,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以来.在血型鉴定时发现10例肿瘤患者血标本,正向定型出现弱凝集或不凝集;反向定型正常,正反定型不一致.其自身对照为阴性,且排除假凝集所致.通过吸收放散、唾液型物质中和试验、H 抗原强度等实验检测弱抗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患者病情缓解后重新进行血型鉴定.结果表明10例受检者红细胞上确有弱抗原存在,其中3例血清学实验呈现较明显亚型特征,但肿瘤经过治疗缓解后,亚型特征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定型恢复正常.说明某些肿瘤可以导致 ABO 血型系统抗原减弱,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清学呈现亚型特征,应综合病情、输血史、家系调查及特殊血清学检查来确定血型,并与亚型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雏鸡自然感染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m gallinarum),在出现临床症状的初期,从血清中一般检查不出凝集素。但从病鸡的眶下窦分泌物中很容易获得本病的纯培养物。将培养出的细菌用生理盐水制成悬液与定型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鸡嗜血杆菌与相应的免疫血清混合后,在1—2分钟内出现凝集现象。因此,用此法可在24小时左右,对本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X光钡餐方法和直肠灌注法对44只健康成年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家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兔经过24小时以上时间的饥饿,有的试验兔胃内容物完全排空,有的试验兔胃内容物不完全排空。不论是胃内容料完全排空的试验兔和不完全排空的试验兔,均出现肠内容物逆流入胃的现象。出现逆流的内容物源于盲肠。从试验观察后的试验免的饮水、采食和交配等行为证明这种在饥饿情况下出现的肠内容物逆流入胃的现象,是属于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