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达  韩仁东 《科技资讯》2010,(10):242-243
本文在对创意产业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意产业关联方式的特殊性。本文指出,创意产业位居所有传统产业的高端,其特殊的产业关联方式广泛存在于该产业内部、该产业其他产业之间、不同区域的产业间,以及该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应当通过创意产业关联性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议21世纪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中部地区产业发展,从其产业现状和问题出发,应用营销学的SWOT分析法,在分析中部产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基础上得出了中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定位。得出了中部地区完善市场经济,面向全球竞争,实施东引西联,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产业定位,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中部崛起的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如各具特色的产业群落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跨产业的企业兼并层出不穷;产业经济循环发展模式方兴未艾等,呈现出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20,(1):62-69
随着技术进步,产业空间组织方式由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到产业共同体不断演化发展。本文在给出了产业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及五大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共同体建构的概念模型及发展路径。产业共同体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纽带,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安全为基础,以产业金融为血脉,以科技地产、能源等为保障,实现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具有纵横融通、跨界创新、共生共荣、多主体联动与共治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政府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首先梳理了政府产业项目管理的两大背景:项目管理在企业层面的广泛应用,项目管理在经济层面的广泛应用。提出政府产业项目管理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保障。分析了政府产业项目管理的两种基本模式:政府产业投资项目管理和政府产业基金项目管理。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现行产业基金项目和产业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在产业发展上的优势互补性,为两岸经济的相互依存、产业的合理布局与分工、经济的共荣共生创造了合作空间。提高海峡两岸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关联度的迫切需求,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联系不够、产业转移受阻、产业升级低效等现实困境,客观上都要求加强海峡两岸的产业分工、产业合作与结构优化,由此形成海峡两岸双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设东莞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历史的和区域的概念。未来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将是第三产业比重较快提高;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同时并存,融合生长;产业集群协调配合;社会市场环境配套的产业体系.现在东莞基本上建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表现为三次产业结构快速改善;技术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优势传统产业品牌逐步建立;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配套环境基本具备。要建成东莞现代产业体系还必须在技术、成本、新增长点、市场营销、人居环境、人才、创业、制度等方面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的同时,也推动世界各国重新审视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纳米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海洋产业和太空产业等迅速升温,成为"热词",频频出现在主流媒体的显要版面和政府的重大政策文件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运成长和壮大,已被世界各国赋予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摆脱经济危机束缚的历史使命,成为投资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集群经济在广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上下游关联度大、技术水平较高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广东日益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网络化的产业生态链,并成为我省发展地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的重要载体。然而,广东产业集群目前的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很多产品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还处于较低端,集群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集聚效果还没有充分发挥。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省于2003年启动了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工作,拟引导和扶持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指导当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这些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广东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本刊对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兴华进行了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反工业化”现象,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失衡问题严重突出。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再造、贸易比价调解机制、反锁定和产业融合等多方面对策建议,以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的均衡发展,为其他资源型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老工业基地劣势产业的界定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特点,以重庆市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补筛出区域劣势产业的候选产业,进而分析其收入需求弹性系数、比较优势系数、比较利税率系数、技术进步率等指标,得到各候选产业的综合基准系数,并在充分考虑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应当退出的劣势产业,论文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产业格局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国际产业格局的现状说明,今天国家间的竞争已经表现在科学技术和产业升级上,没有高技术行业优势,就没有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才能提升国家在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因此,迅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我国在国际产业格局中地位具有深刻的影响。今后15~20年,我国必须以抢占战略高技术制高点为目标,重点发展带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生物技术产业、能源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建设能促进该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详细描述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省生物医药产业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投融资机制、高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共享资源平台、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十一五"期间中国需要重点发展的八大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着力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富民富县富市的大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我认为,越是形势好,越是要冷静思考,越是要用市场思维来研究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市的马铃薯产业才能效益不断显现,链条不断加长,规模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6.
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调了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要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使西藏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文章在分析生态产业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西藏生态产业体系,指出未来西藏生态产业的发展必要性及其产业发展重点,必将利于西藏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利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将对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起到重要作用,在分析辽宁生物技术的产业规模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研究辽宁生物技术产业的规模效益与竞争能力的关系,提出加强生物技术产业规模、提高生物技术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郑州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向可从产业异质性、企业异质性、空间异质性三方面进行着手。郑州创新驱动产业承接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宏观推进框架,首先确定需要承接的产业和承接方式,按照差异化的承接方式,秉持创新的发展理念主动促进地区产业再造。这主要包括集群转入模式下创新驱动产业承接、产业链式模式下创新驱动产业承接、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产业承接三种方式。为防止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郑州应从制定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健全绿色创新的政策体系、鼓励郑州开发区绿色升级、强化郑州创新主体建设、完善针对郑州的环境补偿机制等方面着手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布局调整,国际产业承接和国内产业承接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继续采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兼并收购两种产业承接手段外,承接跨国公司项目外包逐渐成为新兴的产业承接方式。目前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仍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仍面临诸多障碍和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