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用相转变法制备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水分散体的粒径和粘度均呈先下降后减小的趋势。固化速率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反应,将醚键和羧基接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骨架中,同时对环氧树脂进行亲水改性和增韧改性,中和成盐并水分散,合成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水分散体.讨论了OH/NCO值、聚醚二元醇含量、羧基含量和中和度等因素对水分散体及涂膜的影响.结果发现OH/NCO值增大,分散体外观改善,粘度下降,但涂膜吸水率增大,柔韧性下降;Diol 1 000含量的增加,乳液外观逐渐变透明,与固化剂的相容性也逐渐变好,涂膜光泽度增大,但硬度降低;-COOH含量增大,水分散体的稳定性增强;羧基中和度的增大,分散体粘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金属矿山崩落矿岩散体侧压力对支撑围岩和控制岩体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散体颗粒流侧向压力测试实验系统,以弓长岭铁矿崩落矿石为例,研究有限宽度散体崩落矿岩侧压力分布规律:散体静止侧压力随散体埋深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并基于量纲和谐原理回归散体侧压力随埋深和角度的变化计算式;在无散体回填工况下,散体侧压力随散体放出量的增加而减小,增加散体放出范围,可加速散体侧压力下降速度;在散体回填工况条件下,以模型中间为界,随着散体放出,下部4个测点侧压力值降低,上部4个测点侧压力值升高.上盘侧散体侧压力总体受放矿流动的影响不明显,放矿开始后的突变量也要明显小于下盘侧压力,即在散体补充条件下,散体放出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范围在高度和宽度上都是有限的.该成果对揭示散体承压机理,开发崩落矿岩散体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醋酸纤维素(CA)为主要原料,采用相转变法制备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CAD).利用铸膜法制备水分散体游离膜,考察了增塑剂添加量、膜厚度对固化速率、游离膜表面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力学性能、透湿性及洗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CA到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游离膜的制备为物理过程,膜的厚度增加,透湿性减小.增塑剂添加量增大,固化速率和Tg均减小,透湿性、洗脱率和断裂伸长率均增大,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游离膜的表面越平整.  相似文献   

5.
几种常温自交联丙烯酸树脂非水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化学转化法将水乳液转化为非水乳液是制备非水分散体的一种方法。根据实时需要,将常温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转化为非水分散体,这种材料可用于文物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应用HPLC考察了不同烘焙条件下对白肋烟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得到了其变化规律,为提高混合型卷烟产品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工强度的增加,白肋烟中脯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脯氨酸的含量下降趋势越明显;随着终端水分的下降,烘烤时间的增长,脯氨酸含量也逐渐下降,空气含湿量对脯氨酸的影响与终端水分相同;随着烘焙温度的增加,由于氨基酸参与合成amadori化合物,导致游离氨基酸总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二甲基二氯硅烷改性接枝环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开红  游胜勇 《江西科学》2009,27(5):685-687,709
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苯乙烯接枝共聚,合成了接枝环氧树脂水分散体,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DMS)来改性接枝环氧树脂分散体,通过对乳液的粒径分析以及对聚合产物的结构表征,并考察了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硅的引入影响接枝环氧水分散体的粒径分布,提高了固化涂膜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固化涂膜的耐水性、粘结性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分对冀东磁铁精矿成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是影响生球各种性能的敏感因素。生球成核率随着水分的增加而提高;生球的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受水分的影响显著,分别在水分为8.3%和7.8%时达到最高值;生球爆裂温度随水分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包裹式散体材料桩在粉质粘土地基中的应用和包裹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本文根据实际路基工程的特点,采用室内模型静载试验方法,研究了粉质粘土中包裹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应力传递规律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包裹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主要受包裹的长度和包裹材料的强度的影响。随着包裹材料的强度的提高,包裹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也随之增加;包裹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散体材料桩的包裹材料的强度和包裹长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加固形式下复合地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随着应力的增加而非线性增长,加载初期,增长较快,随着加载地进行,后期的增长变缓,并会趋于稳定;最后根据现行的建筑地基设计规范和已有包裹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的研究资料,对粉质土包裹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几种喀斯特森林树种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采用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16个喀斯特森林常见树种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各种幼苗叶绿素含量均下降;质膜相对透性上升;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上升;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对影响建筑外墙乳胶涂料的耐候性和耐沾污性的3个重要因素颜基比(P/B)、颜料体积浓度(PVC)和基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高耐候、耐污外墙乳胶涂料的配方设计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外墙乳胶涂料的遮盖力、耐沾污性随P/B的增大而提高,并且耐候性、耐沾污性在P/B为3.0时有最佳值;在保证PVC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及聚合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乳胶颗粒的平均直径及其分布、乳液聚合物及乳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浓度大时,乳胶粒平均直径减小,聚合物乳液表面张力下降,平均分子量上升;采用复合乳化剂且引发剂浓度较高、温度较高、聚合反应时间较长时,得到的乳胶粒平均直径较大,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3.
将核壳比为50/50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胶乳用于改性水泥砂浆,考察了聚灰比(聚合物对水泥的质量比)和水灰比(水对水泥的质量比)对改性水泥砂浆的流动度、抗压和抗折强度以及水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砂浆的流动度随水灰比和聚灰比的增加而增加;胶乳能显著降低改性砂浆的毛细孔吸水率;改性砂浆的抗压强度降低,但当水灰比较低时,部分改性砂浆的抗折强度有所提高.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改性砂浆的结构更加致密,从而有利于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无皂乳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K2S2O8)浓度、电解质(NaCl)浓度和甲基丙烯酸与衣康酸配比改变对乳胶粒径和表面羧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当n(甲基丙烯酸):n(衣康酸)=1:1时,乳胶粒表面羧基含量最高。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制得表面羧基含量高、粒径较大且具有单分散的St-BA-MAA-IA乳液。  相似文献   

15.
高固含量是作为胶乳使用的聚合物的发展方向,本文对高固含量丁苯胶乳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两步法工艺中的合成大粒径的丁苯胶乳和浓缩工序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聚乙烯醇胶乳对油井水泥浆的失水、稠化性能、游离水和水泥石抗压强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胶乳加量增大时 ,油井水泥浆的失水量迅速变小 ,稠化时间延长 ,初始稠度减小 ,游离水得到有效的控制 ,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减小而柔性增大。试验证明 ,聚乙烯醇胶乳通过成膜、吸附、水化等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油井水泥浆的液相运移情况 ,调节其稠化性能 ,改善水泥石的物理力学性能。自行设计了一套测定水泥石胶结强度的装置 ,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测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考察了单体比例及其用量、引发剂质量分数和溶剂丙酮的加入对丙烯酰胺(AAm)-苯乙烯(St)共聚物乳胶粒的形态与表面电荷性质以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大聚合体系中单体的质量分数,可以得到粒径较大的乳胶粒,但乳液的表面电荷密度和机械稳定性减小.通过增大AAm在单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加引发剂的用量,或者往溶剂反应体系中添加部分丙酮,可得到粒径和表面电荷密度较小的乳液.  相似文献   

18.
水泥-聚苯乙烯轻质材料的制备及抗冲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半干料压缩成型工艺制备一种水泥-聚苯乙烯轻质材料,通过压缩试验获得其应力-应变曲线,采用高低两种冲击能量测试抗冲击性,利用自制装置测试和计算其对冲击力、冲击能量的吸收比,分析了水泥掺量以及纤维、乳胶粉对冲击力、冲击能量吸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泥-聚苯乙烯材料具有与传统聚苯乙烯混凝土完全不同的破坏形式,不发生脆性破坏,具有较高的韧性,在压缩作用下的应变可达到0.6以上;随着水泥掺量增加,材料对冲击力的吸收比先降低后升高,加入纤维、乳胶粉可提高材料对冲击力的吸收比;材料对冲击能量的吸收比先升高后降低,加入纤维、乳胶粉可提高低水泥掺量下冲击能量的吸收比,但降低了高水泥掺量下的吸收比.具体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液乳化法制备了杜仲胶乳,考察了乳化配方及乳化工艺对乳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如下制备条件:以杜仲胶的环己烷溶液(杜仲胶的质量分数为6%)为油相胶液,采用1% Brij-52、0.5% Tween-2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三相复配乳化剂体系,油水体积比为1:1.5,乳化方式为高速搅拌(8 000 r/min,10 min),除溶剂方式为旋转蒸发(-0.09 MPa,40℃),浓缩方式为离心浓缩(10 000 r/min,10 min)。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杜仲胶乳的固含量可达54%,粒径约为330 nm,Zeta电位的绝对值可达57 mV。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对制备的杜仲胶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没有破坏杜仲胶的结晶性能,杜仲胶乳中仍存在大量的微结晶,杜仲胶乳的晶型中以β晶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以天然胶乳(NR)为主体成分,加入氯丁胶乳(CR)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其进行接枝改性,讨论了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对胶粘剂剥离强度和接枝率的影响,测定了胶粘剂的耐水性能,得到了可用于硫化鞋行业的性价比较优的鞋用胶粘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